天天看點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作者:鄧海春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雲:“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在大軍事家孫武看來,戰争的最高境界是采取謀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其次是利用外交手段合縱連橫,破壞敵人與其他勢力的聯合,最後才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拼殺。從古到今,外交時常發揮重要作用,如漢唐時期的和親,便是一種利用姻親關系換取和平的外交手段。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由于大陸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外交這種關系到國家前途的大事基本都由男性掌控。舉例來說,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骞、出使西域的班超、六次率領船隊下西洋的鄭和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男外交家。不過,即使是在男性完全掌握話語權的封建時代,依然誕生出了一位優秀的女性外交家,她便是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的馮嫽。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作為大陸曆史上首位女外交家,馮嫽生于漢武帝在位時期。為了與北方的匈奴抗衡,漢武帝十分重視維系與西域諸國的關系,為此曾于元封六年(前105)将侄子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欽定為公主,将其嫁給烏孫國王獵驕靡。獵驕靡去世之後,劉細君按照烏孫國風俗嫁給了新任國王,即獵驕靡之孫軍須靡。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太初四年(前101),劉細君去世,一心維持與烏孫國關系的漢武帝又将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嫁給了軍須靡。在跟随解憂公主前往烏孫的衆多侍女當中,馮嫽顯得格外與衆不同,她“能史書,習事”,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正因如此,她的主要任務并非照顧公主的日常起居,而是将漢武帝贈送的諸多禮品分發到西域諸城中去。

對于這位遠道而來、氣度非凡,且代表着大漢帝國的女子,西域各國人民都十分敬重,于是紛紛尊稱名義上隻不過是解憂公主麾下侍女的馮嫽為“馮夫人”。在此基礎之上,馮嫽又嫁給烏孫國的右大将為妻,其聲望和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軍須靡臨終之時,由于兒子泥靡尚且年幼,便傳位給了堂弟翁歸靡。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要求,那便是等到泥靡長大後,翁歸靡便需讓出王位。随後,解憂公主轉嫁翁歸靡,并先後與之生下五個孩子。或許是由于和解憂公主感情極佳,抑或是出于政治因素考量,翁歸靡堅決與漢朝交好,始終保持着對匈奴的敵視态度。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翁歸靡上書漢朝廷,表示将以自己與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王位的繼承人,希望元貴靡也能夠迎娶一位漢朝公主為妻。于是,漢朝派出了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作為和親公主前往烏孫。然而,當劉相夫一行到達敦煌附近時,卻聽聞了翁歸靡去世,烏孫貴族按照當年約定擁立泥靡為王的消息。

得知此事後,漢朝廷勃然大怒,當即召回了劉相夫。另外一邊,登上王位的泥靡迎娶了解憂公主,但二人的關系并不好。于是,解憂公主暗中與漢朝使者魏和意、任昌定下計策,打算除掉泥靡,擁立元貴靡為王。然而,這一計劃卻在實施過程中出了問題,泥靡隻是被砍傷便成功逃走。盡管泥靡僥幸逃過一劫,但已然失勢,是以甘露元年(前53)時,翁歸靡之子烏就屠發動叛亂,在殺害了泥靡後自立為王。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烏孫國内亂的消息很快傳到長安,漢宣帝也馬上派出破羌将軍辛武賢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屯駐敦煌,準備随時向烏孫用兵。就在漢朝與烏孫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之際,馮嫽站了出來。借着丈夫與烏就屠關系友善,馮嫽得以面見這位烏孫新王,并向其分析了一番與漢朝為敵的利害——相比于兵強馬壯的漢朝,烏孫的國力可謂不值一提,如果烏就屠執意稱王,漢朝必然出兵,而烏孫國也無疑會走向滅亡。

烏就屠本以為除掉泥靡就萬事大吉,此刻得到馮嫽指點才意識到自己終究與王位無緣。是以,他聽從馮嫽之言讓位給了元貴靡。此事和平解決後,漢宣帝對僅靠一席話語便化解戰争的馮嫽很感興趣,于是下诏令其回國觐見。回到闊别多年的祖國後,馮嫽面見漢宣帝,詳細講述了此事的始末,漢宣帝龍顔大悅,于是派出竺次、甘延壽作為副使跟随馮嫽再次前往烏孫。

就這樣,馮嫽乘着禦賜的錦車,手持象征使者的符節前往烏孫,并代表漢朝廷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即大王,而烏就屠則被封為“小昆彌”,也就是小王。甘露三年(前51),元貴靡去世,其子星靡繼位,但缺乏威望。于是,馮嫽主動上書請求出使烏孫,這次漢宣帝足足派出了百人護送馮嫽前往。

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被西域諸國尊稱為“馮夫人”

關于自此之後馮嫽的事迹和結局,史書中再無記載,也難怪近代曆史學家蔡東藩會感慨道:“女界中出此奇英,足傳千古,惜乎重男輕女之風,已成慣習。”對于如此優秀且功績卓著的人物,史書卻連單獨的傳記和完整的介紹都沒有提供,實在令人感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