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作者:微内江

2月9日,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全面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全市人才工作,部署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引導動員全市上下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推動新時代内江人才工作高品質發展,為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市委書記鄭莉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丹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戴震,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康俊,市委副書記路松明出席會議。

會上,東興區、市科技局、内江師範學院作了大會發言;西南财經大學西财智庫首席執行官湯繼強、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暾、四川彙宇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兆博士3名高層次人才作交流分享;會議通報重大任務“揭榜挂帥”行動推進情況,為内江市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優秀鄉村振興人才代表頒發了證書。

鄭莉指出,近年來特别是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貫徹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推動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平台能級提升,人才創新活力迸發,人才效能充分激發,人才環境持續優化。

鄭莉強調,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要素。目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内江的關鍵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機遇交織疊加,建立省級創新型城市、全省基層人才工作先行區等人才競争優勢持續釋放,人才對内江發展的決定性、關鍵性作用愈加凸顯。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确了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标,作出了實施産業強市、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着力打造産業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三個願景”等安排部署,需要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競相參與、貢獻力量。内江新時代人才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認真落實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以建設适應内江高品質發展的人才隊伍為目标,全力打造特色産業人才聚集地,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生态,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人才高地和創業沃土,為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鄭莉強調,要聚焦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全市人才工作邁上新台階。以“産業引領、園區支撐”為立足點,着重圍繞建構“5+5+5”現代産業體系,精準配置人才資源,關聯布局産業鍊、人才鍊和創新鍊,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産業人才集聚地。要緊盯高端人才隊伍,抓牢青年人才隊伍,鞏固鄉村人才隊伍,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全面推進人才“引、育、用”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适應内江高品質發展的人才隊伍,形成各行各業人才輩出、人才濟濟、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

鄭莉強調,要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熱情。深化重大任務“揭榜挂帥”行動,健全完善考核評估、亮榜推進、動态調整等機制,激勵更多人才揭榜當先鋒、領銜破難題,在服務大局、攻堅克難中施展才華、展現作為。提升人才自主權和獲得感,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完善人才+股權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潛心鑽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持續優化人才生态,充分相信人才,創造舞台給人才、提供機會給人才,努力為人才發展創造各種條件,讓人才在内江創業安心、發展放心、生活舒心。

鄭莉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形成上下關聯齊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更加注重抓責任落實,切實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謀劃推進,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更加注重抓工作統籌,加強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推動人才工作各項任務落地落實。更加注重抓氛圍營造,加大對優秀人才的精神表揚和物質獎勵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愛才尊才重才”的濃厚氛圍。

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上司;市委人才工作上司小組成員;各縣(市、區)、内江經開區、内江高新區,市級有關部門(機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中、省駐内機關主要負責同志;在内高校主要負責同志;市屬科研機關、國有企業、創新平台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發言摘登

▼▼▼

探索建構全新時空結構下的人才發展模式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财經大學西财智庫CEO 湯繼強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湯繼強

作為内江産業招商顧問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财經大學西财智庫CEO湯繼強長期觀察和研究内江的産業和經濟發展。他認為,近年來内江通過搞好人才工作,大力推動産業和城市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讓各界啧啧稱奇、頻頻點贊。

湯繼強認為,當今時代,傳統的時空結構和體系已被交通革命、通訊革命徹底颠覆。内江,擁有獨特的空間位勢和曆史文化積澱,正在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以“産業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為主題的新結構和新趨勢蔚然興起,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又為内江發展賦予新的能量。在這樣的時空樣态結構下,如何深刻了解和把握時代的趨勢和未來的重點方向,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産業招商顧問的關鍵。

“目前,人才戰略性地位和價值受到各國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間地區間的人才競争呈現出更加嚴峻的态勢。産業發展、城市發展,其成就大小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人才争奪成為必然。”湯繼強表示,

内江從建構區域人才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持續完善聚才用才體系、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對“十四五”期間的人才工作進行了部署,特别是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為選才用才留足了更大自主空間。

“要積極因應時空觀的變革,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人才并非隻有來到内江才能為内江所用。”湯繼強希望内江進一步強化數字化擷取人才的能力,搞清什麼樣的人才應該在内部擷取和保留,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從外部“借用”“租賃”。

湯繼強建議内江,要探索建構全新時空結構下的人才發展模式,建構立足成渝、吸引全國、放眼世界的共享人才中心,探索人才多企、多地、多國的共有共享機制,在不同時空裡為人才創造條件,在不同崗位、不同地域、不同時間開啟互補、互融、互化的人才整合模式,探索出一種适合内江的經濟、高效和可行的人才使用方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動實作招引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産業的目的。

在甜城這片熱土上 再建新功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暾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王暾

“内江自古以來就是一片崇尚創新、英才彙聚的熱土。”2月9日,受邀參加内江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的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王暾認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幹多支”等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災害預警科技與服務,既保障内江的安全,又助力内江災害預警人才聚集、産業興起,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在去年底舉行的“内江人才活動周”上,王暾被市委、市政府聘為内江市“智彙甜城”顧問團産業顧問,并與内江市上司一起為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内江分中心揭牌,這也是實驗室在全國建設的第一個分中心。

“能夠在這片育才愛才、聚才興才的熱土上創新創業,我們深感榮幸,也感到重任在肩,未來将立足内江、服務成渝,為内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貢獻一份力量。”王暾說,經過4個月的籌備建設,呼叫中心已經開始運作,下一步将加快啟動營運中心、技術服務中心,以及工程中心、研發中心的建設,在“甜城”熱土上再建新功。

王暾表示,将立足深入合作基礎,以内江為中心,建設一支國内頂尖、國際一流水準的災害預警、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發展一個優勢明顯、前景廣闊的災害預警産業,打造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災害預警示範場景,推動内江在全省、全國率先實作災害預警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為全省、全國示範。

對于内江人才工作,王暾希望從政府層面加強與成都、重慶等區域的深度合作,形成一個跨區域的關聯中心,進而引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服務内江地方發展。

争當内江高品質發展參與者建設者推動者

四川彙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兆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丁兆

作為内江本土人才代表,四川彙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兆在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足迹時表示:“是内江和各位上司給了我堅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氣!在所見所聞所談中,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内江經開區對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支援力度、投入強度。”

比如,舉辦高端人才内江行,開展“甜城英才”引進、人才發展“三百計劃”等行動,全力打造人才綜合體項目;在市、區财力有限的情況下,毫不猶豫拿出“真金白銀”給予我們獎勵支援;市委人才辦給我們發放“甜城英才卡”,及時幫助我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千方百計為我們留在内江幹事創業創造條件……丁兆如數家珍,表示将感恩于懷、銘記于心,也更加堅定了在内江把事業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

“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何其幸運,與内江事業同向而行多麼難得。”丁兆坦言,高新技術企業必須深刻認識到,要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屹立不倒、行穩緻遠,出路在創新、核心在人才。近年來,彙宇始終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體員工超常付出、頑強拼搏,在人才引進、産品研發、項目建設、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也服務了内江經濟。“盡管前進的道路布滿荊棘、坎坷曲折,但有内江人才強市發展戰略、人盡其才良好的環境作為支撐,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底氣十足!”

同時,丁兆呼籲廣大專家人才:把更多科研項目放在内江孵化,把更多科技成果放在内江轉化,把更多投資項目放在内江落地,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繼續争當内江高品質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推動者,為内江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内江精準貼心服務人才 讓我安心做科研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四川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登科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潘登科

回想到内江創業的過程,剛剛被評為“内江市領軍人才”的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四川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登科内心充滿感慨。在近20年時間裡,他将自己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異種器官移植事業。

2018年,潘登科積極響應國家科研成果轉化政策,帶着多年培育的基因編輯豬離開北京,隻身來到四川創立中科奧格公司,推動異種器官移植事業發展。因為“内江黑豬”,潘登科及團隊慕名來到内江,并于2019年10月在資中注冊成立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5月,“内江醫用小型豬産學研繁育基地”項目在資中縣銀山鎮的内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建成投用,這是國内首家高标準的醫用基因編輯小型豬試驗基地。目前,中科奧格在基因編輯豬方面達到國際領先,異種器官移植臨床前試驗結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大陸異種器官移植早日進入臨床試驗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項目落地發展過程中,我深感内江各級上司特别親切,對項目、對人才特别重視,真正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精準服務、貼心服務,有了這些服務,我們才能夠安下心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我們的科技攻關。”潘登科表示,下一步将發揮人才優勢,加快建設DPF超潔淨設施,全力攻克異種移植“卡脖子”問題,力争早日實作異種移植供體豬的産業化,以及基因修飾豬在疾病模型、生物材料的轉化應用。

發揮平台優勢 為内江引進導入更多優秀人才

電子科技大學電科院院長、内江賦能新經濟技術産業研究院院長 田忠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田忠

2月9日,在市委人才工作會議上,電子科技大學電科院院長、内江賦能新經濟研究院院長田忠被授予“内江市領軍人才”稱号。“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而是屬于内江賦能新經濟技術産業研究院集體。”田忠說。

田忠介紹,内江賦能新經濟技術産業研究院是一個新型的科研機構,由内江市中區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組建,主要以“新經濟”發展趨勢與“産業技術更新”為中心,就新一代資訊技術服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産業開展技術成果輸出及産業落地孵化,同時開展人才培養。

引進了國家西蘭花聯合育種攻關内江測試中心、五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導入了一批專家學者……田忠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研究院的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并且服務已經輻射到内江全市。在發展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了内江市各級黨委、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和為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所作出的努力。

田忠表示,在今後的時間裡,将充分發揮内江賦能新經濟技術産業研究院多學科、多平台、多大學的優勢,為内江引進導入更多優秀人才,尤其是産業方面和科技方面的人才,推動内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發揮人才聚集優勢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 陳玉祥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陳玉祥

“非常隆重,非常重視。”2月9日,内江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現場,參會嘉賓——西南石油大學教授陳玉祥,對會議作出如此評價。此番感歎也代表了他對内江人才工作的認識。

得益于内江市重大任務“揭榜挂帥”行動,陳玉祥對内江有了更深入的接觸和了解。此前,通過内江幹部的“朋友圈”,他看到了“揭榜挂帥”資訊,并對其中的“頁岩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項目産生了極大的興趣。考慮到自己長期開展地質領域的科研,也有過參與化工園區建設的經驗,陳玉祥抱着發揮專業特長的心态送出了“揭榜”申請。目前,“頁岩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項目取得超前進度。

“真切感受到了内江在人才的招、引、用以及培育方面,做得都比較超前。”陳玉祥說,下一步,将和團隊全力推進頁岩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打造成為上下遊一體化優質産業,為“産業内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陳玉祥建議,要以頁岩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為載體,千方百計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吸引到内江來,真正發揮人才聚集優勢和作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帶動更多鄉親增收緻富

威遠縣泓呈順海養殖家庭農場農場主 龍順海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龍順海

2月9日,身披“内江市優秀鄉村振興人才”大紅花的龍順海表示,他的“蝶變”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扶,将把這份恩情轉化為後續努力奮鬥的動力,創新“公司+農戶”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山羊養殖産業,帶動身邊更多農戶緻富增收。

龍順海是威遠縣山王鎮人,2014年因患病導緻家庭困難被認定為貧困戶,2015年開始學習黑山羊養豬技術,并通過扶貧産業項目、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的幫扶,逐漸擴大黑山羊養殖規模。2017年,龍順海養殖的黑山羊由最初的3隻漸漸壯大至300多隻,是以順利脫貧。

2018年,他登記注冊了威遠縣泓呈順海養殖家庭農場,引進波爾山羊,進行黑山羊自繁自養。2019年,農場先後取得了川中黑山羊、波爾山羊種畜生産許可證并組建山羊養殖協會,推廣牧草種植,促使大家規範養殖,科學養殖。目前,龍順海山羊存欄規模已擴大至1500隻。

龍順海通過規範化、精細化管理,走綠色農業發展模式,農場實作産量效益雙提升。作為“農村家庭能人”,他還經常開設教育訓練講堂向村民傳授種養殖技術。他先後獲得“養殖能手”“技術型人才”“産業緻富帶頭人”“四川脫貧榜樣”“優秀高素質農民”等榮譽稱号。

為實作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劉紅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民富村有悠久的生姜種植曆史。在劉紅的帶領下,全村姜農采用鍋爐熱水循環地下升溫的方式,甩掉了繁瑣的搭大棚種植模式,進而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

由于生姜種植時間不斷提前,導緻生姜種子供需沖突凸顯。為破解難題,劉紅購買30噸姜種并率先在山東租用凍庫實驗儲存,次年10月上旬出庫運回播種栽培并獲得成功,為民富村早生姜的規模種植作出了成功的技術引導。2021年結合鄉村振興項目,民富村以“村+專合社+農戶”模式建設的冷凍庫投入運作,有效滿足姜農的姜種儲存需求,促進壯大村集體經濟。

如今,民富村全年生姜放種量超過1.5萬噸,年産值達1.8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生姜村”,帶動留守婦女500餘人實作“家門口”就業,困難群衆人均每年增收5000餘元。

對于剛剛獲得的“内江市優秀鄉村振興人才”榮譽稱号,劉紅表示,這既是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更是激勵和鞭策。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揮好緻富帶頭人作用,圍繞“富民”抓産業、抓好産業促“民富”,持續把分散的、單打獨鬥的農戶嵌入産業鍊條生産中,做大做強産業規模,同時在鄉村治理、文明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為實作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内江讓人才留得安心舒心

内江長江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 黃才浚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黃才浚

2018年4月,黃才浚開始擔任東興區雙才鎮玉皇觀村第一書記。身為農學碩士的她,充分發揮專長,帶領村“兩委”興基建、抓産業,徹底改變貧困村的落後面貌。2020年被評為四川省2019年度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

與此同時,黃才浚還積極推進标準化種植及品種選育工作,通過持續的技術支撐,雙才鎮玉皇觀村的春見品質和産量大幅度提高,呈現供不應求的良好發展态勢,畝産值超2萬元。她全面推進東興區中藥材産業科技示範園的規劃與建設工作,指導蕊尚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建立成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個,示範園的中藥材長勢良好,成為東興區中藥材種植示範的标杆;抓實科技特派員服務,建設東興區“鄉村振興科技線上”平台運管中心,開展線上線下科技服務。

紮根農村,永不止步。是什麼支援她走了一程又一程?獲得“内江市優秀鄉村振興人才”榮譽稱号的黃才浚說,她明顯感受到内江十分重視人才,在政策上,用真金白銀為大家解決居家等問題,在行動上,用真情和務實舉措關心關懷,讓大家留得安心、舒心,願意為内江的發展貢獻力量。

用自己的力量回饋家鄉

張大千紀念館二級美術師、張大千書畫院秘書長 陳亮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陳亮

陳亮是内江市實施“特殊人才引進”的第一批專業藝術人才,獲得“内江市優秀青年人才”榮譽稱号。

認識陳亮,必須從書畫說起。學藝20多年,他始終把“崇德尚藝、藝無止境”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他以精湛的藝術水準,對藝術的學習有着執着而又敏銳的思想,創作出了一大批精彩的藝術作品,在全國展賽中不斷取得佳績,入選中國書協舉辦的國家級展覽50多次、獲國家級獎十餘次,成為中國書壇冉冉升起的新星,創造了全國書壇“陳亮現象”。近十年來,連續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以及中國書壇第三屆蘭亭42人雅集展、“中國力量”全國扶貧書法大展、“源流與時代”當代中青年書法學術批評展等,并榮獲四川省第七屆巴蜀文藝獎,2021年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為大千故裡、文化内江争得了榮譽。

“内江十分尊重愛惜人才,讓我們在專業領域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今天獲得了這個榮譽,我将再接再厲,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書畫領域的造詣,把這個時代最美好的篇章書寫,用手中的筆為人民群衆服務,為推動内江高品質發展盡綿薄之力。”在陳亮看來,是内江成就了他,也将用自己的力量回饋家鄉。

在内江發展信心十足

四川博康達智能電子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雙

重磅!為了他們,内江“送”出“三心”——

張雙

2019年,内江師範學院以科研團隊形式引進入内江,張雙作為團隊負責人帶領智慧醫療科研團隊正式落戶内江師範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作為教師,獲得“内江市優秀青年人才”榮譽稱号的張雙積極參與課程教學與學校專業發展,2020年和團隊一起申報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并獲得正式批複。在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的同時,團隊還積極開展成果轉化,注冊成立四川博康達智能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主要開展醫療系統設計與IP銷售,并擔任公司總經理。在内江師範學院與内江市啟迪之星國家級孵化器大力支援下,團隊籌建了内江市神經疾病資訊幹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1年批複成立。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張雙帶領團隊積極開展新産品研發。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首款無創經顱電刺激神經調控系統,目前已經進入臨床三期,臨床效果明顯。他還積極開展基層技術服務,為德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江縣人民醫院、巴中縣中醫醫院等基層醫院提供技術指導。

對于在内江發展,張雙信心十足,同時希望内江為人才發展開辟綠色通道,在項目申報、人才晉升、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