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虎成為“管虎”

犀牛娛樂原創

溫|胖子部門編輯|夏田

7月6日開始的戛納電影節再次成為全球電影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年輕導演長藏自導的首部電影《街頭小子》入圍了"一個關注"單元,也是今年唯一入圍中國大陸電影。故事以北遷為背景,聚焦于21世紀初一群想離開卻沒有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很多人期待這部電影的制作,因為它是一隻老虎,他再熟悉不過小人物生活的叙事了。

當虎成為“管虎”

而就在本月早些時候,觀虎出品的《革命者》剛剛登陸了非傳統主題片的主旋律劇場線,以多重視角展現了李大昭生命最後38小時和他輝煌的一生。

關注當代的挫折和挫折,對革命者的激情和堅定性的诠釋,自由地處理非常不同的故事主題,因為老虎并不新鮮。

作為近年來憑借《老槍》、《八》和《金剛》等電影連續取得成就的導演,商業和文藝在老虎的管理上達到了某種解脫和平衡。拍完電影三十年後,冠虎已成為觀衆和業界知名品牌的"管虎"。

當虎成為“管虎”

三十年,三次通過

回到過去,1992年,北影畢業生的管虎自己籌集了20萬來拍攝《頭發淩亂》。他熱愛搖滾,玩浪漫,也許沒多少年後他就會以31億票房的《八》,為中國電影市場拯救市場。三十年來,老虎的生命和創造一直在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你可能想把他的作品分成三個階段來解釋:看到你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祖國。

關虎經常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每天在巷子裡奔跑,在鄰居家大。這可能是他早期作品中自由,浪漫氣質的來源,關于搖滾樂手的頭發混亂,債務纏身的司機和健忘的大提琴家的浪漫街,以及偷槍的孩子的再見,我們的1948年,所有這些都是關于肆無忌憚的生活。

當虎成為“管虎”

(頭發淩亂)

《看見自己》也是很多導演在開始創作時的共性,将故事和畫面注入到個人生活的體驗中。而這些作品表達欲望和現實氣質,讓冠虎成為當時"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很快,這種共同的劃分不再代表他的個性化顔色。

從電視電影《上車吧,我們走吧》開始,觀虎早期作品中底層人物的人文關懷,進一步向現實主義傾斜。2005年,在拍攝電視劇《生存移民》時,他和幾位主演在搭建棚子裡與40多名農民工一起吃了兩個月飯,然後拿出了之前寫的劇本,因為太"假","在我們心裡,對農民工的了解其實是膚淺的。

當虎成為“管虎”

(生存的農民工)

"看見别人"意味着對個體命運的詳細審視,也代表了老虎表達大時代與小時代之間内心沖突的能力。2009年開始拍攝的《嘉年華三部曲》、《鬥牛》、《殺戮》和《庫克的戲》,展現出深刻的黑色幽默,随着時間的流逝,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評價。

當虎成為“管虎”

而已經拍攝過《黑洞》《冬至》等備受矚目的管虎劇集,從拍攝的日子裡已經收獲:積累了良好的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過去沒有機會嘗試在電影風格上的手段,而且在電視劇中也得到了很多實踐, 并逐漸形成個人叙事和審美成熟的風格。

他的鏡頭不僅是紀錄片,而且在色彩、意象、節奏上也更加成熟的叙事語言,準備進入商業舞台。

2015年的《老槍》拿下9.01億票房,成為虎牌票房口碑雙爆的代表,從此開始他的商業成功,帶來了《我和我的祖國前夜》《八帝王》等一系列票房佳作。也正是從《老大炮》中,他還原了《嘉年華三部曲》的實驗色彩,用實驗性的叙事和更扁平的鏡頭語言講述故事,開始了一系列的工業化嘗試。

當虎成為“管虎”

《看家》不僅是對不同時代重大曆史題材的深刻诠釋,也是對廣大電影觀衆需求的深刻把握。而管虎并沒有失去作者那邊的叙事,情感、細膩的地方去表達出更加溫暖、深刻的感受。六位大師給第二位大師點燃了一支煙,林志遠在北平創業前的晚上,四排倉庫對面的舞台"皮車",總會挑起觀衆的心弦。

三十年後,冠虎完成了從先鋒導演到中國頂級電影導演品牌的演進,他也是一隻管虎,聚焦小人物,現實浪漫,也更多的元素,更多的故事融入他的鏡頭,感受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痛,以及他們如何成為國家前進旅程的一員。

管虎作為"品牌":

産業化與個性化場景式融合

近年來,冠湖正在成為影視行業的代表人物。

1937年拍攝《八》時,用加強水泥建了四線軍庫,挖穿了蘇州河,1:1恢複了蘇州河,這樣的産量在中國是罕見的。

在這場宏大的"夢"之後,冠虎踏入了另一個"夢":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與其他導演合作,完成了《金剛》的拍攝。擁有600多個特效鏡頭,5000多人的龐大團隊,一個世紀的四次巅峰終于完成了。

當虎成為“管虎”

(《金剛》工作照片)

兩部戰争片分别拿下31.1億美元和11.26億美元,工業生産水準得到觀衆的認可。

或許可以說,這是國内工業生産能力提升的環境,而管虎注重制實主義和形象質感風格的遭遇。此前,無論是在流明山140多個山村景點的"鬥牛",還是為"殺"去四川省阿壩的淘平小屋,老虎從未放松過對電影美學的要求。工業生産的時代讓他進一步放開了手腳。

當虎成為“管虎”

("殺戮"工作照片)

工業化不會是老虎的極限,而是他的工具。那些粉絲津津樂道的"管虎符号",會讓觀衆認出"這是管虎",以及每一個驚喜。

比如當地對管虎極度關注的表達,山東口音的"上車走",山中"鬥牛"的農民種地,"老槍"中的六大法則,都成了一種根植于創造土壤的土壤。在《八人組》中,南腔北調的士兵們用各地方言勾勒出一幅名為民族的全景圖;

當虎成為“管虎”

動物也是老虎非常喜歡的形象表現形式。《鬥牛》中的牛,《老炮》路上的鴕鳥,以及蘇州河畔奔馳的白馬,這些老虎電影的超現實元素,會讓現實鏡頭更有個性空間。

最值得注意的是,老虎喜歡從小人物的角度打開環境的視野。一方面,他們非常逼真的細節會大大增強影片的現實感,另一方面,這些角色自身的動機在觀衆中更為普遍,進而推動劇情更易于觀衆觸手可及。在《章魚》中,蜻蜓、羊群綁架、舊算盤等不同的命運抉擇,以極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方式,構成了對1937年的當代了解。

如何總結管虎的特點?六代銳銳先鋒,還是電影市場的搶救導演?看來它們隻是某個階段的某種切片,不足以概括它的豐富性。

工業化和個性化,在電影中管虎實作了同一場景的融合,這種豐富的質感,讓"管虎"字樣正在成為國内極具市場和行業吸引力的電影品牌,可以讓觀衆有相應的期望,并為此進入電影院。而這個品牌的氣質和價值,目前還不是定義的時候。

三重身份下的管虎:

創造者、保護者、上司者

關虎近年來給人的另一印象是,他經常出現在上海電影節、FIRST電影節、青蔥計劃、吳天明青年電影基金會等青年支援項目上。

當虎成為“管虎”

今年的第六屆青蔥項目由老虎主持。在風險投資會議上,他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擔任董事時說:"從技術上講,這真的是巴巴,缺乏經驗,但我認為這有點珍貴。"老虎正在讓更多的年輕導演走得更順利。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老虎的身份發生了很多次變化。從導演的創作者到制片人幫助年輕導演的保護者,再到成為主要青年導演支援計劃的積極上司者,這些三重身份展示了他作為電影制作人的創造力,活力和責任感。

曾經的管虎工作室,現在的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年輕導演成長的基地。年輕的導演費振祥,已經拍攝了三部《鬼吹燈》系列金幕劇導演,《龍嶺扇石窟》豆瓣評分高達8.2分,成為去年的爆款。

當虎成為“管虎”

此外,7 Impressions推出的"7希望計劃"包含了多部電影作品,許多來自各種青年支援計劃和風險投資活動,以探索原創内容和電影人才。

《街頭》是2017年在電影節上"青年電影節目"單元獲得老虎關注的,還有蔣家辰《沒問題!高林洋的《團圓》、耿子涵的《小白舟》等備受矚目的年輕作品也得到了他和梁靜的支援,其中《沒問題!《重逢》入圍了今年的FIRST主競賽單元,《重聚》入圍了香港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的青年導演單元。今年的洋蔥項目,他和梁靜也從創投中精心挑選了《殺豬》和《賈不》這兩部十大作品。

當虎成為“管虎”

更多的年輕作品已經在制作和準備中。作為監事,冠虎不僅保護了這些年輕的導演,也促進了他們的成長,進一步傳遞了個人品牌。在他的幫助下,也許更多的導演會打破娛樂和商業之間的傳統分界線,擡頭看别人和世界,用更多國内優秀的影視劇來驅動整個行業未來的想象力。

多種風格和多重身份使得電影制作人很難用單一的标簽來識别自己。他自己也從來不想被誣陷。下一階段,更多的《管虎導演》、《管虎監理》作品将很快與觀衆見面,人們期待,管虎本身作為品牌和個性得到更多的認可。

"管虎"品牌正在為華語電影的未來創造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