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作者:環球網

來源:冀雲

“綠色”

已經成為本屆冬奧會的突出亮點

綠色場館、綠色能源、綠色出行

……

北京冬奧會

中國向國際社會遞交了一份

亮眼的“綠色成績單”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伴随着陣陣呼喊聲

冰壺運動員用冰刷

擦拭着冰面

精緻的石壺

在潔白的冰面上滑行

這個冰壺運動員

“智鬥”的舞台“冰立方”

可不僅僅是一個冰壺場館那麼簡單

這是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主遊泳館“水立方”改造而成

是一個可拆卸的、可臨時進行

“冰水轉換”的大工程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冰立方”中的冰壺場地。新華社記者梁金雄 攝

讓奧運會适應城市

而不是讓城市适應奧運會

給變革中的奧林匹克

提供了“中國方案”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水立方”外景圖。新華社記者羅曉光 攝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

可持續發展處處長劉新平介紹說

為減少對生态環境的不利影響

北京冬奧會在場館規劃、建設

運作和賽後利用全過程中

落實生态保護優先原則

最大程度利用現有場館和設施

按照綠色建築标準建設

或改造場館和設施

高标準保護賽區生态環境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最大化利用現有場館和設施

是冬奧籌辦工作中的一大亮點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

把遊泳池改建為

冰壺比賽賽道

而鳥巢、五棵松、

首都體育館、國家體育館等場館

也都升格為“雙奧場館”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2月8日,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台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中國選手谷愛淩奪冠。圖檔來源:新華社

位于北京西郊的首鋼園

曾用來儲存煉鐵原料的筒倉

如今變作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

曾經的精煤工廠中的房間

變作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

矗立在群明湖畔的原首鋼冷卻塔

見證北京冬奧會滑雪大跳台比賽的精彩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國家速滑館。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而建立的場館

同樣充分踐行綠色辦奧理念

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

它也被稱為“冰絲帶”

作為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場地

“冰絲帶”采用了

先進、環保的制冰技術

打造“最快的冰”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

所有建立室内場館

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三星級标準

所有建立雪上場館

均滿足綠色雪上運動場館三星級标準要求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壩上一場風,

從春吹到冬,

吹出山藥蛋,

刮出犁底層。”

張家口被稱為

“風的故鄉,光的海洋”

是大陸華北地區

風能和太陽能

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張家口被稱為“風的故鄉,光的海洋”。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這是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

便被交口稱贊的浪漫故事

北京冬奧會3大賽區

26座場館

曆史性地首次實作

全部綠色電能供應

而這電能全部是由

張家口的風能、光能

轉化而來的綠色能源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綠色電力點亮璀璨“雪如意”。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2月6日早晨8點

位于張家口賽區的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

冬奧供電保障現場分指揮部

正在舉行每日例行運作排程會

“我們監測的資料顯示,

張家口賽區4座競賽場館的

最大電力負荷,

均在電力容量配置範圍之内,

各類電力裝置運作平穩可靠,

開賽首日的保電任務順利完成。”

分指揮部運作組負責人陳軍法說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近日,國網北京檢修公司張北柔直工程運維人員在延慶換流站開展裝置巡視,確定冬奧場館綠電可靠供應。 劉潔星攝

那麼這些“綠電”是

如何輸送到北京

張家口賽區場館的呢

“這得益于建設在張家口的

張北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冬奧辦副主任雷為民說

張北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線路全長666公裡

是世界上首個彙集和輸送

大規模風電、光伏、儲能、抽蓄等

多種形态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

正是靠它

來自張家口地區的綠色電力

安全高效地輸送到北京和張家口

實作北京、張家口賽區場館

100%綠色電能供應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國網冀北電力公司聯合國網通航公司在懷來縣官廳水庫對涉奧重要輸電線路進行了直升機帶電處缺,確定線路安全穩定運作,全力保障冬奧會低碳綠電持續穩定供應。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在崇禮室外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下

場館内依然溫暖如春

據介紹

賽區場館、冬奧村等

都采用了電供熱系統

采暖裝置使用的電能

全部來自張家口的綠電

“為了讓‘綠電’供得上、

送得出、用得好,

冀北電力加大

張家口地區主網架更新。”

雷為民說

目前

崇禮冬奧核心區

已形成500千伏多路通道

220千伏雙環網

110千伏雙鍊式

10千伏“雙環網+雙輻射”電網結構

綜合電網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作為一名公共汽車駕駛員

張彥茹從汽油車、瓦斯車

到氫燃料電池車都駕駛過

“不同于汽油車需要提前熱車,

也不像純電動汽車充電慢、

低溫損耗大。

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注燃料快捷,

可實作-30℃低溫啟動。

車輛操作省力又安靜,

它‘吃’進的是氫,

排出的卻是水。”

張彥茹說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張家口市的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李皓 攝

氫能是綠色低碳清潔能源

具有能量補給速度快

用時少的特點

相較傳統化石能源車輛

氫燃料電池車

每行駛100公裡

可減少約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相當于14棵普通樹木一天的吸收量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相較傳統化石能源車輛,氫燃料電池車每行駛100公裡,可減少約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14棵普通樹木一天的吸收量。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

張家口賽區核心區冬奧保障車輛,

全部采用氫燃料電池客車,

清潔能源車輛使用占比

達到曆屆冬奧最高水準。”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

巴士團隊總指揮芮勇強說

“開賽以來,

許多線路需要24小時運作,

氫能源車在崇禮夜間-20℃的條件下

依然運作平穩。”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輸送氫氣的管道。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李皓 攝

這些冬奧保障車輛

還搭載了國内首創的

“U度”綜合熱管理技術

可以利用氫燃料電池

所産生的廢熱

為車内供暖

和前風窗除霜、除霧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2月2日,閉環内交通巴士等待停靠站點。 河北日報記者 張 昊攝

為滿足氫能源車的能源需求

崇禮冬奧核心區内

有崇禮南、崇禮北、太子城

三個加氫站

為氫燃料電池車提供加氫服務

張家口賽區内的

運動員專線TA-3線路

在冬奧村的運動員班車站

和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之間往返

負責這一線路的

駕駛員之一韓碩說

氫能源大巴車和中巴車

加滿一次氣

續航時間分别約為

300公裡和100公裡

據統計,本屆冬奧會

三個賽區共示範運作了

超1000輛氫能源汽車

并配備30多個加氫站

是全球最大的一次

燃料電池汽車示範

也使得氫燃料電池車成為

綠色辦奧的一抹亮色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把北京冬奧會辦成

一屆綠色可持續的冬奧會

一直是中國的目标

這種努力

不僅展現在

大的景觀規劃上

也展現在了種種小細節上

西漢時期的環保理念

與現代體育文明結合

創意碰撞出全新的

北京冬奧會火種燈

讓長信宮燈再次驚豔世界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長信宮燈。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長信宮燈有“中華第一燈”美譽

是滿城漢墓出土的國寶文物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

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趙濤說

“冬奧會火種燈創意

來源長信宮燈,古今融合,

共同诠釋着‘綠色辦奧’理念。”

滿城區文物所所長粱豔東介紹

長信宮燈的絕妙之處

在于它的環保理念

宮燈整體造型

是一位跪地執燈的宮女形象

宮女左手執燈盤

燈盤上附有短柄

和兩片弧形闆

通過推動開合

調節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宮女右臂高高舉起

袖管與中空身體連接配接形成煙道

燈燭煙灰順着宮女袖管進入體内

可吸納排煙

保持室内清潔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不僅如此

北京冬奧會境内接力火炬

全部應用氫燃料

冬奧會使用以玉米、薯類等

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

生産可降解餐具

每一點用心

都是北京冬奧會

對綠色辦奧理念的

生動實踐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幕式上的“雪花”環節。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賽區“臨建”裡

也藏着“可持續”

在張家口賽區的很多場館之中

都會見到用環保闆材

搭成的簡易箱式房

木色的闆壁搭配黑色的屋頂

頂棚覆寫保暖材料

每一座房子都面目相似

隻有門口的标牌

顯示着它們的不同用途

它們都是冬奧的“臨時建築”

冬奧大場面|這場冰雪之約“綠意盎然”

1月27日,一名記者在張家口冬奧村混合采訪區拍照。圖檔來源:新華社

整個賽區的臨時建築面積

達到3萬平方米

90%冬奧功能需求仰仗于臨建

與永久性建設相比

臨時建築的應用

更直覺地展現着“可持續”理念

這些臨建的材料

都是租賃的

它們便于拆改移動

質地結實

有利于賽後重複利用

按照設計

冬奧會結束後隻會留下

1.5萬平方米的臨建使用

剩餘的都會拆走

它們都将物歸原主

去接受下一個環保“任務”

綠色辦奧理念的背後

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作為首個承諾

辦奧實作碳中和的國家

中國将書寫曆史

也向世界提供了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

發展與保護關系的

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編輯 趙鵬、楊海慧綜合報道 據新華社、央視新聞、長城網、河北日報、北京日報、解放軍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