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最近小北看到一個特别有趣的文章,讨論哪些名著讀完之後,覺得“名副其實”。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截圖來源:豆瓣鵝組

《卡拉馬佐夫兄弟》《紅樓夢》《百年獨孤》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在高贊提名。

而有讀者表示,随着年齡增長,閱讀量變大,發現世界名著都是經過時間淬煉流傳下來的經典,其中浪得虛名的非常少,如果說“讀不懂”、“讀不下去”的話,多半是風格不适合我們。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我們該如何閱讀文學經典?文學在當代還有價值嗎?在這個純文學日漸“落寞”的時代,相信大家心中都對文學充滿這樣或那樣的疑問。

首先,文學的範疇包括哪些?

讀者們往往隻會接納某些詩歌或是小說作為“純”文學。至于那些包含了深奧哲理、邏輯思辨的科學性的文字,總是被排除在“純”文學之外。

然而事實上,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曆史階段,“文學”這個詞,都指向不同的對象。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94版《三國演義》截圖

英文中的“文學”(literature)指的是“以文字寫成”,即任何文字材料;法語中的“Belles-lettres”和古埃及術語“medet nefret”,都是“美文”的意思,可用于表達一切講究修辭的寫作,包括詩歌、故事、哲學對話、演講等;

而古漢語中的“文”則意指辭章,但也有更廣泛的意思,包括文本的布局、順序、恰當的構思等。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典籍裡的中國》截圖

像是查爾斯·達爾文那樣的科學家,又或者是蒙田、林語堂那樣的散文家,他們的文字絕對會讓讀者在語言風格、思想表達和叙事上獲得很大滿足。

可能你還不知道,知名心理學家、《夢的解析》的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還獲得過一個重要的德國文學獎——歌德獎呢!

而且他的著作還經常在文學課上與普魯斯特、卡夫卡和伍爾夫一起出現。

文學選集現在也會常常選入宗教和文學文本、散文、自傳、非小說創作,與占據主體的詩歌、戲劇、小說并列。

這樣的作品,難道可以将它剝離出文學的範圍嗎?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是以,從廣義上了解,“文學”早已超越了本源的“文字”意義,囊括了聲音和視覺叙事,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娛樂、藝術,例如影視作品、漫畫、獨幕喜劇表演,實際上都與“文學”息息相關。

也正是因為“文學”所具有的豐富性,在閱讀不同的文學時,有兩個問題是在一開始就值得重視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文學與真實世界的關系。

如果帕裡莫·列維并非真的曾被囚禁,那麼他那撼人心魄的大屠殺回憶錄《奧斯維辛幸存記》就很難有現在我們所感受到的傷痛;

但佛羅倫薩是否曾經真的流行瘟疫迫使人們逃離城市,并在鄉間互相講述污穢的故事,這對于薄伽丘《十日談》的讀者來說,大概并不是十分重要。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左:帕裡莫·列維 右:薄伽丘

第二個問題就是文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早期的理論家和實踐家會将文學看作一種極其私密的訴說形式;而羅馬詩人賀拉斯認為文學應該具有公共價值,既甜美(dulce)又有用(utile)。

到了十八世紀,埃曼紐爾·康德在他影響深遠的《判斷力批判》中,則将文學的實用價值淡化,并把藝術定義為“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康德及其後繼者的文學無目的性理論當然受到了諸多挑戰,畢竟,在一般的觀念中,文學與政治、宗教寫作之間往往很少有嚴格的區分。

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詩人拜倫的《唐璜》和雪萊的《無政府主義面具》,都帶有個人的政治觀點。即使是推崇唯美主義、拒絕讓藝術為任何道德服務的奧斯卡·王爾德,部分目的也是為了反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觀念。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普賽爾《狄多與埃涅阿斯》

(2008年法國喜歌劇院)截圖

是以,有經驗的讀者會選擇提前了解一些背景知識、帶有不同的預設進行閱讀。

像是一些彼得拉克和莎士比亞的愛好者,他們了解十四行詩,那麼當他們在閱讀華茲華斯的十四行詩時,就更能欣賞華茲華斯對這種經典形式的創造性應用,以及對其明顯的偏離,比如他改變韻律結構,以實作某種戲劇性效果。

現在還有很多人會選擇帶着從《紅樓夢》中獲得的閱讀體驗去看《甄嬛傳》,未嘗不是一種有趣的體會文學的視角。

這當然不是适用于一切文學的定律,很多作品也常常和各自的本土傳統大不相同。

富于創造性的作家可以帶給我們一個與日常熟習的文學觀所不同的“仙境”。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 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截圖

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我們就像是掉進兔子洞裡的愛麗絲,面前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

如何做好一個讀者,充分領略文學的魅力呢?今天,小北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份文學書單,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文學。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01

《中國文學十五講》

(第三版)

作者:周先慎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一本很好的古代文學入門書。以作家作品為中心,大體上照顧到古代文學發展的重要體式,能反映出各個時代不同的文學面貌,以及在點與面的結合中揭示出中國古代文學思想藝術傳統的基本特色等。

02

《唐宋詞十七講》

作者:葉嘉瑩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是作者葉嘉瑩唐宋詞系列講座的講演記錄。

其中涉及唐宋詞研究諸多重要問題,且将重要作家盡數囊括,并結合他們的背景生平、性格學養、寫作藝術等方面追尋唐宋詞的演變與發展軌迹。既兼顧他們縱橫之間的影響及關聯,又特别注意其雖相似而實不同的深微意境。

03

《中國古典詩詞感發》

作者:顧随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是根據葉嘉瑩記錄的國學大師顧随的講課實錄整理而成,再現了一代大師的風神情采、覃思卓識。

它把作詩與做人、詩詞與人生相提并論,讓讀者可以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中,領會中國傳統人生的妙義,感悟現實生活的哲理。

04

《歐麗娟紅樓夢公開課(一)》

作者:歐麗娟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紅樓夢》寫盡明媚如畫的中國文化,也藏着中國人最深沉的情感密碼。本書是根據歐麗娟教授主講的紅樓夢公開課整理而成,本冊為第1—27單元的内容。

“不哭不笑也不痛罵,這才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看主講者歐麗娟如何“用學問一提”,讓《紅樓夢》的視野“作高一層”。

05

《莫砺鋒詩話》

作者:莫砺鋒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時間、四季、相思、煩惱、讀書、飲酒……本書分四十個專題,分門别類地選錄了近二百首古典詩歌代表作(也包括詞、散曲),解讀其文本、分析其藝術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

文中時常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曆,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作者特殊的讀詩背景,以及在讀詩過程中受到的獨特的感動。

06

《宋詞之美》

作者:張仲謀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詞是中國文學體裁中極具藝術個性的韻文形式,宋詞是極具藝術魅力的優秀文化遺産。本書立足于詩詞比較,将審美闡發與名篇賞析結合起來,把宋詞的藝術個性概括為四種審美特質:節奏之美、陰柔之美、绮怨之美和婉約之美。

中 國 現 當 代 文 學

07

《北大文學課堂》

作者:溫儒敏,姜濤 編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脫胎自北大中文系招牌課――“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研究”的講稿,作者皆為北大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教師。

在内容上不着重于現當代文學“史”的源流辨析,而是強調“原典”的接受和了解,選取文學史上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深入淺出地進行具體的講解。

08

《閱讀新詩》

作者:張德強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以文學史介紹為經,以對不同時代詩人作品講授為緯,從文學革命時期中文新詩的誕生開始,按照不同時代與特色,将教學内容分為七講。本書的目的不是要寫成一部簡明中文新詩史,而是将寫作重心放在作品分析上。

09

《許子東細讀張愛玲》

作者:許子東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以對張愛玲作品的文本細讀為中心,聚焦張愛玲一生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經曆,分析張愛玲與“五四”啟蒙文學以及以張恨水為代表的通俗文學在主題、風格、叙事視角與模式、題材、結構方式、語言特征、文學意象、文學觀等方面的異同,在作家作品比較與文學史意義這樣兩條線上,定位張愛玲作品的價值。

10

《中國當代文學史

(修訂版)》

作者:洪子誠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是目前的中國當代文學的教材。

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史”著作和教材已出版四十餘部。本教材在文學史觀念和方法,以及當代文學史研究的具體内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被認為是至今為止學術水準很高的一部當代文學史著作。

西 方 經 典

11

《如何閱讀世界文學

(第二版)》

作者:大衛·達姆羅什 著

陳廣琛、秦烨 譯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世界文學燦若星辰,也浩如煙海。我們到底應該讀什麼、怎樣讀才能進入文學的多重世界?

國際知名學者達姆羅什總結了他和宇文所安等教授在哈佛的授課經驗,内容涵蓋了《吉爾伽美什》、迦梨陀娑、索福克勒斯、杜甫、紫式部、《一千零一夜》、魯迅、博爾赫斯、張愛玲等作家作品,為此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一系列閱讀模式。

12

《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

作者:[美]M.H.艾布拉姆斯 著;郦稚牛、童慶生、張照進譯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是現代文學理論的扛鼎之作,着重讨論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全面整理、叙述、建構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想和批評實踐。

它不僅提供了認識、解讀這一文學運動的理論架構和批評語言,同時擴充、深化了讀者對總體文學現象的認識,對西方文藝理論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和回顧。

13

《廢墟的憂傷:西方現代文學漫讀》

作者:吳曉東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想要了解二十世紀人類的生存世界和心靈境況,讀二十世紀的現代經典是可行之途徑。

作者選擇了自己喜愛的一些二十世紀具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進行分析、鑒賞和評論,試圖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嘗試探究現代小說的叙事藝術、觸摸作家深邃的心靈世界,進而透視20世紀複雜的社會曆史圖景。

14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

理論》

作者:[英]特裡·伊格爾頓 著;伍曉明 譯

這14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經典

本書是一部系統介紹和評論西方二十世紀文學理論的專著。

作者将起自俄國形式主義的紛繁複雜的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革命梳理出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從現象學、诠釋學到接受美學以及精神分析理論三條主要的發展脈絡,對其産生和流變、問題和局限進行了深入分析。

-End-

本期編輯:王予立,妍書

參考資料:《如何閱讀世界文學》

●今日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