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屆畢業生求職,注意事項

最近收到不少應屆畢業生的履歷,認真浏覽之隙,難免會從履歷之細微處捕捉一些資訊,也可以說算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與成就感的體會吧。

大部分應屆畢業生的履歷的基本模式都是:

個人履歷

基本資訊:

求職意向:

所學專業:

考證證書:

個人能力:

實踐經曆:

自我評價:

等以上幾部分。(其中還有很多是在履歷前加個關于學校介紹的封面,這個實在是無用的東西,浪費我的時間浪費你的紙)

但當你履歷看多了以後,對以上幾部分你就會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對其結構做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對其表述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1、基本資訊:這部分一般都是姓名、性别、專業、畢業學校、所學專業、聯系方式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具體的聯系方式,比如我見過有的學生,留了個手機号碼,結果打過去說是欠費停機,當然我們可以相信他是換了号碼而忘記更新履歷上的号碼,但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學生在求職或在投遞出這份履歷時的一種無責任心的心态,難道不是嗎?還有的學生,當我們的從業人員打電話約他面試的時候,話還沒說完,通話卻突然斷了,過幾分鐘這個學生氣喘籲籲的又回了電話,說不好意思,剛才手機沒電了,我們可以相信确實是手機沒電了,但你在找工作這麼關鍵的日子難道都不能上心一點保證手機随時有電嗎?沒有緊迫感、沒有壓力感等等,這都是很多應屆畢業生常持有的狀态。

2、求職意向:有的學生寫的好,比如“願意從事會計,審計及其相關财務類工作”,而有的學生則寫道“希望從事企業經營管理類工作”,我們不能說他寫錯了,但至少看起來沒有前者的清晰,讓人摸不着頭腦你究竟對什麼類型的工作更有興趣,因為企業經營管理類工作有很多比如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财務管理、生産管理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管理,難道硬是要讓人家相信你是真正的萬金油不成?求職意向一定要有針對性,目标要明确,志向要堅定,當然,你可以寫幾份不同的履歷,比如有的是希望從事HR的、有的是希望從事生産管理的、有的是希望從事市場營銷的,這完全可以,但千萬别把他們混合在一份履歷裡。

3、所學專業:有的學生在一份履歷裡,所學專業課程占了履歷篇幅的14左右,讓大家知道你學過哪些課程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向公司展示自己專業能力,但沒有必要把你所學專業都列出來,你需要列的是與你所應聘職有直接聯系的專業,如有的學生應聘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履歷裡把他學的工程制圖、C語言等等全給列上了,而且還占了不少篇幅,當然這和目前高校學科設定有關,但作為應屆畢業生的話,你得花心思去想公司的HR到底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履歷,他們最希望直覺的從我履歷上搜尋到什麼資訊,你隻要留心這些,你才能有的放矢。

4、以下是我從一學生的履歷中選出來做引子的,他在個人能力處寫道:

1.  大一任班級體育委員時組織多次班級活動,所在班級獲學院足球、排球冠軍 

2.  大二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班級參加學院健美操大賽獲二等獎

3. 組織并參與為期一個月的“關于中國農民工回流的調查”,獲會計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以上與其說是個人能力,不如說是“經曆”,“個人能力”需要寫的是你能做什麼,會做什麼,掌握了什麼,熟悉了什麼,熟練了什麼,精通什麼等等,而不應該是你做了什麼。其他不表。

5、實踐經驗:這是我看履歷比較注重的一環,我希望應屆畢業生們在寫履歷的時候能把這一欄提前,較之你的所學專業,我更希望先看到你對自己實踐經驗的詳細介紹,而不希望看到你學了什麼專業,因為學的你不一定都學懂了,而你做的至少會給你留下更深的印象,也更能從你所做的事中更全面的了解你的能力及經曆。以下引用某學生的實踐經驗:

某年某月——某年某月 在某市和同學兩人合力舉辦補習班,為期一個月

某年某月——某年某月 做關于農民工春節回家消費調查,并做成調查報告

某年某月——某年某月 在某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财務實習

某年某月——某年某月 廣州市某公司财務處實習

看了以上的實踐經驗,我一點感覺都沒有,仿佛對他的實踐經驗仍然是相當的陌生一般,為什麼呢?因為我隻知道他所了什麼事,而不知道他在這些實踐中都負責什麼、主要做了什麼、有什麼步驟、有什麼計劃、有什麼結果、自己有什麼收獲。比如在做關于農民工春節回家消費調查一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主要負責什麼、你展開調查的步驟是什麼、你的調查花了多長時間、有什麼效果和結果。當然我不需要你大篇幅說明,我隻希望你能言簡意赅的濃縮你的實踐經驗,如你可以寫成“在關于農民工春節回家消費調查過程中,我通過什麼什麼方式展開了調查,通過什麼什麼方式分析什麼什麼,最後總結成什麼什麼,這份調查報告獲得了什麼什麼,我自身也從這次實踐中體會到什麼什麼”。

6、自我評價部分:我看很多應屆畢業生的履歷,可以說90%左右的自我評價都是放在履歷的最後最好,仿佛生怕别人看到他自己對自己的剖析一樣,其實我個人更傾向于在個人資訊之後就能看到他對自己的評價,這樣能讓我先對他有一個梗概的印象。下面引用某學生的履歷:“我來自太原,一個正在努力求發展的城市。同我的家鄉一樣,我同樣渴求機遇,渴求發展。我為人樂觀開朗,大方風趣,更富有親和力和想象力,樂天的性格使我坦然面對困難和挫折。在大學四年裡,我努力抓住所有可以發展自己的機會,完善自己,改變自己。我深知機會的可貴,但隻要給我一個機會,我同樣可以撬起地球!”自我評價,什麼是評價,就是對自己的總結,你的性格、你的希望、你的能力等等。我們來看以上引用,第一、二句很明顯不适合放在自我評價裡,這裡更應該是事實描述,而不是叫你去抒發自己的情懷。在他這段話裡,隻有第三句可以算是自我評價,他說了他的性格樂觀,風趣、有親和力和想象力、能從容面對困難等。最後一句話是表決心,但感覺太虛了吧,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寫類似的表決心之言,而且現在的HR我相信也都不至于說反感“給你一個支點你就能撬起地球”的豪言壯語,但也沒幾個HR會相信的。

求職信是履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HR收到一份履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求職信。每天要看幾十上百履歷的HR,看每份履歷的時間不超過2分鐘,好的求職信,能夠讓你首先被HR看中,再多看兩眼,這兩眼就增加了被HR選中的幾率。

然則,N多畢業生的求職信洋洋灑灑幾百上千字,動不動就是“尊敬的上司,我來自××大學,該大學是國家211重點大學......(此處省略介紹大學的幾百字),我為人熱情,學習優良,有上進心,能吃苦......(此處省略自我表彰幾百字)。期待進入貴公司,如果給我一縷陽光,我将還你一片燦爛......(此處再省略表決心幾百字)”。

換作是你,你會有耐心看完嗎?求職信而已,不是要你寫作文。我沒必要知道你的學校有哪些榮譽、出了幾個院士,你的自我介紹履歷裡會有,面試時(如果有面試)也會知道,更不會理睬你的豪言壯語。(換你,有人說給我一百還你一萬,你信不信?)更惡劣的是幾百上千字的文章裡,居然連自己到底應聘什麼崗位都沒提到,我還得幫您老人家選擇你合适什麼崗位。或者說得自己無所不能可以适合任何崗位,你以為我招CEO?

讓我來告訴你怎麼樣的求職信才會入HR法眼。“招聘負責人,你好。我叫××,本人在××網站上獲知貴公司招聘××職位的資訊,經過仔細思考,覺得自己與貴公司的要求相符,故誠心應聘××一職,附上履歷一份以供斟酌。非常期待獲得與您面談的機會,本人聯系方式是×××,可以随時聯系到我。”

不要小看這短短一百字,可以讓你從成百上千的競争者中脫穎而出。一百來字,裡面包含了HR想知道的大部分資訊,名字,聯系方式,應聘職位,資訊得知途徑,而且讓人感覺你投這個職位是經過考慮的,不是盲目的群發群投。注明資訊獲知途徑,會讓HR對你的印象加分。因為你無形中幫了HR一個忙,招聘人不止是招到就完事,我們還要對本次招聘做評估報告的,評估哪個招募途徑比較有效,便于以後招募途徑的選擇。你的一句話就是最好的資訊回報,我會給你印象分加5分。

再下來就是電話通知面試了。我最常遇到的是這些情況: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對不起,你撥打的使用者已停機。”

電話一通,“喂,誰呀?”“你好,請問是××嗎?”“是啊,什麼事?”“我是××公司,你投遞的履歷已經看過了,想通知一下你過來面試。”“什麼公司?沒聽清。(或者是,什麼公司?我投過嗎?)”迷茫一會後突然反應過來,說“你好你好,我是投過這個職位。”然後HR告訴他時間位址,他就問,我該怎麼去?到那怎麼走?找不到怎麼辦?等等等等。

各位學弟學妹,想一想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如果有,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被PASS掉一半了。一個連基本禮貌都不懂的人,我是不會看重的,一個獨立能力太差的人,我更是不會看重的。已經告訴你位址了,你不會去百度google一下路線?再不行你不會看地圖?不會問人?什麼都要我告訴你,我招這樣一個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幹嘛。

電話通知,意味着面試已經開始了,各位請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拿起電話開口應該說,“你好,我是××”,不要再來那個很不禮貌的“喂”。同時,請不要辯解手機沒電沒錢是屬于意外情況。是的,我可以了解,可以原諒,一般我會給這個人再打一次電話,記住,隻會再有一次機會了。你不是什麼總監經理,非你不可,你隻是剛畢業的學生,就是再優秀,可替代性還是很高的。錯過了,還有一大群的學生再等着這個工作。在這裡,我不是想看不起應屆生,隻是想提醒你們,既然已經投出了履歷,就要随時做好接到電話的準備,除非你不是誠心找工作。态度不能決定一切,但是還是很重要的。雖然一個普通的招聘專員隻能篩選履歷、面試,最後拍闆的不是他,但你千萬不要不重視他,因為他可以決定拿誰的履歷去給BOSS拍闆。

SWAT參考:呵呵,用人機關就是用人機關,Hr平時在公司裡不爽的氣全撒在了求職者身上,總在那裝大佬,給求職提這個要求,那個要求,隻要稍不如意,就刷掉...Hr他們是不是是以感到很爽啊?也許吧...呵呵,也是,不然我怎麼會說,企業選人的時候,其實是有着非常大的随機性呢。

話說回來,見賢則思齊,見不賢則内省。上文作者提的這些确也是我們學生應該盡全力做到的。不過,對于低素質Hr的蠻不講理,可不予理睬,這樣的公司,你不進去,是你的幸運。

是以,養成好習慣非常重要。履歷用語适當,回答用語要适當——多動動腦筋,要有禮貌,手機準備好電池,及時充電,如果在接電話時停電了及時回電——如果Hr因為這個對你不爽而不諒解你,那他就不是什麼好鳥兒,難道這樣的Hr不知道 得饒人處且饒人?我是如此Hr的頭的話,我會感到非常失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