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的幸福城③|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和消費體驗,他們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良好的人居環境能夠讓老百姓住得舒心,如何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對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和居住空間進行治理?這成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一大考量因素。

随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城市商圈打造、對“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等工作提出全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商業載體中營造豐富的美好生活消費場景?如何引入更多高品質的消費品牌?

日前,2021年度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貢獻獎表彰對象名單公布,79個機關和150名個人獲得殊榮。在這些榜樣先鋒和先進典範中,有許多集體和個人緻力于推動“生活成本競争力提升工程”建設,全力實施舒心居住計劃和舒服社群計劃,打造特色消費新場景,更好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由成都市幸福辦、市委宣傳部共同推出的《我們的幸福城》系列報道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生活成本競争力提升工程”。

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用心用情解決群衆“急難愁盼”

城市人居環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最能反映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無論是中心城區還是區(市)縣,成都市正在通過系列舉措提升人居環境,讓老百姓住得舒心。圍繞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和基層治理短闆弱項,主動回應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問”,着力營造了“人人受益、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場景,雙流區黃水鎮獲得了2021年度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榮譽稱号。

我們的幸福城③|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和消費體驗,他們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成都市二仙橋公園 (王效 攝)

如何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黃水鎮的做法是以散居院落整治為切口,在全鎮分兩批選取26個“最差院落”開展試點整治,通過環境淨化、空間序化、節點美化“三管齊下”,實作“最差院落”向“最美院落”的轉變,累計惠及群衆1200餘人。

人居環境提升同時,基層治理的觸角更加“下沉”。黃水鎮還圍繞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1條主線”,創新微陣地、微課堂、微服務“3微功能”,做實基本公共服務、代辦政務服務、特殊人群關愛服務、新興人群發展服務“4項服務”,強化組織、經費、政策、制度、機制“5個保障”,推動社群發展治理延伸到小區、覆寫到院落、紮根到家庭。

憑借一系列切實惠民的幫扶舉措,簡陽市惠民幫扶中心也獲得2021年度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榮譽稱号。結合“學習黨史·為民辦實事”,簡陽市惠民幫扶中心開展“扶弱助困”、“五一關愛行”、“大手牽小手·愛心護成長”、“金秋夕陽幸福行”、“尋親·團圓”等系列幫扶活動。截至去年11月底,共幫扶困難群衆3000人次,發放困難幫扶金200萬元,争取社會幫扶資金20餘萬,點對點幫扶孤兒100人次,“尋親·團圓”入戶摸排有效台賬21人,成功幫扶2名走失人員回家團圓。

解決人民群衆的“急難愁盼”,彭州市天彭街道朝陽中路社群鴻運星城小區黨支部書記李維寶成立了李維寶老黨員工作室、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隊,加入“朝陽孺子牛”精細化管理隊伍,帶領志願者們收集民情、關愛特殊群體、調解居民沖突糾紛、關注居民群衆的“大事、小事、家務事”,切實解決居民群衆的實際困難。在2021年度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名單中,李維寶跻身榮譽榜。

“離崗不離黨,退役不褪色”,李維寶踐行初心使命,勇于擔當責任,帶領黨員志願者和居民骨幹以黨建引領鴻運星城小區治理,引進社會組織,發揮資曆經驗、專業特長優勢,為居民提供服務,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的濃厚文化氛圍。僅一年時間,鴻運星城小區居民滿意度從42.7%提升至95.8%。

與市民的新消費需求相适應

在公園城市建設中營造“公園商業”

“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推動美好生活場景的打造,特别是在城市更新和新消費場景營造方面,通過在這些領域的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提升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1月29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歐建瓴向記者介紹了她所在的行業協會的願景。近日,2021年度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名單揭曉,歐建瓴獲此殊榮,對于未來,她也有新的展望:“今年,我們還會在公園商業、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方面不斷創新,推動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我們的幸福城③|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和消費體驗,他們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成都市成華區潤街,小朋友在社群公共遊樂設施上玩耍。(王效 攝)

2009年,成都零售商協會成立,歐建瓴在協會籌備期間就加入這個組織,在此之後她一直在商貿零售業深耕。“截止目前,協會擁有150餘家成員機關,涵蓋了4000多個消費品牌。”在歐建瓴看來,通過消費層面能夠觀察到一座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階段,更需要思考如何增強消費場景和市民生活的粘性”。

生活消費品的價格是否穩定?種類是否豐富?品質是否有保障?人們消費的體驗感是否得到提升?這些反映“生活成本競争力”的因素都是成都市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需要回應的問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階段,我們首先是發揮行業協會的凝聚力量,推動商業載體尤其是有冷鍊業務的商超做好疫情防控,同時打造市民期待的美好生活的消費場景。”歐建瓴表示,商貿零售業的發展,要與市民的新消費需求相适應,須持續打造優惠的服務、提供豐富的産品并引入高能級消費品牌。

去年以來,在歐建瓴的推動下,“2021新春歡樂購”、“過年在成都·雲上歡樂購”、“雲逛街年貨節”等系列促消費主題活動相繼舉辦,她還組織成都零售商協會企業參加糖酒會、茶博會等商品交易活動,引入優質産品,暢通市場供給。

“成都正在建設公園城市,今年我們特别注重‘公園商業’的營造,通過在公園、綠道中植入一些親子類、書店、藝術設施等元素,拓寬公園城市的商業價值,也會推動更多首店在成都落地,打造更豐富的夜間經濟消費場景,同時,我們會把成都中心城區的一些商業模式複制推廣到郊區新城等地,幫助區(縣)嫁接更多優質資源。”歐建瓴認為,這些舉措會給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來助力,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紅星新聞記者 宋嘉問

編輯 柴暢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我們的幸福城③|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和消費體驗,他們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