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服的服章之美

作者:光明網

作者:唐建軍 楊娜 (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化發展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漢服,又名華服。狹義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廣義上,是以衣物為物質載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綜合文化符号體系。

漢服曆史悠久,《周易》裡就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說法。曆經數千年變更,漢服是民族曆史、文化和精神的表征,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寶藏,與中華傳統飲食、建築和漢字漢語等共同構築成恢宏的中華文化大廈。

《春秋左傳·正義》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人靠衣裝”,身着一襲得體的漢服,就像把厚重的傳統文化穿在身上。着漢服的人,坐着,是一組文化修為的展櫃;走着,是一陣人格魅力的和風。

漢服是一道春天的美景。三春時節,草長莺飛,衣袂飄飄的漢服,無疑是春景裡流動的國畫。且看樂府詩《陌上桑》中的羅敷:“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羅敷的美招來太守的追求:“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她通過巧誇夫婿輿服之美婉拒太守:“白馬從骊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與漢服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蠶桑習俗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服飾類項目達12項,列入國家級的則達225項,皆為非遺門類的美學範式。這些範式特色鮮明,内容厚重,寓意美好,可謂百色争豔、百技奪巧、百款競秀。如蘇轼在《浣溪沙·方響》中描述,“花滿銀塘水漫流,犀槌玉闆奏涼州,順風環佩過秦樓”,給人以無比美妙的觸覺享受、視聽享受和精神享受。

事實上,漢服蘊含着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以右為尊等核心概念構築的中華話語系統,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具有文雅而恢宏、正直而寬厚、仁愛而灑脫的内在品格,顯示了鮮明的中國風格;漢服輕形式重精神,雍容典雅,深邃靈動,展現了中國人追求随心所欲不逾矩、蘊藉含蓄守太和的審美理想,具有獨特的中國氣派。正因為這樣,漢服與“衣冠上國”“禮義之邦”“錦繡中華”等加諸中國的諸多美譽不無關系。

漢服不是靜态的出土文物,而是活态的社會習俗。《禮記·曲禮上》記載:“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在喜氣洋洋的結婚儀式、青春飛揚的畢業典禮、朝氣喧天的網紅打卡地,漢服愛好者姹紫嫣紅的背後彰顯着禮義規矩。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入本世紀,随着中華傳統文化的走紅,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海外留學生為代表的網民群體發起“什麼樣的服飾能夠代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國”的話題讨論。他們開展漢服體系和文化研究,籌建衆多漢服社團,組織漢服文化宣傳,以“同袍”互稱,以“華夏複興,衣冠先行”為理念,線上上線下掀起了一場“漢服熱”。

近些年,漢服禮儀、漢服節日等活動如雨後春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漢服社團數量超過2000家。截至2020年10月,微網誌“漢服”話題閱讀量41億,抖音上排位第一的漢服話題累計播放422.9億次,包括海外在内的潛在漢服使用者達4.15億人。

《周易·贲·彖傳》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漢服正是中國古人取法自然的宇宙觀浸淫日常生活的産物。《後漢書·志·輿服下》:“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翚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書法、國術、手工藝等,也是這樣與古人天才般的智慧聯系在了一起。

以行業服為例,道家“法衣”把古人有關天的知識穿在身上,道教教理教義、吉祥圖案的代表符号,如日月星辰、八卦、龍、鳳、仙鶴、麒麟、寶塔,盡在其中。太極拳練功服的七個盤龍扣子,代表北鬥七星;兩個袖子上一邊兩個扣子,叫兩儀,合起來稱四象。

在漢服自身知識系統内,蘊含也異常豐盈。在服裝王國中,漢服屬于“平面剪裁”制衣體系,分衣裳、衣褲、深衣、通裁四個大類。衣裳類是漢服體系中男子高等級禮服基本形制,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其中又演化出衣裙類,常常用于男女常服和女子盛裝。衣褲類是漢服體系中最早的服飾,分為三小類:内褲(古稱“裈”),最早可見于淩家灘遺址出土的玉人,已有5300多年曆史;外褲(古稱“袴”“绔”),外觀類似于今天的褲子;套褲(古稱“胫衣”),類似于今天蒙古族摔跤運動套褲。深衣類始于先秦,典型特征是分裁連屬,後世演化出曲裾、袿衣、襕袍等。通裁類于隋唐時期改自北方民族服飾,典型特征是上下一體。

在不同的場景中,不同的漢服彰顯不同的風采。在人生禮儀場景,身穿畢業禮服、結婚禮服、祭祀服等儀式服裝,如男子的玄端禮服,女子的鳳冠霞帔等款式,精美的工藝與華麗的外表相得益彰,盡顯莊重大氣,恭敬從容;在公共生活場景,穿戴慶典禮服、節日禮服、涉外禮服等,如男子的深衣、圓領袍、襕衫,女子的大袖衣裙、齊胸裙、交領襖裙等款式,顯得尊榮大方,安甯自信;在日常生活場景,縱使簡單的穿搭裝束,如窄袖衣搭配褲或裙,亦顯得恬樂從容,閑适自在。

鐘敬文先生說,服裝在中國社會中不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時還蘊含着很多象征性和意識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一件漢服,可以讀出穿衣人的性别、年齡、性格、修養、精神等多方面資訊。

目前,Z世代青年是漢服愛好者主流。沐浴着傳統文化的陽光雨露,一襲漢服即一葉青春。攏着漢服即攏着青春。青春常駐,配上一款漢服,輕盈地轉個圈,春天就在眼前。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1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