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工作為人們帶來了啥?專家這樣說

作者:封面新聞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博物館裡呈現在公衆面前的大量藏品,少不了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

2月9日,知名考古專家、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高大倫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草堂咖啡廳,以“為什麼是考古?”為題,為市民們帶來一場生動的考古科普分享會。

考古工作為人們帶來了啥?專家這樣說

從考古行業的誕生、發展到壯大,再到考古的方法、意義和價值,兩個多小時的分享,讓現場觀衆了解了許多新知識。

“從1921年安特生、袁複禮等人在河南省渑池縣仰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的開始,考古這個行業被視為在中國誕生的起點。”高大倫說,此後,20世紀50年代,考古行業開始了發展壯大。北京大學大辦考古教育訓練班,全國陸續在省裡設考古隊,基本搭建起了考古的管理和發掘研究的架構。

高大倫說,經過百年的發展,通過考古工作者們的頭腦和雙手,全國總共找到幾十萬處古遺址。這些遺址中出土的豐富的曆史藝術、科學資訊,為相應類别的博物館展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介紹,就曆史文化類博物館的展覽來說,國家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古代中國”展出品中,考古出土文物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省級博物館如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河北、四川、雲南,幾乎所有省級博物館的古代曆史文化類展陳,也是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占絕對多數。

“考古還為國家發現了大量的文化旅遊資源,改變了旅遊路線和格局。”高大倫說,比如,因為有了秦始皇陵兵馬俑、三星堆、馬王堆、南越王墓等,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西安、成都、長沙、廣州等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此外,諸如殷墟、絲綢之路天山廊道、高句麗遺址、良渚遺址等世界遺産的申遺工作中,也少不了考古人做的貢獻。

在高大倫看來,考古工作為社會帶來的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成就。考古工作者将200萬年前到近代都列入他們的工作範圍,考古工作印證、補充、糾正曆史,填補了許多空白,将信史提前,文明提前,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