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星光大道》上的非洲歌手。
他的夢想是加入中國國籍。
不過在追夢的道路上,郝歌也曾經經曆過一番曲折。

80後的郝歌,是西非的賴比瑞亞人,他的本名叫Uwechue Emmanuel。
這是一個從小就有着極強音樂天賦的孩子。
郝歌第一次接觸音樂,就是每周教堂裡唱詩班的歌曲。
剛開始的時候,他還隻是在台下聽。
漸漸地聽多了,郝歌便成為了唱詩班裡的一員。
每周跟着父母去教堂,就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因為,他能跟着唱詩班裡的人,學習一首全新的歌曲。
那時候,父母并沒有阻止兒子唱歌。
小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還是他的父親當時經常說的。
不知不覺間,郝歌開始上學了。
他在唱詩班裡的活動還在持續,那時候他不光唱歌,
還通過不斷地學習,很快掌握了鋼琴和貝司的演奏。
在音樂的道路上,他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到了中學時期,年輕人的天性開始綻放,
他不但自己唱歌,而且還組建了學生樂隊。
然而到了此時,父親對他繼續唱歌的舉動,卻表現得異常不耐煩了。
父親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希望兒子能夠安心學業,而不是把唱歌當成主要的任務。
畢竟唱歌不能當飯吃,隻有學習那些真正的技能,未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就這樣,漸漸長大的郝歌,和父親的關系變得很糟糕。
他也想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說服父親,或者幹脆對父親的反對不管不顧。
然而無論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他覺得都收效甚微。
父親難以被說服,而出于對父親的絕對尊重,他也不想過分地忤逆他。
看透了兒子的這種心态,父親的态度變得更加堅決。
而且郝歌多年後也曾經向媒體談及,
在賴比瑞亞,家庭裡父親的地位是尊崇無比的。
而且和中國的家庭一樣,父母的态度和意見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
兒女自己的意見,有時候變得無關緊要。
“學數學專業,以後容易找工作。”
這應該是郝歌上了中學後,父親對他說得最多的一番話。
可惜他對數學絲毫也提不起興趣來,在自己的意見不會被采納的情況下,
他最終還是妥協,并且按照父親的規劃前進。
郝歌的學習成績不錯,父親也知道這一點,
是以他給兒子設計的人生道路,就是中學畢業後,考上蒙羅維亞大學的數學系。
家長說了算,希望孩子将來能夠有一份穩定的職業,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最終促使郝歌實作了父親的夢想。
大學四年,郝歌就是在蒙羅維亞大學的數學系度過的。
雖然成績不錯,能夠聽懂課程,可他心裡真正感興趣的還是音樂。
幸好大學期間遠離了家庭,在大學相對寬松的環境裡,
隻有音樂和歌聲,能夠撫慰他痛苦的心靈。
上完大學,在父親的“威逼”之下,郝歌又攻讀了碩士。
眼看着兒子求學幾年文憑拿到手了,父親的内心自然是開心無比的。
郝歌後來也成了一名航天機械師,在父親眼裡,這是一份多麼體面且穩定的工作啊。
然而,兒子内心的音樂之火仍舊沒有熄滅。
随着正式開啟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他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生仿佛走進了死胡同。
大學雖然學的專業并不喜歡,但好歹環境寬松,平常可以和音樂為伴。
工作之後的情況卻完全不同了。
每天的工作任務都是固定不變的,沒有誰會給你時間讓自己去唱歌。
眼看着一天天地過去,做着自己并不喜歡的事情,
他覺得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沒有靈魂,受人擺布,完全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
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郝歌決心站出來“反抗”父親。
那次他回家之後,把内心真實的想法和盤托出。
“你說什麼?再說一遍!”父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要辭職,去唱歌。”他顯得心平氣和,顯然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我好不容易供你上了大學,你卻不工作,換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父親顯然不同意他這麼做。
不過孩子已經長大了,他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當父母的又能怎麼幹涉呢。
這次和父親的談話不但不歡而散,同樣也标志着他和父親的決裂。
彼時的郝歌已經下定了決心,準備以遊曆的方式擁抱音樂。
他真的辭去了工作,而且幾乎以不辭而别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遠行之路。
然而,就如父親擔心的那樣,沒有穩定的收入,
甚至那時候他都不知道通過怎麼樣的方式,将自己的生計和音樂結合在一起。
眼前一抹黑,他還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
他先是漂洋過海,從非洲來到了歐洲的荷蘭。
郝歌寄希望從這個古老的國家,擷取對音樂的認知和靈感。
邊走、邊看、邊唱,他變成了一個流浪者。
離開荷蘭後,他又去了美國。
相比于歐洲的古典,美國的音樂是新潮的,引領着時代的步伐。
這裡音樂的種類非常多,尤其是黑人的音樂,
其中既有非洲故鄉的韻律,也有新大陸上的突破和創新。
面對這一切,郝歌的内心宛如一塊海綿一樣,貪婪地吸納着與音樂有關的東西。
從歐洲到美洲,遊曆了白人的故鄉後,他又踏上了遙遠的東方。
郝歌在亞洲的第一站并不是中國,而是位于東南亞的泰國。
之是以去泰國,或許連他自己都忘記了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了。
又或許,泰國這個典型的旅遊國家,純粹隻是在他對世界的認知上,占有一席之地。
這裡佛教盛行,而且又位于東亞文化圈,
是以不同的音樂類型,又給了郝歌全新的感悟和體驗。
緊接着,他又馬不停蹄地去了日本。
那時候的郝歌二十歲出頭,對于音樂的執念,
甚至都快讓他忘記,自己還需要生存了。
然而一番遊曆下來,他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太過于龐雜。
他需要靜下來,好好地把擷取的東西吸收一下。
但是,郝歌不想回國,或者說不想回去面對仍舊在跟他冷戰的父親。
幸好那時候他已經認識了一位中國的朋友。
就這樣,21歲的郝歌來到了中國。
他來中國的第一站是鄭州。
接下來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在鄭州的國際飯店裡唱歌。
不知道,郝歌這個帶有中國範兒的名字,是不是那個時候起的。
彼時,他主要演唱的還是英文歌曲。
除了中文需要艱苦的學習之外,鄭州相對于國内的其他地區,
事實上是一片音樂的沙漠,在這片沙漠裡,他事實上找不到一個可以真正提攜自己的人。
隻不過剛到中國的時候,他還明顯感受不到這一點。
幾個月之後,他才慢慢發現,
與其說自己是在追求音樂,不如說隻是一個靠着唱歌的流浪歌手。
當他看清楚了這一點後,内心的孤寂感再次出現。
畢竟,身邊沒有一個人真正地欣賞自己。
可是,那時候的郝歌,幾乎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
要想真正融入到中國音樂的圈子裡,他連從哪裡開始都不懂。
所幸,機會很快就降臨了。
當時除了在國際飯店唱歌之外,他還經常去酒吧唱歌。
賺點錢倒是其次,主要的是能夠認識一些同樣來這裡唱歌的人。
隻不過讓郝歌感到沮喪的是,這裡的歌手,幾乎沒有人會說英語。
每天除了唱歌,他還在賣力學習着漢語。
有一天,一個朋友突然告訴他,說是要給他一位來自北京的朋友。
當天晚上在酒吧,那位朋友出現的時候,郝歌才發現對方居然是劉歡。
在音樂圈子裡混,他之前也多多少少得到過劉歡的相關資訊的。
于是,他懷着激動的心情,急忙上前和劉歡打招呼。
雖然肚子裡裝的漢語僅有幾個詞彙,不過他還是在努力地表達着。
好在他剛說一句,劉歡就用一口流利且純正的英語回應他了。
劉歡告訴他,如果真的想在音樂領域有所建樹,就應該去北京。
是以那個晚上對郝歌而言,成了他生命曆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第二年,郝歌終于來到了北京。
他這才驚奇地發現,原來中國的音樂都在這裡。
無論是音樂本身,還是音樂周邊的事物,郝歌在北京找到了太多的同路人。
他再次見到了劉歡,并且成為了他旗下的一名簽約歌手。
努力學習中文的同時,他的音樂夢相比于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
來到北京的第二年,郝歌産生了一個想法:以後要加入中國國籍。
在郝歌看來,此前遊曆過那麼多的地方,真正能給自己提供安全感的,
還是北京這座城市。
他曾經說過,在其他的國家,半夜根本不敢一個人出門溜達。
但是在北京,無論夜裡的時間多晚,都能盡情在大街上溜達和散步。
除了在北京找到家的感覺外,他的事業又将迎來一次飛躍。
那是他來到北京三年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報名參加了《星光大道》。
這本是一個草根大秀場,隻要你有才藝,任何人任何年齡段都能參加。
讓郝歌未曾料到的是,他的歌聲以及外國人的身份,反倒赢得了大量觀衆的認可。
于是,從周冠軍到月冠軍,他的名次在一直向前。
到最後,他又殺入了當年的年度總決賽。
亞軍的好成績,讓郝歌的事業迎來了大爆發。
而且彼時站在舞台上,他演唱的都是劉歡曾經的經典歌曲。
他的中國話已經說的很流利了,雖然還有很多漢字不會寫,
但郝歌一點也不擔心,他努力的學習,
在那之後,甚至還拜了平劇藝術家裘盛榮的女兒裘雲學習平劇。
随着在《星光大道》上的成功,此後他又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得知兒子在音樂的道路上發展得很好,當初對他意見很大的父親,
也在此後漸漸轉變了态度。
那時候,郝歌的父親還專門來北京看望過兒子。
當初剛到北京的時候,住在胡同的平房裡,既不能洗澡還沒有暖氣。
天天讓他吃面,生活着實有些不習慣。
而随着他的走紅,不但自己留在了北京,他還把老婆和孩子也接到了北京。
他愛上了中國的蕃茄炒雞蛋。
那時候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北京買一座四合院。
不過他自己也說過,這個夢想有些遙不可及,畢竟價格太貴了。
随着自己的事業越發順利,郝歌後來又把自己的弟弟也帶到了中國。
他還給弟弟取了一個簡單易懂的中國名字——好弟。
郝歌表示,為了兩個兄弟做出區分,才刻意用的“好”而非“郝”。
弟弟和他一樣,身上也帶有不錯的音樂天賦。
不但歌唱得不錯,而且還會跳舞。
相比于哥哥,好弟是一個标準的宅男。
沒有事情的時候,他喜歡呆在家裡看美劇和綜藝節目。
而且他和哥哥一樣,對于中國的各方面也都非常喜愛。
甚至于在後來,他還找了一個銀川的女朋友。
他曾經去過女朋友的家裡,兩個人也有了結婚的打算。
一轉眼,郝歌來到中國已經是第二十個年頭了。
相比于過去,他的中國話應該說得更溜了。
掌握一首全新的中文歌曲,他隻需要一個多小時。
畢竟,他早已可以用熟練的中文,和國内的哥們兒耍貧嘴和侃大山了。
如今,郝歌的音樂夢還在繼續。
對一個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來說,夢想在哪裡都能實作。
文|二十二
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