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央蘇區時期的節慶活動

作者:學習時報

在中央蘇區時期,每逢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國革命的特定紀念日,或者召開重要會議、前線戰場取得大捷等,蘇區中央局、蘇維埃各級政府、紅軍、學校、群衆等往往會開展一些熱鬧非凡的慶祝活動。事先充分動員,其間相關人員積極參與、其樂融融,事後及時報道和總結,這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激發了革命熱情,極大豐富了蘇區軍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召開紀念大會

紀念大會召開前,通常會提前準備一些智語與口号以供使用。為了紀念1932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興國城區于3月8日下午舉行紀念大會。到會1000餘人,絕大多數是勞動婦女,其中青年婦女最踴躍。下午2時,大會開始。唱國際歌後,由主席團報告開會意義,繼而各機關、團體代表演講。會場氣氛既緊張又活躍,掌聲、口号聲震耳欲聾。散會後,即出發遊行,一隊隊,一行行,排列整齊,精神抖擻,熱烈莊嚴。其中第一隊的30多位青年婦女表現最出色,精神煥發、熱烈勇敢,她們還配有新式步槍和子彈。整個隊伍的最前面,由一位受傷的紅軍戰士吹号,大家沿途高呼“紀念三八争取勞動婦女特殊利益!”“紀念三八鼓勵丈夫兄弟當紅軍去!”等口号。

1932年4月15日,上杭縣各界群衆團體召集紀念“四一五”和慶祝紅軍克複龍岩大會,到會群衆達七八千人。會場布置得莊嚴燦爛,到處都是革命的旗幟與智語。空中高懸着交叉的各色三角旗幟,随風飄舞,蔚為壯觀。首先由擁護紅軍委員會代表總主席宣布開會。接着第12軍政治部、縣委、縣蘇、職工聯合會、互濟會等代表及紅軍士兵代表紛紛發表演說,演講詞極為激昂,鼓掌聲、歡呼聲遠播數裡之外。

發表演講是紀念大會的主要形式,通過适當的人物進行精彩的演說,可以很好地反映、表達大會的主題,緊接着還會組織遊行活動,以進一步擴大影響。會前張貼或刷寫智語,大會期間及遊行途中高呼口号,無疑可以烘托會場氛圍及鞏固成果。

舉行運動會

1932年9月4日,工農紅軍學校于“九四”國際青年節17周年紀念日之際,為了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圍剿”,打倒帝國主義,用革命競賽的方法,鼓舞階級鬥争的積極性,提高政治水準及加強軍事戰鬥力,檢閱學習成效,特在瑞金附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運動會。早晨5時半,由校長兼政委報告開會意義後,即宣布比賽開始。具體項目如下。

軍事類。首先,刺槍。各營演習時所有學員鼓足精神,如臨真敵,動作靈活、整齊,刀光耀目,殺聲震野,演畢跑步歸列。其次,基本教練。各營抽出一連,演習基本隊形變換。最後,戰鬥動作。主要科目為“營内第一梯隊連對防禦敵人的進攻”,為便于群衆檢閱,選擇在平地進行。隊伍自“進攻出發地”開始“沖鋒”,占領了“敵”防禦地帶。演習時附近數萬群衆陸續趕到,站在會場一側觀看。經評判,第一營獲得第一。

政治類。有五個項目,第一項是講演競賽。各營及校直屬隊各選一人登台演講,評選結果是直屬隊劉熙元表現最好,他講的内容為“九四”國際青年節的特殊意義和目前的任務與工作。第二至第五項分别為:牆報——第二營第四連第一,政治問答競賽——第七連第一,青年團測驗競賽——第五連第一,募捐購買“少共國際号”飛機的競賽——第八連第一。這四項隻在大會上宣布成績。

體育類。首先是球賽。計劃兩場籃球賽、一場足球賽,因時間關系隻舉行了籃球賽。“中央”隊對紅校甲隊,前15分鐘,8∶6,“中央”隊赢,後15分鐘,2∶2平分,最終“中央”隊獲勝。其次是田賽。跳遠——第一營選手第一,5.45米;跳高——第二營選手、縣政治保衛分局選手第一,1.41米;杠杆——第一連選手第一,90分。最後是徑賽,因時間關系未能舉行。

中午1時,已彙聚當地群衆及少先隊、勞動童子團、赤衛隊等兩三萬人。這時,前線送來了1000多名志願加入紅軍的白軍俘虜,全場一緻鼓掌,歡呼“紅軍勝利萬歲”“歡迎白軍士兵當紅軍戰士”。他們也登台演講痛陳軍閥罪狀,同時積極報名參加紅軍。此時大會更加熱鬧,到3時全體通過了緻全世界無産階級及被壓迫民族電文才結束。

在特定的紀念日舉行運動會,開展軍事體育項目的革命競賽,通過熱火朝天的大比拼,既鞏固了平日的訓練成果,又鍛煉了身體,活潑了精神,提升了軍事素養。

舉辦晚會

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作出《關于“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指出“八月一日是全世界反帝國主義戰争紀念日,同時是中國南昌暴動紀念日,中國工農紅軍即由南昌暴動開始,逐漸在鬥争中生長起來”。是以,隆重紀念“八一”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工農劇社為紀念“八一”節,定于7月30日舉行盛大晚會,并在《紅色中華》報7月29日第97期刊發消息。《紅色中華》8月4日第99期跟蹤報道了晚會盛況。對觀衆的熱情用了“人山人海”一詞:“七月三十晚,工農劇社舉行紀念‘八一’的晚會。事先相當的準備了兩個劇本,兩個活報,和唱歌跳舞等,并且特别邀請毛主席講演中國工農紅軍的曆史。因為預料觀衆必然很多,工農劇社就發了入場券,藉以維持會場秩序。果真到了那天下午五時,便從各機關來了許多同志,有票的進了大門便在人山人海中擠進去,沒有票的那就隻有望洋興歎了。有的甚至從花窗洞裡把用後的入場券偷運出去,可見觀衆的踴躍了”。觀衆饒有興緻地聆聽了毛澤東講述紅軍的曆史,并觀看了演出。

為了慶祝1933年的十月革命節,工農紅軍學校政治部準備“在十一月七日以後以營為機關與當地群衆共同舉行晚會,表演關于紀念節的活報劇本等,七日晚上全校與地方群衆共同舉行盛大群衆大會”,還要與地方開了一次婦女青年的晚會,以示慶祝。

晚會的節目一般有歌舞、雙簧、相聲、雜技、說書、國術、平劇、口琴等,自編自演的《廬山雪》《八一》《亡國恨》等戲深受好評。《八一》由聶榮臻創作、羅瑞卿導演,羅榮桓、何長工、錢壯飛等都登台演出過。演出高潮時,歡笑聲、鼓掌聲、歡呼聲經久不息,異常熱鬧。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形式之外,還有遊藝活動、提燈大會、檢閱部隊、化裝講演等。中央蘇區時期的節慶活動,做到了語言通俗簡明,形式多樣靈活,起到了教育鼓動的良好效果。這些喜聞樂見的歡慶活動與節目,受到了廣大軍民的擁護與歡迎,極大調動了革命與生産的積極性,鼓舞了士氣,啟發了階級覺悟,活躍了業餘生活。大家期盼良久,參與度高,情緒高昂,朝氣蓬勃,在條件艱苦、物資匮乏的蘇區時期,真可謂精神大餐、歡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