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按下“快進鍵”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

作者:九派觀察

本報記者 段承甫 通訊員 龐文淵

春節剛過,走進位于千陽縣的寶雞市金夢民間工藝制品有限公司,30多名婦女在工位上飛針走線,正埋頭刺繡虎頭帽等特色工藝品。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沒有閑一天,加班加點向客戶提供刺繡産品,每天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發100多件訂單,目前接到的訂單已全年飽和。100多名脫貧的婦女姐妹和我們一起幹,鄉親們在家門口掙錢,既能照顧老人孩子,也不耽擱地裡活兒,勁頭足得很。”該公司經理王海燕說。這是寶雞市按下“快進鍵”,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的一個縮影。

機制體制推動

扣緊鄉村振興“責任鍊”

2021年,寶雞市委、市政府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成立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司小組,建立有效銜接責任清單,扣緊市級統籌、縣級主體、鎮級實施、村級落實的“四級責任鍊”。

寶雞市對标國家和省上過渡期政策,研究出台《關于實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檔案,明确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為了夯實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全市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 “一肩挑”比例達到99.6%。針對換屆後人員調整變化,寶雞市舉辦各類教育訓練班214場次,教育訓練幹部3.58萬人,138名科技特派員選派脫貧村,232名專家人才與236個基層機關開展結對幫扶。

寶雞市探索建立全面查、從嚴核、精準幫、評估銷、抽樣檢“五步協同”防返貧機制,堅決守住底線,在鎮、村、組三級選配4.39萬名網格監測員,實行常态化防返貧監測排查,一旦發現農戶有返貧風險迹象,市、縣、鎮、村四級齊抓共管,立即采取精準幫扶措施,解除返貧風險。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19批次222個村抽樣核查,解除風險3661戶1.2萬人。

産業就業增收

走穩鄉村振興“緻富路”

寶雞市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圍繞“3+X”産業布局,依托果業、奶山羊、設施農業、特色産業四大闆塊,持續發力,制定《“十四五”鄉村産業振興規劃》,推進特色産業提質增效工程,接續實施鞏固脫貧成果“十大提升行動”,用5.42億元财政資金撬動産業項目569個。

2021年,寶雞市申報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11個、新增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0個、新發展家庭農場3606家,改建提升标準化果園10.6萬畝、新增設施和高山蔬菜2.4萬畝、奶山羊存欄101.6萬隻、生豬存欄75萬頭。

“80後”青年闫建林是隴縣固關鎮苟家溝村村民,曾在廣東一家電子公司打工。當他得知父老鄉親搬出大山後,毅然回到家鄉,創辦了5家社群工廠,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讓70餘戶脫貧戶113人在家門口變身“上班族”,走上小康路。

“接下來,我要繼續擴大規模,讓更多父老鄉親的‘錢袋子’鼓起來。”闫建林說。2021年,寶雞市實作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實作村級集體經濟收益3.49億元,惠及66.84萬名群衆。

穩定就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寶雞市按照“就業圍着增收轉、崗位跟着群衆走”的思路,創新探索組織化輸出、園區化承載、兜底化安置、實名制管理“三化一制”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新模式,做到政策銜接與幫扶銜接并舉、節前穩崗與節後返崗并行、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并重。2021年,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1萬人,其中脫貧人口務工就業26.68萬人。

共建共享提升

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1年以來,寶雞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公共服務條件,全面提升鄉村共建共享水準。

寶雞市高點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探索建立“四個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機制,全市發動幹部群衆百萬人次,清理垃圾10萬餘噸;改建戶用衛生廁所2.15萬座,全市86.5%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5.4%,位居全省前列。

寶雞市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自治和德治發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限制,規範權力運作、兜住道德底線,持續推進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文明村鎮建立。全市建成“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1074個,占村莊總數的92%。

同時,寶雞市持續強化醫療保障,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建成标準化村衛生室1701個、鎮衛生院158個,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1246個,實作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寫;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6個、村(社群)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23個,實作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全覆寫。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