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作者:城市戰争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新一輪城市洗牌開始了!

近日,各大城市陸續官宣了2021年經濟資料,GDP30強正式出爐。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排名有一些變化,比如福州22年來首次超過泉州,排名福建第一。再比如,東莞首次晉級萬億俱樂部,并反超西北重鎮西安。

不僅如此,今年的排名還留下一些懸念,比如天津能否重返前十?武漢能否反超杭州?廣州能否重返第三?福州能否坐穩省内第一?

下面就來盤一盤這些話題。

01

TOP30城市出爐,從第17名之後開始洗牌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2021年中國内地GDP10強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

與2020年相比,2021年有這樣一些新變化:

2021年,上海、北京攜手邁入4萬億城市;深圳首次晉級3萬億俱樂部;廣州“保四”成功,與深圳差距在縮小。

蘇州繼續坐穩第6、地級市第1。

成都離2萬億城市僅一步之遙,2022年成都、杭州、武漢有望攜手沖刺2萬億。南京坐穩前十;天津繼續位列第11,但與南京的差距變小。

甯波排名第12,名義增量均高于杭州、武漢、南京、天津,有望超過天津。

無錫和青島追得很近,不排除反超青島。

長沙繼續保持中部第二城,排名全國第15名;鄭州居中部第三,全國第16名;佛山排名全國第17名,地級市第3名,2021年佛山GDP名義增量均遠超長沙、鄭州這兩個強省會的GDP名義增量。

由此可見,GDP第1名至第17名,排名沒有變化,與2020年一緻。

第17名後,城市洗牌開始了。

濟南反超泉州,排名升至第18名;合肥也超過泉州,上升至19名。

福州進步最大,上升3個名次,升至全國第20名,終于成為福建省經濟一哥。

東莞超過了西安,上升至全國第23名;常州上升至全國第25名,超過煙台;唐山上升至全國第27名,超過徐州。

大連、溫州繼續位列全國第29名和第30名。

泉州排名下降2個名次,南通下降1個名次,西安下降2個名次,煙台下降1個名次,徐州下降1個名次。

值得一說的,十強城市中,北方仍然僅有北京一個城市,其餘9個均為南方城市。

但從30強格局來看,北方城市就要多幾個。

北方有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台、唐山、大連等9個城市,南方有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21個城市。

02

實際增速武漢第一,名義增速甯波第一

從上述排行榜來看,武漢GDP的實際增速達到12.2%,在TOP30城市中排名第一。

排在第二的是安徽合肥,達到9.2%,排在第三的是江蘇常州,增速達到9.1%。

不過,從名義增速(直接用2021年GDP除以2020年GDP)來看,排名第一的是甯波,增速高達17.62%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從名義增速來看,甯波排名第一(17.62%)、唐山排名第二(14.14%)、青島排名第三(14%)。

這些城市的名義增速為何這麼高?

有分析認為,這些城市均為大型工業城市,且外向程度很高,石化、鋼鐵等大工業的占比相對很較高,而去年原材料價格猛漲,導緻這些城市的GDP資料都沖得比較高。

但如果扣除價格變化因素,這些城市的實際增速并不突出,唐山甚至隻有6.7%,不到名義增速的一半,這說明價格變動對唐山GDP的貢獻很大。

03

已有24個城市位列萬億俱樂部

2021年,隻有一個城市晉級萬億俱樂部,那就是東莞。

至此,GDP萬億城市數量達到24座,它們分别是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2021年,廣東的萬億城市數量增至4個,數量與江蘇持平。

廣東的頭部城市更強,深圳達到3萬億,廣州達2.82萬億,江蘇隻有蘇州破2萬億(蘇州GDP為2.27萬億、南京1.64萬億)。

不過,江蘇的均衡性高于廣東,除了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四個萬億城市,還擁有常州、徐州、揚州等多個種子選手。

而廣東,除了廣深佛莞,暫無萬億城市的種子選手,排在第五的惠州,目前還沒有突破5000億。

浙江、山東、福建各有2個萬億城市,呈現雙中心發展格局。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陝西各有1個萬億城市,這些省份多為強省會格局。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下一批萬億城市種子選手有常州、煙台、唐山、徐州,它們的GDP都在8000億~9000億之間。

其中,江蘇常州、山東煙台2021年GDP分别為8807.58億、8711.1億,二者将率先沖擊萬億俱樂部。

04

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如今的中國内地GDP十強城市僅有北京一個北方城市,如果天津能夠重返前十,無疑對北方經濟有巨大提振作用。

天津給人的感覺就是,過去被高估,現在被低估。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從過去10年看,天津曾排名全國第四,一度超過深圳,但2015年開始下滑,2020年被南京超過,正式跌出前十。

2020年南京GDP比天津多734億元,2021年南京比天津多660億元,差距縮小了一點,但主要原因還是2021年南京受疫情沖擊較大,緻使南京的經濟增速跑輸了全國平均增速。

其實,天津在很多名額上仍然是位居全國前十的,例如2020年天津的國内稅收為3189.5億元,排全國第7,超過南京(2576.4億元)。

在資金總量方面,2021年11月末,天津資金總量為3.59萬億,雖然低于南京的4.53萬億,但天津仍然排名第十位,高于武漢(3.33萬億)。

是以,在财政收入和資金總量方面,天津仍然穩住老牌直轄市的實力。

為什麼說天津有望重返前十?一是本身的經濟底子不差,再加上天津近年來受到的政策支援力度還是很大的,例如2021年7月,天津和上海、北京、廣州、重慶等5個城市被率先獲批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很多重點城市落選,隻能等待第二批建設名單。

而且,天津作為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曾經憑借工業實力和港口優勢十分輝煌,如今面臨制造業比重下滑,傳統産業偏重,亟需做強先進制造業。

面向“十四五”,天津再度明确要“制造業立市”,除了提升港口能級,也要提高空運能力。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共7個城市被定位為第一層級:具有全球輻射能力的樞紐城市。

它們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其中,天津赫然在列,與北上廣深享受同等定位。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福州能否坐穩省内第一?

2021年,是福州的高光時刻,22年來福州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泉州,成為福建省GDP第一城。

而且,福州常住人口也少于泉州,這意味着人均GDP也高于泉州。

GDP30強出爐!懸念再起:武漢能否再超杭州?天津能否重返前十?

2021年,福建“三劍客”中,福州GDP為11324.48億、泉州11304.17億、廈門7033.9億元。

盡管福州GDP超過了泉州,但領先幅度很小,隻多了20億元,被泉州反超,也還是有可能的。

泉州的優勢是民營經濟發達,藏富于民,但畢竟隻是一個地級市,城市能級不如福州,政策支援度不如廈門,導緻泉州對高端人才、高端産業的吸引力不夠。

與此同時,福州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正不斷突顯,例如在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等獲批方面,省會更具優勢,随着福建省的強省會戰略,福州的首位度将越來越高。

廈門是計劃單列市,與深圳、甯波、青島、大連同級,同時也是福建的金融中心,但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比福州、泉州還是小很多。

福州第一、泉州第二、廈門第三,這個格局估計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武漢能否反超杭州?

此前多年,武漢GDP一直高于杭州,但在2020年,杭州反超武漢。

2021年,杭州GDP18109億元,武漢GDP17716.76億元,二者差距是392.24億元,而上一年的差距是489.9億元,這說明武漢與杭州的差距在縮小。

是以,接下來幾年,武漢反超杭州,并與成都一較高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抛開GDP來看,武漢和杭州的對比,也具有典型意義,一個是内陸城市,一個是沿海城市。

目前來看,杭州作為産業城市的屬性更強,例如杭州有阿裡巴巴、吉利控股、榮盛控股等頭部民企,民營經濟更勝一籌,在新一線城市中,杭州人才吸引力拔得頭籌。

武漢作為門戶城市的屬性更強,自古以來就是大陸中部地區的綜合性門戶城市與際交往中心,長期擔任中部六省的GDP第一城、人口第一城、科教第一城、工業第一城、消費第一城。

是以,武漢與杭州的PK,可以視為一場門戶城市與産業城市的競賽。

05

廣州能否晉級亞洲第五?

2021年,廣州GDP達到2.82萬億,“保四”成功,在全球排名第14,超過新加坡、舊金山、悉尼等國際大都市。

與此同時,廣州成為京滬之後第三個“雙萬億”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均突破萬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州提出“堅持産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廣州向來以服務業發達著稱,提出“制造業立市”,而制造業基本上在郊區新城,這對南沙、黃埔、番禺等郊區新城來說,是個大利好。

在此基礎上,廣州有望趕超南韓首爾,在2022或者2023晉級亞洲第五,還有望超過美國芝加哥,晉級全球TOP10城市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