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當街鼻子被打骨折,美媒記者:未被警方視作仇恨犯罪

作者: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美國《紐約郵報》援引消息稱,當地時間9日晚,一名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曼哈頓區遭無端襲擊。這名遭襲的外交人士因鼻子骨折住院治療。

一名警方消息人士透露,現年53歲的南韓外交人士于晚8點10分左右與一名朋友散步,在第五大道人行道上遭一名男子“随意襲擊”。這名身份不明的襲擊者随後逃離現場。

該消息人士說,受害者表示,事發當時他沒有與襲擊者對話交流,但出示了自己的外交證件。

紐約當地警方證明,9日晚間在第五大道十字路口發生了一起襲擊事件,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另據美國廣播公司(ABC)記者10日消息,截至目前,這起襲擊事件并沒有被當作仇恨犯罪來調查。

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當街鼻子被打骨折,美媒記者:未被警方視作仇恨犯罪

推特截圖

在這名記者推文評論區,許多美國亞裔對警方不将此次襲擊視作仇恨犯罪表示質疑。

“這怎麼就不能被認定是仇恨犯罪啦?”

“‘目前,這起襲擊事件并沒有被當作仇恨犯罪來調查。’為什麼沒有?”

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當街鼻子被打骨折,美媒記者:未被警方視作仇恨犯罪

一名韓裔網民認為,目前仇恨犯罪很難被認定,一些襲擊者将有意在殘忍對待亞裔時避免使用污辱性詞語。

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當街鼻子被打骨折,美媒記者:未被警方視作仇恨犯罪

還有更多的亞裔網民指出了一個事實,即在紐約,亞裔群體越來越頻繁地被當作攻擊對象。

南韓外交人士在紐約當街鼻子被打骨折,美媒記者:未被警方視作仇恨犯罪

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為掩蓋政府抗疫不力,頻頻甩鍋中國,将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同時,美國2020年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與往年相比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去年3月份釋出的一項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整體仇恨犯罪案件較2019年下降了7%,然而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卻激增149%。這項調查報告統計了美國16個城市警察局的仇恨犯罪資料。其中,紐約市的情況最為嚴重,激增833%。

紐約市去年8月份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該市亞裔人口自2010年以來增加了超43.5萬人,占總人口的 15.6%,同時也是該市過去十年總人口增長的一半以上。

就在今年1月,紐約市警方證明,此前遭殘忍襲擊的61歲華裔男子馬姚潘(Yao Pan Ma,音譯)不久前在醫院去世。去年4月,馬姚潘在曼哈頓東哈萊姆(East Harlem)區被一名有前科的非裔男子多次猛擊頭部,随後重傷住院、一直處于昏迷狀态。

去年1月27日,就職不久的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份備忘錄,指導聯邦機構打擊針對亞太裔社群的仇外情緒。1月4日,新任紐約市長專程前往唐人街,呼籲拜登應為特朗普炒作“中國病毒”向華人道歉。

但紐約市唐人街商業改善區執行董事陳先生(Wellington Chen)告訴《紐約郵報》:“類似事件還在繼續。這是毫無意義的暴力,很殘忍。一個好的政府應追求正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