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作者:新湖南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一次“旅行”夢越“百年”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宣告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妄言從此破産;2019年,世界上最先進的時速350公裡的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閃耀世界。2022年,這對平行相望的“姊妹線”共同沐浴着冬奧之光。

搭上一列“慢火車”,感受“從前慢”的情懷;乘上一架“新高鐵”,看見“向未來”的光芒。一次一個人的“旅行”,記者更覺“百年京張”這四字之厚重力量。

“沒有京張鐵路,後面的故事就沒法講”

2月9日7時46分,記者搭乘的K886次列車從張家口站駛出。張家口至沙城段,還保留了遙遠的京張鐵路原有路線的一些記憶。

慢火車一路向前,也令人夢回百年前。

“百貨之所灌輸,商旅之所歸途”。早在遙遠的明清時代,張家口就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對歐貿易的重要陸路商埠,日日繁忙。

到了1905年,面對列強宰割,為握住連接配接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積貧積弱的清政府決定自己修建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

“竊謂大陸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彼時,面對西方人妄言“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留美歸國的詹天佑臨危受命,他發出疾呼,向“不可能”正式宣戰。

時空流轉百年,古老的軌道上機車依然在穿梭。沿途或是崇山峻嶺,或是一片冰封,路邊滿是野草,共經曆了幾十處隧道、涵洞……這一路,雖不能親眼感受當年詹天佑采用“人”字形設計的難度與首次使用炸藥開采隧道的震撼,但眼前所見的風景,正無言地訴說着當年修建京張鐵路之艱辛。

沿途經過宣化、沙城,最終抵達北京站,這趟旅程共曆時3小時39分,上午11時25分,火車駛入北京站。

“沒有京張鐵路,後面的故事就沒法講了。”記者忽然想起,2月8日,張家口市察哈爾文化陳列館館長李國欣展示那張特殊的照片時曾如是說。

照片裡是他最珍貴的寶貝——當年修建京張鐵路時的設計原稿。2012年,李國欣将其拍下珍藏,不少人曾希望能以高價買走帶離張家口,但李國欣拒絕了——“這是張家口的記憶,要一直留在這裡!”這個從小生活在京張鐵路沿線的本地漢子,還收藏了一截一米多長的老鐵軌。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後,這條200公裡的鐵路,成為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更為當地人自豪的是,革命時期,李大钊、何孟雄、缪伯英等人曾陸續來到這裡,積極建立黨組織,傳播馬克思主義,點燃中國無産階級推翻舊制度的革命火種,将紅色血脈根植于此。

京張鐵路,這條以國人意志開鑿出的“民族精神之路”,正如詹天佑在崇山峻嶺間寫下的“人”字,樹起了大寫的中國人的形象。

“如果說京張鐵路是‘争氣路’,那麼京張高鐵就是‘自豪路’”

記者乘坐的K886次列車,最高時速120公裡。向窗外眺望,對面軌道上時速最高可達350公裡的京張高鐵呼嘯而過。

“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準,從時速35公裡到350公裡,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回望百年曆史,更覺京張高鐵意義重大。”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開通營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訓示。

這番铿锵有力的中國聲音,張永平至今記憶猶新。通車現場,這個“老京張人”萬分激動地見證“百年京張”煥發出新生命力。

7歲時在老師帶領下參觀京張鐵路,巨大的鳴笛聲、火車行駛發出的“咣當咣當”聲令他着迷,當時,他舉手告訴老師,“以後我想幹鐵路”。

從1972年參加工作,到2013年正式退休,在京張鐵路多年,張永平回憶,過去還不是家家有鐘表的年代,火車的鳴笛聲、火車通過時鐵道鋼軌發出的轟隆聲,甚至成了不少“鐵路人”的“作息指南”,疾馳而過的火車,串起了他們平凡的生活。

綠皮火車的“慢時代”,他曾眼見車廂裡滿滿當當全是人,還有數不清的塗料桶、鋪蓋卷兒。

融入高鐵動車的“快時代”,張永平倍感榮幸。2019年,他作為唯一的社會監督員參與了京張高鐵沿線高鐵車站及高鐵動車組的初期安全服務管理。

全程174公裡,自北京北站,穿越居庸關長城、水關長城、八達嶺長城,跨越官廳水庫,抵達張家口。這條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時速350公裡的智能高速鐵路。這條智能高鐵還首次采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實作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作,車站精準自動對标停車,自動開門防護等。

“如果說京張鐵路是一條‘争氣路’,那麼京張高鐵便是一條‘自豪路’!增強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在張永平心裡,從“老京張”到“新京張”,接續奮鬥、自主創新,始終是不變的魂。

鐵路旁,偉岸的詹天佑銅像高聳矗立。時隔百年,在他當年設計“人”字線的頂點下方4米,新老京張的交會,将天地間的“人”字改寫為“大”字。那段筚路藍縷的奮鬥歲月,他為中國鐵路鋪下的強勁根基,如今正迸發着與日俱增的活力與張力。

“見證奧運榮光,全面做強自己,是百年京張留下的啟示”

2月3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接力來到張家口橋東區工業文化主題公園。在京張鐵路原鐵軌上,火炬手站立于仿制的“瑞雪迎春”主題裝飾車身高鐵列車,随着列車行進完成傳遞。

“百年京張擁抱奧運,既是緻敬這峥嵘的百年歲月,更是向世界展現京張鐵路文化精神。”置身現場,張家口市橋東區交通局公園管理處書記劉殿利滿心感慨。

這座2019年開放的公園,以京張鐵路原有鐵軌為場地肌理,把奧運文化融入景觀規劃,是張家口探索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的典型範例。生鏽的鐵軌、褐色的枕木、碎石的道床,勾勒出這裡工業發展的脈絡,記錄着這座古城與百年京張的情誼。

“見證奧運榮光,全面做強自己,是百年京張留下的啟示。我們希望盡最大努力留下京張鐵路的火種。”據劉殿利回憶,2016年,他曾帶領團隊深入京張鐵路沿線各地,走鐵軌、探機房,邊走邊拍尋找過往的印記。近兩年時間,因儲存圖檔太多,他換了3台手機。

百年前,北京、張家口兩座城,因鐵路連結;如今,兩座城因奧運而再次結緣。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京張高鐵将北京到張家口的時間從過去的3.5小時縮短到1小時之内,幫助張家口正式進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

為冬奧會量身打造的“瑞雪迎春”智能複興号高速動車組更是閃耀世界。它在全球首次實作時速350公裡高速列車上5G超高清賽事直播;太子城站成為世界上首個直通奧運賽場的高鐵站……百年京張,承載國之榮光,再次見證曆史。

2月9日16時,記者從北京北站上車,搭乘高鐵列車于17時到達張家口。一天之内,跟随“慢火車”追尋曆史,再搭乘“快高鐵”感覺當下,忽然間,北京冬奧會那句響亮的“一起向未來”的口号,似乎在記者心裡有了新的了解。

(湖南日報張家口2月9日電)

[責編:曾璇]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