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作者:钛媒體APP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孟會緣,編輯 | 陳鄧新

在主流社交平台上,要論時下最火熱的“綠色職業”,非碳排放管理師莫屬。

受到“雙碳”國策的影響,加之碳排放管理者已被人社部正式納為新型職業,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藍海職業就此展現在廣大教育訓練機構面前,帶着“零基礎”、“不限專業”、“時間自由”、“絕對高薪”等标簽,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班也随之遍地開花。

當學員們拿着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教育訓練費,朝碳排放管理師考證道路一路奔去時,他們卻沒有考慮到,一個新興職業最緊缺的必然是有經驗的專業者,而不是所擁有證書含金量并不明确的新手小白。

教育訓練班盯上了藍海職業“碳排放管理師”

最近,“普通人最後的機會”系列又多了一位新成員:碳排放管理師。

“年輕人工資低、壓力大,來考個碳排放管理師吧。新興行業前景廣闊,時間自由工資高,空閑時間就能學,現在報名980元證書拿回家”。

“碳排放管理師,不限專業、不限學曆,證書含金量高、持證人數少,新興熱門崗位、高新技術人才緊缺”。

“電力、水泥、鋼鐵、造紙、化工、石化、有色金屬、航空等八大控制碳排放行業,全國範圍内的數量大約有8000多家,碳排放管理師人才缺口巨大,将迎來供不應求的就業場景”。

正如這些廣告語所講,鋅刻度了解到,在碳中和碳達峰的“雙碳”國策大背景下,加上在2021年3月18日,碳排放管理者被人社部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儀式》,成為18個新職業之一,不少教育訓練機構已經瞄準了“碳排放管理師”,并為之考證設定好了相關教育訓練課程。

碳排放管理師,即“從事企事業機關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咨詢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預見,低碳行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确實都将處于上行階段,而碳排放管理者作為唯一一個被官方認證過的“綠色職業”,以其具體職能來看,從業前景自然不用多說。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碳排放相關招聘情況

“現在國家是禁止企業機關随意排放二氧化碳的,每一個機關都有相應的名額,一旦超标排放就有可能面臨罰款,嚴重的話就直接停業了。碳排放管理師需要做的就是為企業做檢測、監測、統計、核酸。”

一位教育訓練老師告訴鋅刻度,碳排放管理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其實就是,當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标準需要繼續排放,或者完成生産活動後還有多餘的排放額度,就需要碳排放管理師去向其他企業進行咨詢、購買、交易名額等操作。

而想要從事這門前景廣闊的工作,就得先考個“碳排放管理師證”。但該教育訓練老師表示,現在官方的個人報名管道沒有開通,“想要報考隻能通過授權機構報名才可以,專屬報名入口都在授權機構手中。”查找過多個報名網站後,鋅刻度發現确實如其所言,這些入口直接将使用者導向了相關教育訓練機構。

一般而言,任何一本證書的含金量,不僅跟行業标準、政策導向有關,還要看它的驗證難度。而在教育訓練班口中,“任何一本新出來的資格證書,它的驗證難度一般都不高,因為要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不可能把通過率卡得特别死”。

上述教育訓練老師就明确表示,由于目前考證剛開始啟動,甚至可以直接報考進階證書,“難倒是不難,隻要認認真真跟着老師學習。像上期的話,我們的通過率是98%。”

當然,這些教育訓練機構的小心思沒有白費,翻看過多個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班的宣傳廣告後,鋅刻度看到了不少使用者報課回報:“報了個國培網的進階碳排放管理師,說是包過,現在坐等拿證”、“我找的本地機構,花4980報的進階,說證書下來會推薦機關”、“980元就報了一個碳排放進階的,留着吧,儲備一下”。

不過,其中也不乏使用者的質疑聲音,如“最後頒發的是教育訓練班的資格證書,還是國家的從業資格證書”、“這本證書最有價值的時候,就是你付款報名的時候”、“專業證書含金量全看通過率,100個人超90都能過,那這個門檻類證書能多管用”等。

綜合以上資訊,碳排放管理者作為一個新型藍海職業,在吸引相關有意向從業者的同時,也是以成為了教育訓練機構眼中又一個藍海教育訓練市場。

不上課也能拿證,含金量到底有幾分?

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市面上出現了這麼多大大小小的教育訓練班,收費标準從幾百到上千不等,而教育訓練的最終目标都是讓學員成功拿證,那麼他們到底賣的什麼課還能包過?為此,鋅刻度特意聯系了幾家教育訓練班,打算問個清楚。

“證書現在考的話,隻要滿足高中以上學曆,年齡不足65周歲,就可以直接報考進階碳排放管理證書,周末考試,一個月出成績,兩個月就能拿到證。”來自“暢景互育教育”的趙老師告訴鋅刻度,“報名成功之後我們這邊就給你開通課程,然後刷夠25個學時就可以參加考試了。考試前兩到三天我們會提供考前押題,隻要你能多做幾遍,肯定保證能考到60分以上(60分就能拿到證書)。”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證書樣本

趙老師稱,因為行業考試剛剛起步,各方面的條件和要求都不是特别高,通過他們的管道進行教育訓練和報考,門檻低到甚至連課都不需要上,隻要在考前刷完押題就能保證通過考試拿到證書,“比如你這周報考周末的考試,要是你沒有時間刷課時,那麼我們會幫你把課時刷夠,讓你能參加考試,想要拿證直接看我們的考前押題就行”。

按照趙老師的說法,隻要繳了1980元的教育訓練費,哪怕當周報考周末安排考試,這麼幾天時間裡,學員不需要上課,直接掌握考前押題就能穩拿證書,而教育訓練的課程是一直開通的,學員完全可以考後再去學習。一旦學員沒有考過,該機構還會全額退還所有學費,聽起來這證書拿得确實是又“貼心”又“簡單”。

除此之外,鋅刻度還上了一節“開課吧”的體驗課。據主講老師亞鵬介紹,通過對教材中的2400個知識點和考綱中的1300個知識點進行梳理,他們總結出了124個最高頻的考點,并将之組合成了10~20頁的資料内容,學員隻需要每天花半個小時跟随老師一起看,就能搞定考試拿到證書。

“我們是想把證書拿到手,拿到證書以後再慢慢學。我們每天半個小時,資料不需要背,隻需要看。”亞鵬表示,在考試前一周他們還會為學員劃重點押題,将考前密卷及答案交到學員手中,以供學員熟悉和掌握。他還透露,如果算上等待的時間,比如考完1周左右查成績,再加1個月拿到證,學員最長70天就能拿到證,通過率也相當高。

而開課吧的收費标準也頗有些不同。在直播體驗課上,亞鵬表示,隻要先繳99元訂金注冊考位(即考試資格),就能加入他的學習群享受報班優惠:原價6980元的課程,交完99元的訂金加入亞鵬的戰隊之後,報班費用降為5980元,且能用12期免息分期付款。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價值2980元的教育訓練課

他還承諾,隻要考過就獎勵3000元,考不過則全額退款。也就是說,如果報考“開課吧”的教育訓練課,花2980元就能拿到證書。

不難看出,通過這些教育訓練班報考管道完成考試,并拿到“碳排放管理師證”簡直是異常地簡單。不需要刷課時、看完考前押題、考完再慢慢學......種種神奇的操作,都是為了“考證”而考證。或者說,這完全相當于花幾千元去“買”一個證書。

但“教育訓練班們”和急于報班的學員們沒有想過,目前企業和市場最需要的,到底是一張經過速成催化、含金量并不明确的“紙”,還是真正擁有專業技能的從業人才?

考證是純市場行為,還沒有官方權威機構認定

不可否認,随着國家對環境和能源問題的高度重視,碳排放相關職位的需求将會越來越大。但在這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下最真實的市場需求。

鋅刻度從獵聘方面獲悉,獵聘平台這幾年的碳排放相關職位處于持續增長的态勢。2019年,碳排放相關新發職位同比增長為50.87%;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長放緩,為18.77%;2021年随着疫情管控的加強和社會經濟的有序恢複,碳排放的新發職位需求出現了激增,同比增長達753.87%。這幾年,碳排放新發職位的企業招聘平均年薪處于逐年增長态勢,2019年為15.36萬元;2020年為18.53萬元;2021年為25.55萬元。

不僅需求持續上行,且“錢景”也非常可觀,比如某上海公司的碳排放管理崗的薪資就高達40~70k。據近一年碳排放相關職位的熱招職能分布,企業需求最大的前三職能是行業研究、環保工程師、能源項目管理,占比分别為4.72%、4.19%、3.40%,對應的招聘平均年薪為26.44萬元、21.14萬元、23.69萬元。

那麼具體的應聘門檻都有哪些?

首先是學曆。有碳排放人才需求的企業基本覆寫了各類企業性質及企業規模,從這些企業釋出的職位來看,要求大學學曆的職位占比最多,為64.19%;其次,是要求碩士學曆的職位,占比為14.88%。

其次是從業經驗。從需求企業對碳排放相關職位的從業年限要求來看,要求工作年薪為3~5年的職位占比最多,為30.75%。其次是對于工作經驗不限的職位,占比為21.32%。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碳排放相關職業就職門檻(圖源:獵聘)

其實從這裡就能看出,教育訓練班廣泛宣傳的“不限專業、不限學曆”到底有多不靠譜。而“零基礎”就能報班考證的更大意義,或許是讓學員對碳排放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現在市場上從事這個行業的,基本上都是從歐美國家留學回來的,還有就是很多環境專業畢業的,相對的人才還是比較少。”重慶市西部氣候投融資産業中心的Addy告訴鋅刻度,“做這個得對企業能源做綜合管理,每個行業有不同的生産工藝、流程,他要有一整套的相應的方法學,絕對不是經過幾天的學習就能學會,然後就能把結果計算出來的。”

據Addy介紹,“雙碳”政策之下,控排企業需要對自己做盤查摸個底,那麼企業肯定要知道自己的能耗情況,再折合成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的分值。

比如重慶的170多家控排企業,它們前期經曆的碳盤查就是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内部盤查,通過核算排放量、一系列的監測、識别重點排放、分析減排潛力,一整套流程下來形成了一份報告,這個報告可能就相當于企業後期的碳資産管理系統。

正如Addy所說,要進行核查有很多方法學,絕不是兩三天的教育訓練課就能學明白的,“現在市場上三、四天的學習考證教育訓練課,主要學的東西就是一些基本性的概念。而且這些證件都是市場行為,還沒有一個官方權威認證機構對考證進行認定。”Addy表示,國家現在還沒有确定好,具體是讓哪個部門進行權威認定。

但在和相關教育訓練機構交流時,鋅刻度也留意到他們提到的授權機關,包括人社部、中國節能協會、中科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國家人事人才網等,查詢相關資訊也不難發現,不同區域的交易所也有不同的聯合教育訓練。這麼多機構都在授權,這麼多教育訓練班都能考證,靠不靠譜就見仁見智了。

碳排放管理師教育訓練亂象:千元買課,學時幫刷,考試包過

教育訓練機構提供的授權資質

對此,Addy坦言,“哪個官方給的授權,就要看它的授權檔案,要在網站上也能查到它的授權機構,這相當于官方背景,但它不會授權給市場上的某個公司進行這個事情。”

回到最初的邏輯,任何證書的含金量都是和擷取難度呈正相關的。試想一下,要是從事碳資源管理這麼簡單,考證這麼容易,那用人機關直接把員工送去教育訓練幾天不就完事了嗎,又何必額外出高薪聘請相關人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