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電影創作中講好人物故事

作者:光明網

大年初一上映的《狙擊手》是我拍攝的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我們選擇從一個小切口進入,将故事凝聚在一個小團隊和其中的個體身上。宏大的戰争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創作要聚焦戰場上個人的命運、個人的蛻變、個人的成長等方方面面。觀衆是跟随人物看故事的,是以我們拍電影、講故事的時候要把功夫下在人物身上。我仍在鍛煉電影創作中講好人物故事的能力。

電影最後,張譯飾演的連長點名那場戲讓我在拍攝現場流下了眼淚,這場戲是我跟張譯談了兩個晚上談出來的。因為覺得這場戲很好,我們就補拍了開頭點名那場戲作為呼應,把普通的名字放大了,把一個個人物放大了。“把青春獻給祖國”是一個大口号,落實到具體人物和細節上,才能更加動人。

有觀衆說這部電影的色彩和情感表現方式跟我以前的作品不太一樣,我認為這類題材的影片需要注重寫實性。由于故事發生在一個殘酷的戰場上,是以鮮豔的色彩肯定是不能用的,是以影像的排程基本接近黑白灰。

我們把《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加入到了劇中,我相信那時候的志願軍最熟悉的就是這首“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片中,幾個演員聲嘶力竭,甚至有些跑調,他們其實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重要的是突出一種氣勢。這個細節讓整個故事有了升華,拍攝現場,很多從業人員都看哭了。

我是1950年出生的,那時候抗美援朝戰争剛剛開始。我後來看了大量的資料,在那場保家衛國的戰争裡,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精神。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卻敢于迎戰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并取得了勝利,我覺得這是最了不起的民族精神。是以,把青春獻給祖國,以血肉之軀去戰鬥、去保家衛國都不是空話。年輕觀衆之是以如此關注反映70多年前這場戰争的電影,是因為它展現的家國情懷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

電影票房看起來是一個數字,但數字背後卻是人心。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這類電影,是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發生的可喜變化。這讓創作者感到了極大鼓勵,鞭策我們要把電影拍好,把中國故事講好。

(作者為電影《狙擊手》導演,本報記者劉陽采訪整理)

作者:張藝謀

來源: 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