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作者:餘事

曆史上真的有過西施這個人物嗎?

如果有,她真的叫施夷光嗎?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前陣子有朋友艾特我,談起了因為某款遊戲的影響,現在大家對于西施本名叫施夷光這件事,似乎已經成了共識,包括某百科也如此說。

這個朋友擔心,如果這是個曆史謠言,那影響已經很大了。

我覺得這種擔心很有必要,是以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西施其人,以及她到底是不是叫施夷光。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西施,衆所周知的大陸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相傳在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争,越國戰敗後越王勾踐被俘,但不死心的越王采用了謀臣文種的計謀,一邊卧薪嘗膽等待時機,一邊使用計策蠶食吳國根基。而利用西施使的美人計正是文種的謀劃之一。

若幹年後,勾踐滅吳,功成身退的西施便和越國的另一個謀臣範蠡lǐ歸隐了山林。

這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故事版本了。

關于春秋時期的吳越戰争,最早見于《左傳》,在先秦典籍中的記載還是非常多的。

(“(魯昭公三十二年)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春秋左傳》·昭公·昭公三十二年 左丘明(東周))

先秦典籍中對于西施的記載也不少,但更多的是作為“抒情背景闆”出現的。比如屈原的《九章》裡就說“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楚辭》 劉向(西漢)

就是說即使長得像西施那麼好看,也會遭受忌妒和陷害,最後被長得醜的人所取代。以此來來表達屈原本人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但在衆多(先秦時期)與西施有關的記載中,從沒有出現過對于其人生平的介紹,更沒有談及過西施參與過吳越戰争。

即使到了西漢時期,在對吳越戰争以及範蠡其人着墨頗多的《史記》,也未見記載。

直到東漢,西施與吳越戰争關系,才在一些雜史如《越絕書》、《吳越春秋》等書中出現。

《越絕書》中說:“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越絕書》·卷十二 袁康、吳平(東漢)

《吳越春秋》中說:“乃使相者國中得苎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三年學服而獻于吳。”——《吳越春秋》·卷九 趙晔(東漢)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但要注意,這時也隻提到了西施參與了吳越戰争,并未提到過她與範蠡的關系。

關于她的生平也隻說生在苎蘿山(浙江紹興諸暨),爹是賣柴(鬻薪)的,并沒有談及更多,比如本名叫施夷光什麼的。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夷光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十六國時期,前秦小說家王嘉寫了一本志怪小說叫《拾遺記》,裡面提到:“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以貢于吳。”——《拾遺記》·卷三 王嘉(十六國·前秦)

西施和鄭旦都有了新名字。

但《拾遺記》是本小說啊,還是志怪小說。如果能拿着個當證據的話,那我也可以說在《史記》中并沒有提到過的項羽的生父其實叫項少龍,因為《尋秦記》裡這麼寫的。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而夷光這個名字在其他文獻中,也有不屬于西施的時候。

宋代的小說集《太平廣記》收錄了一本叫隋代佚名作者所著的叫《窮怪錄》的志怪小說,裡面提到:“(西施謂導曰:)‘妾本浣沙之女,吳王之姬…夷光是越王之女,越昔貢吳王者。’”——《太平廣記》·卷三百二十六(引《窮怪錄》) 李昉(北宋)

這段故事是在說,南北朝時的南朝梁國,有一個叫劉導的官宦子弟,有一天出去玩偶遇了兩個仙女。一個叫西施,是當年吳王的姬妾。另一個叫夷光,本來是越王的女兒後來獻給了吳王。後面甚至還提到了在今天看來有一點百合的橋段:“(西施謂導曰:)‘妾與夷光相愛,坐則同席,出則同車。’”——《太平廣記》·卷三百二十六(引《窮怪錄》) 李昉(北宋)

當然那個時候說的肯定是友情了,就像劉歇業那樣。

是以,夷光這個名字的主人,在另一本小說裡,和西施是兩個人。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西施與範蠡的感情戲則要等到唐代才出現。

唐僖宗時期的文人陸廣微寫過一本叫《吳地記》的地方志,“(嘉興縣)縣南一百裡有語兒亭,勾踐令範蠡取西施以獻夫差,西施于路與範蠡潛通,三年始達于吳,遂生一子。”——《吳地記》 陸廣微(唐)

原來範蠡老哥早早就給吳王帶了綠帽子,孩子都生出來了。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但更多的唐朝文人,還想不到像陸廣微這樣給故事加戲。秉着“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的精神,還都在老老實實按照前人故事的藍本創作詩歌。

比如李白的《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蘿山…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西施》 李白(唐)

來自越國苎蘿山的愛洗衣服的美女,參與了吳越戰争,吳國滅亡後人就消失了。

所有故事元素這不都集齊了。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那施夷光呢?

根據我自己檢索的來看,唐詩裡提到西施的有好幾十首,但提過夷光的一首都沒有。

(也可能是我疏忽,歡迎指正。)

直到明清時期,夷光這個詞才高頻出現。

比如明末詩人吳偉業所寫的:“範蠡湖邊春草長,楚天歸去載夷光。”

又比如清代女詞人吳藻所做的:“君不見玉波蕩漾雙蓮冷,當年隊長無留影。又不見施夷光、鄭修明,館娃宮圮pǐ屣xǐ廊盡,蘇台空有苔花生。”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可見起碼在明朝之前,夷光還是一個很小衆的概念。

而之是以這個小衆突然會變得大衆,那是因為西施的故事在明朝有了一個大的飛躍。

大名鼎鼎的昆腔劇作《浣紗記》于明嘉靖年間被創作了出來。而戲中,範蠡和西施的戀人身份也成了後世幾乎所有同類故事的母本。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到了清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更是頻繁提及西施,曹雪芹甚至還借林黛玉之手寫了一首七言絕句:“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颦pín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曹雪芹(清)

我們其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了。

“西施”這個名字在先秦時期确實是美女的代名詞,但也僅僅是個代名詞,并未與任何曆史事件挂鈎,也沒有任何關于她生平以及名字的詳細介紹。

到了東漢時期,才開始有人将吳越戰争中有關美人計的美女冠以西施之名。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之風盛行,很多人便會以東漢時期才出現的那些西施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再次創作。除了給西施其人增加了神性的光環外,還給她起了個名字,也就是夷光。

到了唐代,随着詩歌的盛行,過去的故事被文人們翻出來加以詠情,此時西施和範蠡的感情描寫也出現了苗頭。

到了元明清時期,戲曲和小說已經發展到了足夠成熟的階段,西施的故事也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樣子。

曆史上真有西施這個人嗎?西施本名是叫施夷光嗎?

至于西施到底是不是叫施夷光?

我這就去某百科改一下項羽的詞條。

參考文獻:

《範蠡西施故事流變與文化意蘊考論》 朱芝芬

《論唐前西施故事的接受》 李淑芹

《試論唐詩中西施形象的重塑》 李淑芹

《“紅樓女性”與曹雪芹的西施情結》 王偉

《日本古代文學中的西施故事研究》 程國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