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 | 爬回摔倒的地方,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新華社北京延慶2月10日電(記者王沁鷗、盧羨婷)“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她慢慢爬起來,腳踩雪闆,一步、一步,向上挪動。雪闆一下、一下嵌在雪裡,又被一次、一次拔出來。她身後的雪面上留下一串橫紋。

這是在這場所有人比拼往下沖的比賽裡,留下的唯一的,攀登的痕迹。

人物 | 爬回摔倒的地方,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2月9日,李玟儀在比賽中不慎摔倒。新華社記者陳益宸攝

如果不這麼做,中國台北選手李玟儀的冬奧之路就結束了。2月9日,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女子回轉比賽第一輪,最後一個上場的她出發後不久便摔倒并錯過旗門。按規則,錯過的旗門,選手可以爬回去重新再過,但攀爬時間也算在總成績裡。在早先登場的争冠選手眼裡,這樣的錯誤意味着結束,很多人會直接放棄。

“我努力了這麼久,就這樣回去嗎?”

一個多月前,她問過自己同樣的問題。那是2021年12月28日,在黑山共和國的科拉欣市,她沮喪地想着要不要比完當天那場積分賽後就收拾行李回家。開始打積分争取冬奧參賽資格後,她沒有一場達到過冬奧積分的及格線,冬奧會看起來是越來越遠了。

在兩個時空裡,李玟儀都不服氣。

人物 | 爬回摔倒的地方,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2月9日,李玟儀在比賽中向摔倒的地方走去。新華社記者陳益宸攝

那個12月28日的下午,她出乎自己意料地拿到第十。科拉欣的雪場上,她、她爸、她隊友站在風裡算分數,發現如果每場必争地趕一趕,她沒準還能搭上冬奧會的末班車。那天離積分計算的截止日還有18天,最近一場比賽在兩天後的阿克薩默利祖姆,一個位于奧地利境内的阿爾卑斯山區村莊。

“走啊!當場就決定走,去奧地利!”

下午5點,李玟儀和爸爸、隊友分别開兩輛車上路。人不多,車不少,因為他們仨所有的“家當”都在車上,從各種雪具,到李爸給兩個孩子做飯的鍋。李玟儀是運動員,也還是大一新生。為了冬奧會,她入學後第一個學期就休學了,跑去歐洲搶最後的視窗期拿積分,“除了比賽就是趕路,真是天天都在吃苦”。

晚上7點,李玟儀餓了,望向駕駛座的爸爸。“我爸超會煮飯的!歐洲待很久真的受不了,還好有我爸!”但是她爸沒工夫管她,1000多公裡的車程還在後面。

晚上8點,爆胎了。

“那個盤山路啊,真的超爛!”歐洲的冬天天黑得很早,那條路上還沒路燈,摸黑在公路上換完胎,李玟儀更餓了。

人物 | 爬回摔倒的地方,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2月9日,李玟儀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陳益宸攝

29号淩晨兩點,他們到達克羅地亞境内,睡了五個小時再次上路。當天晚上,他們到了。第二天一睜眼,李玟儀爬起來就去比賽。

結果積分沒達标。

“我爸又陪我在歐洲比了10天。”李玟儀記得,拿積分的37天裡,她比了25場比賽,她爸開了5000多公裡的車。“心理壓力蠻大的,就怕最後拿不到,努力這麼久,拿不到會好痛苦!”

是的,會很痛苦——一個多月後的現在,摔趴在小海陀的雪面上,她感覺到了一樣的疼痛。

她還是拿到了參賽資格——在距離北京冬奧會積分截止隻剩五天的時候。但她也是女子回轉88個參賽選手裡排名墊底的,按規則正賽時要最後一個出場。輪到她出發時,平整舒适的雪面已被87副雪闆的闆刃輪番刮過、刻過,有些地方隻剩又硬又光的“殼”,上面的凹痕很難辨認,滑行将非常颠簸。

2月9日中午,第一位選手完賽後近兩個小時,李玟儀出場。雪闆刃在近似冰面的賽道上劃出“滋啦滋啦”而不是順滑的“唰唰”聲。

又一陣“滋啦”聲後,她摔在了賽道上,人順着陡坡滑了下去。

“我直接摔出血啦!痛哦!”

她摔倒的地方處于觀衆席視野的盲區中,沒人知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19歲姑娘,現在到底趴在山梁上的哪個地方。但是現場觀衆在大螢幕上目睹了她摔倒的全過程,看到了雪闆搓出的冰狀雪霧,幾乎将螢幕上的她淹沒。

“我要完賽,我來之前的目标就是完賽。這麼辛苦來了奧運會,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人物 | 爬回摔倒的地方,我不能就這麼回去

2月9日,李玟儀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螢幕上,人們看到她慢慢爬起來,腳踩雪闆,讓闆刃橫着卡在雪面上。然後一步,一步,側着身向上挪動,緩慢地向着她剛剛錯過的那個旗門攀登。雪闆一下、一下嵌在雪裡,又被一次、一次拔出來,在她身後的雪面上留下一串橫紋。

就像一道階梯。

人們的喝彩聲響起——在這個比拼誰向下滑得快的項目裡,為一個向上攀登的姑娘歡呼。歡呼聲伴随着她重新開始滑行,伴随着她浮現在山坡頂端,滑進所有人的視野裡;伴随着她最後一個滑過終點,名字出現在大螢幕排名表上的最後一位。

她完賽了,時間比冠軍慢了一分多鐘。

“我真的好累啊!但也很開心,能來已經很開心了!”

四年後,她還想這樣上路,去米蘭,去沖過終點。

編輯:張澤偉、王沁鷗、黃緒國、季嘉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