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作者:鳳凰衛視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以下為采訪摘要

雙奧之城的雙奧服裝設計師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

這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制服裝備。從2021年12月起,來自世界各地的三萬多名從業人員、技術官員、志願者,會陸續穿着這一系列服裝,穿梭于賽場内外的每個角落。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賀陽

賀陽,是這個系列制服的主設計師。這不是她第一次參與到與奧運會相關的設計工作。14年前,李甯就是穿着她設計的服裝,在萬衆矚目下,點燃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火炬。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李甯

賀陽:2008年我參與了奧運會服裝的設計,當時北京奧組委說“世界給我十六天,我給世界五千年”,其實就是要把中國傳統的東西表達出來。

每一屆奧運會的制服,都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人們喜歡評頭論足,哪裡好看,哪裡不好看。冬奧會制服除了衆口難調的審美,還得兼具中國元素。由于是在冬天舉辦,更是功能複雜。在這三宗難題的重壓下,這一個系列曆經一輪又一輪的選拔賽,最終從一萬個設計方案中被挑選出來。這萬裡挑一的桂冠,為什麼又一次被賀陽取得?

賀陽:做衣服比别的項目還要難搞一點,因為誰都有發言權,誰都可以給你提意見。如果是設計一個标志或火炬,可能很多人也看不出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設計一件衣服,他一會兒說花了,一會兒說素了,這不行那不行,各種提意見。

擺在賀陽面前的難題,是衆口難調。這套制服要适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審美,不同膚色、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各種身材的人。賀陽需要聽取來自各方的修改意見,比如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還有同行、志願者們,甚至是需要控制成本的生産廠家,她都要考慮。

田川:修改過程太痛苦了,您還記得來來回回改了多少次嗎?

賀陽:隻要有時間就得改,老讓你改,當時覺得太痛苦了。你覺得這個設計已經不錯了,還讓你搞來搞去誰會願意啊,是以很多人受不了就退出了。我們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我覺得,畢竟衣服是人家要穿的,如果他提出一個意見,你應該聽一下。

輕便,保暖,容易識别,各種要求展現在一套服裝上面,賀陽和她的同伴們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這些都是限制。奧運會的制服設計不是開放式作文,而是一篇命題作文。如何用設計元素,展現今日中國。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2022北京冬奧技術官員制服

從2008年到2022年,已經過去整整14年。世界變化很大,中國的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變化更大。對于賀陽來說,她對服飾的了解,也大不相同了。如果奧運會是一個舞台,賀陽要在這個舞台展現什麼,就必須要回答一個關鍵的問題,到底什麼是中國的風格?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賀陽在湘西長大,她的童年記憶是一幅水墨畫:有落日、碧水、青山……由于父母在劇團工作,賀陽的美術啟蒙,來自劇團裡的舞美老師。在那裡,她開始學做衣服,幫劇團裡做演出服。直到後來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來到北京。

2022年冬奧會制服的基礎顔色,賀陽大膽選取了中國水墨畫的墨色,也就是不同層次的黑色。為此,她一度面對争議。

田川:在制服制作的過程中,有沒有修改意見您聽到後覺得是不可以接受的?

賀陽:肯定有,比如有說顔色太黑了不好,太灰了不好,讓我用豔一點的顔色。我不會完全拒絕,我要先去試一下。如果試完覺得好,我肯定會聽取意見,如果并沒有覺得比以前好,我就會堅持之前的選擇。我想着反正2008年都被選上一次了,這次選不選其實也無所謂,我覺得怎麼好就堅持一下。

2008年,賀陽成為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這間博物館裡,收藏了上萬件民族服飾。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她帶着學生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山林、村莊、城鎮、廟堂,中國人對顔色的取用,她有着自己的見解。

效法自然,取道祖先,并不僅在服裝顔色的選取上。對于圖形元素的設計,構圖,賀陽把服裝當成了一張宣紙,着意使用了中國的筆墨技法。留白,閑筆,非對稱構圖,随處可見。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富春山居圖》黃公望

賀陽:中國的繪畫跟國外的繪畫是有差異的,比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他用很少的筆墨表現出特别豐富的感覺。筆墨特别淡雅,好像沒幾筆,但你通過他的留白、虛實變化,特别是沒畫的地方,會派生出很多想象。你會感覺哪個地方有雲,水從哪裡流過來……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冬奧制服設計核心圖形

賀陽:這是我們冬奧制服設計的核心圖形,叫賽區山形。很多設計師剛看到圖形的時候覺得挺頭疼的,把它們用在衣服上,還真不知道要怎麼用。

核心圖形的設計靈感來源之一,是北宋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如何找到這幅山形圖和這套制服的關系?這個圖形在講述中國人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賀陽做了很多嘗試。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千裡江山圖》王希孟

賀陽:看到核心圖形後我就想到了國畫。國畫不都是黑白的麼,我說能不能試着把核心圖形的顔色變成灰色的。變了一下後我發現還挺好的,馬上就有冰雪、冰山的感覺了。它比純紅顯得更有中國式的優雅,低調含蓄,更像古畫。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變色後的冬奧制服設計核心圖形

田川:您把樣圖交給國際奧委會後,他們給了您什麼意見回饋?

賀陽:我問國際奧委會的專家覺得我們做的方案怎麼樣,是不是不太有中國特色?他說非常有中國特色,你看它多像一幅古畫。其實我們沒覺得它跟中國畫有特别多的聯系,但可能因為跟國外作的山水真的不太一樣,從這點上,他看到了中國人“寄情山水”的情懷。

在尚未承擔此次北京冬奧會制服設計任務之前,即便是賀陽自己,也從未想到之前的采風經曆,會為今天的制服設計帶來靈感。

賀陽:有的民族的裙子上有打褶,你到當地去看,那個裙子走起路來特别漂亮。她們從山坡上跑下來的時候,裙子一晃一晃感覺很有彈性,很性感,很女性,同時又很俏皮,特别有味道。确實能夠把女性的特征發揮到極緻,我一個女的看她們都要看半天。

如果女生結婚了,她們就要在裙邊加一道黑邊。年紀大了,衣服就不能穿得太花,要素一點。這些都跟禮有關系,禮就是有秩序。你看到她的裙邊有黑邊,那就别去追求了。如果穿的比較素,說明她是老人,你要尊敬她。這樣社會的秩序就會變得很穩定。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帶打褶的民族服飾

在賽場的制服設計上,同樣有凸顯秩序的需要。在區分從業人員、志願者和技術官員這三種不同角色時,賀陽在顔色上取法了少數民族的長輩服飾中常用的灰色,素色。

賀陽:技術官員制服的顔色最後用了灰色,之前做的很多方案都是用的最鮮豔的紅色和藍色。當時奧組委提的一個要求是,不要用大面積紅色或藍色。因為跑道上的旗門都是鮮豔的純色,紅色、藍色比較多。技術官員經常要去賽道做維護,如果他們的衣服跟旗門顔色一樣,運動員可能會以為那裡沒人,結果就沖着人過去了,或者運動員會把技術官員當成旗門走錯地方。雖然現在的制服上還是能看到一點紅,但大面積的顔色改用的深灰色。

我們還有一款黑色的制服,最後深灰色制服做完比黑的還好看,因為它更柔一點。現在很多人都想要這件灰色制服,但因為技術官員相對少一點,是以做的量是最少的,現在它變成緊俏的東西了。我自己是覺得這件衣服更加有中國的味道,因為比較含蓄。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2022北京冬奧技術官員制服樣圖

賀陽: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好的設計都是一樣的标準,就是簡單一點。衆口難調,那就用最少的元素表達最豐富的概念。

多向自然學習,自然界裡的東西都不是人創造的,多跟它學肯定可以。還有就是跟祖先學習,他們不做徒勞的事情,因為資源有限。自然也一樣,不做徒勞的事情。它展現的每一個東西,每一片樹葉,都有它的功能。

作為一名設計師,别老想搞個一鳴驚人

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會最大的差別,是氣候。與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的盛夏相比,北京的冬天,大部分情況氣溫都在零度左右徘徊。風,也是吹得恣意任性,看上去沒有那麼随和可人。對于需要在這樣的天氣狀況下工作的人來說,需要一套什麼樣的衣服去适應環境,是一個設計師需要考量的難題。去年冬天最冷的時候,賀陽和她的設計團隊前往延慶賽區考察。在那裡,氣溫最低可達到零下30多度,風力7到9級。

賀陽:北京有風還幹,一刮風可能就比别的地方冷。很多國家雖然有雪,但它的氣候是下面很溫暖,山上有雪的地方稍微冷一點,整體不會有我們這兒這麼冷。是以我們面對的保暖挑戰更大。

非常冷的極端天氣,運動項目可能不會舉行,但是從業人員還是要工作的。尤其是很多保障部門都要在夜間或者淩晨出去工作,比如外面設施的維護、食品保障。是以我們要確定他們在極端環境下,能夠一直工作。是以衣服保暖變得非常重要。但是保暖的同時也不能太重,太重了他們就沒法活動,沒法很好的工作。是以輕和保暖,是制服功能裡特别重要的部分。

天氣越冷,衣服就要厚,随之而來在輕便、美觀上就要打折扣。但技術官員,比如裁判的工作制服,強調的不僅是以上三點,對實用又有特殊的需求。賀陽需要平衡其中的關系。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樣圖

冬奧會開幕了,為了這套制服的設計,賀陽前後忙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這些都是可以被計算的時間。但人們不知道的是,為了這樣一次設計,賀陽需要的是無論面對如何複雜的設計要求,無論面對千萬人的品評質疑,都不能動搖的心。

賀陽:有時候我覺得這輩子也沒什麼特别重要的事,為奧運設計制服,應該算是重要的事情了。

田川:那如果再有機會,您還要做嗎?

賀陽:我可能不太想做了。我自己平常做東西都是做一些簡單省事兒的,不想搞太費勁的,覺得太難就選擇放棄,不弄了。

田川:但是給奧運會做服裝可不是個省事兒和容易的事兒。

賀陽:但其實每次做完以後别人都會說這多簡單啊,他覺得這事兒特别簡單,不就是把圖案放上去麼。其實做的過程是很複雜的,但一般人體會不到。

我覺得所有的難裡,如果是技術層面的,都能解決。現在科技的發展對實作制服的要求,也不到上天下地那麼難,是可以做到的。2008年和2022年的奧運會,其實都遇到了服裝圖樣怎樣擺放的問題。因為要穿着的人群太多了,男女老少,不同國家什麼人都有,要讓每個人穿着都好看,不能太複雜,同時又要表達出舉辦國的文化特征。不然和别人都一樣,看不出什麼特别,肯定吸引力也少。

這次我特别明确就是讓設計更加單純,不要搞太多東西。有時候設計師老想搞個一鳴驚人,或表現你的想法有多麼特别,反而不太容易做好。對于設計來說,就是要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我覺得設計師得謙卑下來,讓設計更加平和,同時還有特點,有時候大家還做不到。

北京冬奧系列服裝是如何誕生的?丨對話服裝設計師賀陽

編導:李異

編輯:6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