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作者:把自己養好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中國古人以善養性,以德立身,是希望後人能擺脫利益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完成人性的超越。

孔子很少談到利,他不願意效仿伯夷、叔齊那樣有不食周粟的志氣,也不願意如虞仲、夷逸那樣隐于事外,卻也不想如柳下惠、少連一放棄原則,辱沒人格。

是以,他為廣大青年建立了一套以禮和仁為中心的功名之路。他認為,隻要禮與仁還在,人就不會被功名引誘至讓萬劫不複。

不知道是孔子天真,還是人心實在難以捉摸,功名之路,哪有不與利益千絲萬縷?

蘇秦窮困時,左鄰右舍看不起他,哥嫂嫌棄他,連妻子也諷刺他,當他功成名就,第一件事就是駕着香車寶馬回到家鄉,向以前貶低他人炫耀他的成功,讓那些人都俯伏在他腳下。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他的同窗張儀看到蘇秦靠耍嘴皮子大獲成功,也直奔這個名利場,在蘇秦暗箱操作下,成功成為秦惠王的客卿。

這種快速獲得名利的方法,很快在春秋戰國掀起一股職業熱潮,士人們紛紛效仿,都開始學習縱橫術。蘇秦的兩個弟弟蘇代和蘇厲就在這些追名逐利者之中,更有衆多名門之後也趨之若鹜。

呂不韋是秦國丞相,是秦始皇的“仲父”,他必須收羅到各種人才,為秦國服務,也為自己的權力服務。

魏國的信陵君、

楚國的春申君、

趙國的平原君、

齊國的孟常君,

他們所養門客,動則上千,府上人才濟濟,其威望連國君都不敢輕易動搖。

富可敵國的呂不韋,當然也不甘落後,收養門客超過三千人,各種奇葩人才都有,大陰了嫪毐就不說了,其中一個就是前宰相的孫子——甘羅,十二歲名聲已在諸侯間鵲起的小屁孩。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人們都知道荊轲刺秦王,卻不知道這場著名的刺殺的源頭,卻是由這名小縱橫家甘羅埋下的一個雷。

一天甘羅看到呂不韋愁眉不展,就問:“君侯,您為何事悶悶不樂?”

呂不韋道:“燕太子丹已到秦國做人質,現在需要派一個人到燕國任相國。從目前看隻有張唐最合适,但他卻拒絕了我的派遣。”

當時華夏大地雖然被分成多個國,但有個天下共主周王朝擺在那裡,國與國之間其實就是一個大飯圈。

各自憑本事吸引人才,跳槽到别國做官就如去鄰居家串門一樣平常。而強國給小國派遣管理人才,也就算是總公司給子公司安排人手而已。

甘羅聽呂不韋說完,馬上說:“我可以說服他,請讓我幫您吧!”

呂不韋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才不過十二歲的小屁孩說出這樣的話,本來煩悶的心情更煩,“你走開,我的話他都不聽,還會聽你的?”

甘羅說:“反正您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何不讓我試試?”

呂不韋看着自信滿滿的甘羅,也就死馬當活馬醫地同意了。

甘羅找到張唐,開口就問:“你的功勞有白起大嗎?”

張唐老實回答:“沒有!”

甘羅又問:“範脽的權力有現在的君侯(呂不韋)大嗎?”

張唐:“沒有。”

甘羅:“你确定?”

張唐:“非常确定。”

甘羅:“範脽要攻打趙國,三番五次請白起,白起都不聽命,被驅逐才到七公裡外的杜郵就死于非命,你拒絕去燕國,又有什麼資格會活得更久?”

張唐聽完,吓得臉色蒼白,馬上同意上路。

甘羅說:“我知道趙國與你有仇,你經過趙國有危險,我會去趙國打個招呼,讓你過去。”

甘羅找到呂不韋,要求出使趙國。呂不韋把甘羅要求出使趙國的事報告給秦始皇,秦始皇立即招見了甘羅。

對這個名門之後的小天才,秦始皇沒有任何懷疑,很快同意甘羅出使趙國。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赢政呀赢政,你也是要雄霸天下的大人物,怎麼用人那麼無厘頭那麼瘋狂,讓一個十二歲的娃娃擔任出國大使?

但事實還真是意外的神奇,趙襄王聽說甘羅要來,親自到郊外迎接,隆重得很,孔子都沒得這個待遇。

甘羅也不廢話,問趙王:“您知道燕太子丹在秦做人質嗎?”

趙王說:“知道!”

“那您肯定也知道張唐要到燕國出任相國了?”

“知道。”

“如果兩國和好,明擺着要共同對付趙國。如果您自願把河間一帶五座城邑送給秦國,我可以勸說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并助趙國攻打燕。”

趙王幹脆利落地接受了甘羅的建議,送了五座城邑給秦國,秦國也把太子丹送回燕國。趙國一口氣拿下燕國三十座城邑,其中十一座給秦國。

縱橫術其實是一個絕對燒腦的工作,它需要廣博的知識,成熟的心智,超強的邏輯能力,很深的城府,還需随機應變的頭腦。十二歲能有這樣的智腦,并且還有用武之地,這真是一個瘋狂的時代。

秦始皇封甘羅為上卿(相當于丞相),把他爺爺甘茂之前的土地房屋全還給了他。隻是,甘羅沒有迎來更輝煌的人生,做上卿一年多就早逝。

但燕太子丹徹底被氣瘋了,謀劃了一場不成功的刺殺,流傳千古。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周王朝作為飯圈盟主,已經成了擺設,七十二諸侯最後拼到隻剩七雄。誰都想滅其他六國,大家都沒了安全感,于是縱橫家随時代應運而生。

蘇秦利用楚、齊、燕、趙、魏、韓六國對越來越強大的秦國的憂懼,去對燕王說,您不與趙國合縱,趙國會成為燕國最大的威脅;

接着到趙國對趙王說,韓、魏兩國如果臣服于秦國,不可避免要蠶食趙國;

他又去對韓王說,如果臣服于秦,以秦國的貪得無厭,南韓的土地将不日被秦吞盡;

魏國一直向秦進貢,蘇秦就激發魏王的羞恥心,魏王立即和秦斷交。

對齊、楚,手段也和以上大同小異。

這樣,在蘇秦威脅論的撮合下,合縱六國成功。

他懷揣六國的相印,帶着豪華的裝備,第一件事就是去家鄉顯擺。卻不曾想,這種強烈的針對性,為戰争埋下天大的禍根,讓秦統一天下的腳步大大加快。

俗話說,一個人能做到多強,那得看他的敵人有多大。秦國就是這麼被逼成霸主的。

十二歲的縱橫家,是什麼讓這個少年也想攪局天下?

十五年,是六國合縱抑制秦國沒有有向外開戰的時間長度。

而這十五年,也是秦國修養生息,更加民富兵強的十五年。

這時,張儀來到秦國,被秦王重用。他首先挑唆齊、楚脫離合縱,然後對其他諸侯國如法炮制,七國混戰再次白熱化。

挑事者從來不嫌事大,蘇秦鼓動諸國,造成氣氛空前緊張。張儀言而無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攪得天下不得安甯。

然而他兩人在生命最後,努力維護的,卻是第一個重用他們的國家。

說他們奸詐,卻似乎還有點“義”的終極目的。說他們義嗎?他們卻為自己的利益攪亂天下,敗壞風氣,讓甘羅這樣的天才小孩都以算計為能事。

老子要避世,孔子宣講禮,周文王箕子向人間傳播仁愛,然而,這一切,通通都被利益之心秒殺。

但是,不管殺得多麼慘烈,總有一股力量讓世人記住了仁德禮義愛,在某個時光裡,把人心聚攏。

一念善一念惡,造就了多少悲歡離合。

甘羅的早亡似乎是上天要終結這個時代,把人們正在無限膨脹的欲望與狂亂扼殺在人心崩潰的邊緣,讓天下回歸統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