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作者:錢湖有魚吃

除了國内熟知的亞洲鯉魚外,在美國自然淡水水域泛濫的“入侵”魚類中還有一種叫做藍鲶(blue catfish)的鲶魚,也叫長鳍真鮰(huí),大型個體可達165厘米,68公斤。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藍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其間省份包括密蘇裡、俄亥俄、田納西和阿肯色的河裡。雖然藍鲶是北美本土魚種,但卻在美國人為幹預下,在北美大部分地區泛濫開來,特别是美國東部的切薩皮克灣流域。

在上世紀70年代,藍鲶作為一種休閑垂釣魚種被引進到弗吉尼亞州。藍鲶幾乎擁有鲶魚類魚種所有的優勢基因,适應能力極強、繁殖力驚人,再加上在當地沒有啥天敵,藍鲶開始大量繁殖。

如今,藍鲶約占切薩皮克灣及其支流魚類生物總量的70%——總數超過1億條。一條河裡70%的魚是藍鲶,人們在當地河流裡遊泳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撞到藍鲶,這在我們國内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畫圈位置:切薩皮克灣流域

因為藍鲶的大量繁殖,對美國東部地區的本土生物,諸如藍蟹等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影響,好在藍鲶它能吃,是以美國人可以通過吃來壓制它們。

因為跟亞洲鯉魚不同,藍鲶沒有肌間刺,這對于習慣吃白魚的歐美人來說,自然是一種優質食材,是以在美國多地,比如弗吉尼亞州,藍鲶引入後不久,就很快成為了當地窮人養家糊口的救命口糧,同時也為促進當地漁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這貨可以長很大,但是密度太大,直接限制了它們的尺寸

在美國多地,野生藍鲶不但數量驚人,而且非常容易捕獲。簡單垂釣,就能在一個小時裡釣到一打。漁民用簡單的捕撈工具就能捕獲大量的藍鲶,是以,藍鲶泛濫,也給泛濫地區中低收入的窮苦階層帶來了福音。

窮人沒吃的,就去河流撈藍鲶來貼補家用。小孩吃了能長身體,而且一家人吃得還非常愉快,民間更是出現了多種藍鲶菜品,簡直是一條居家必備的神魚,承載了很多美國人童年難忘的媽媽味道。

藍鲶泛濫地區的漁業也被藍鲶給帶活了。在藍鲶泛濫的“重災區”切薩皮克州,當地的漁民依靠大量的藍鲶獲得重要的生計。

吃過鮰魚、江團、黃辣丁的都知道,這類魚的滋味非常好,藍鲶也不例外,美國人自然也非常認可這種垂釣手感好,肉又好吃的魚,是以藍鲶被美國人大範圍引入到全國各地的水庫河流中。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鲶魚在美國很早就有群衆基礎,在美國本土,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就有大規模的農場鲶魚養殖業,美國國内的鲶魚消費市場也非常龐大,是以,藍鲶在美國泛濫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也确實是一件好事兒,隻不過,這件好事兒,卻被美國政府用來支援本土鲶魚養殖業的“騷操作”給攪了。

“拯救”鲶魚養殖業

2016年,美國農業部推出了一項新的主要針對養殖鲶魚加工業的管制法規,加強了對鲶魚加工廠的現場檢查,以確定本土農場養殖鲶魚的品質來提升産品競争力。

美國農業部的這個操作出發點肯定是好的,目的是通過規範行業來扶持美國本土的鲶魚養殖業,以起到幫助本土産品對抗越南和中國的進口鲶魚的效果,可結果卻事與願違。

美國鲶魚養殖業并沒有撈到啥實質性的好處不說,進口産品通過打“擦邊球”依舊充滿活力,反倒是原本就處于弱勢的美國野生鲶魚加工業被逼入絕境,導緻漁民無處賣魚,也讓“全民吃藍鲶”的計劃擱淺。

在吃魚上,歐美人跟我們的差别非常大。我們中國人是能吃活的,就不吃死的,能吃熱氣的,就不吃冷凍的。美國人就非常簡單粗暴,啥都不管,隻要這魚是沒有刺的魚排就行。這也是為啥,大陸和越南的水産企業出口美國的都是加工好的巴沙魚片和羅非魚片,就連鱿魚也最好是切成鱿魚圈。

在美國,超市和雜貨店賣的都是加工好的冷凍魚片,餐廳裡(非中式餐廳),也很難看到像我們國内那種放養活魚的大型玻璃魚缸,畢竟,大部分美國人都沒吃活魚的飲食消費習慣。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無論是美國普通家庭廚房,還是正常餐廳,烹饪魚類食材,走的基本都是“簡單化”路線——原料形式單一、烹饪手法單一和菜品單一。是以美國本土魚類消費市場的“懶惰”,也給美國本土的水産企業增加了不小的壓力。

美國本土養殖鲶魚的生産成本本就比在越南和中國養殖的成本高,再加上養出來,還得加工成魚片,高昂的人工成本又給美國鲶魚“加碼”,雖然有本土作戰的優勢,又有環保和品質等多方面的優勢,但美國國産養殖鲶魚,還是在跟中國和越南進口魚片的價格競争中處于劣勢。

過去十年,美國國内的進口和本土養殖鲶魚消費市場平均年消費額為3.5億美元,中國和越南的進口鲶魚占到總銷量的将近一半,疫情的影響也沒能改變這種消費格局。進口鲶魚的競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展現在了價格上。

美國本土養殖鲶魚片的零售價格在每磅6.5美元,而越南進口巴沙魚片價格為每磅3美元左右。雖然進口鲶魚和本土鲶魚的消費群體多少有一定的分層,但兩者存在直接競争關系是沒跑的,特别是在疫情沖擊之下,本土鲶魚養殖企業陷入用工荒,再疊加餐飲店歇業和普通消費者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哪一個日子好過,再明顯不過。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冷凍巴沙魚片

美國本土鲶魚養殖業處境艱難,美國政府自然能幫就幫一把。這幾年,美國農業部一直在向本土鲶魚養殖企業采購魚肉來用于國内的食品援助計劃。2020年,美國農業部就送出了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的鲶魚肉片合同,用于國内的食品銀行計劃。

除了通過“自産自銷”來扶持本土企業,美國政府還有通過上文提到的那個針對本土鲶魚行業的管制法規來提升本土養殖鲶魚産品的競争力。

從總體上來說,美國本土鲶魚養殖企業的出産的鲶魚制品,跟進口鲶魚制品相比,品質要高出不少,無論是從環保層面,還是從魚肉的品質(藥物殘留等名額)方面上講。是以美國鲶魚養殖行業聯合組織就遊說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強行業監管水準,來提升本土養殖鲶魚的競争力,讓Made in America的這個标簽更有含金量。

原來美國鲶魚養殖加工業監管這塊,一直是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因為監管相對“粗放”,是以項目營運費用不高,每年也就花納稅人70來萬美元。現在,這個項目已經交由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和檢驗局負責,因為成了“重點”項目,人工等相關成本直線飙升。

農業部現場檢查員的工資水準非常高,每小時70美元起步,為此,農業部不得不追加了550萬美元的年度經費。

因為這個操作是美國鲶魚養殖業界自己向政府遊說的,是以那些行業龍頭企業自然有底氣來應對政府的高标準,嚴要求,因為他們無論是在硬體上,還是操作流程方面都或多或少已經達到政府所要求的标準,需要作出整改的空間有限,基本能夠輕松應對農業部的檢查。

大企業沒啥影響,可受苦的,就是那些中小加工企業了,特别是那些專門加工野生藍鲶的小型加工廠。

野生鲶魚被“一刀切”

我們再回到藍鲶的話題上來。養殖鲶魚需要加工以後才能出售,野生鲶魚也一樣。雖然水裡有大量的藍鲶,但漁民想要靠藍鲶賺錢養家卻并不容易。傳統漁民除了要每年向州政府支付捕魚裝備和執照費外,還得把魚賣給鲶魚加工廠才能賺到錢。

個體垂釣(捕撈)者自産自銷一點問題沒有,可對美國漁民來說,幾百上千斤的鲶魚可不是随便擺個攤就能賣掉的,而且因為消費習慣不同,漁民也無法直接對接餐飲店和零售商,隻能将魚獲賣給加工廠。可偏偏野生鲶魚加工廠卻受到了新法規的波及。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漁民把大量藍鲶重新放回河裡

疫情之下,美國本土養殖鲶魚企業的日子已經過得非常難了,而野生鲶魚加工廠的日子隻會更加艱難。

前文提到的美國養殖鲶魚的零售價為每磅6.5美元,而如今冷凍的野生藍鲶魚片的零售價格則達到每磅20美元甚至更高,超高的價格直接把野生藍鲶的銷路給堵死了。

其實在美國農業部的監管政策下來之前,美國野生藍鲶魚的價格就一直高于養殖鲶魚,而且價格一直在逐年上漲,但在新的監管政策下來以後,野生藍鲶所要面對的就不僅僅是漲價這麼簡單了。

自2016年開始實行的監管,把美國野生鲶魚加工廠也納入在内。在疫情影響下的艱難時刻,政府纾困訂單一個沒有,嚴格的設施和執行标準卻跟老牌養殖鲶魚企業一樣,這直接讓美國大部分小型野生鲶魚加工廠停産或停止接收野生鲶魚。

要應對新的監管法規,老式的野生藍鲶加工廠就得投入大量的裝置更新改造資金,這對很多加工廠廠主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從2016年開始,美國馬裡蘭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加工廠就不再收購野生鲶魚,這直接導緻很多漁民的生計受到重大影響。漁民不得不把抓到的大量藍鲶重新放回水裡,漁具也收上岸,因為野生藍鲶賣不出去了。

在美國,野生藍鲶相關産業因為發展時間短,還沒有形成一定實力的産業力量,在政治上,自然無法跟“底蘊深厚”的鲶魚養殖業相比,是以野生鲶魚加工業被“誤傷”後卻始終沒有辦法自救。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越南巴沙魚加工廠

在明眼人看來,好好發展野生鲶魚的捕撈加工業對美國來說,完全是一件利國利民利生态的大好事,但問題卻出在了“政治”上。雖然這幾年,也有不少政治家出來公開反對農業部的鲶魚法規,但至今也隻有一個馬裡蘭州在去年4月成功推翻了該規定,而且這還經過多方多年努力抗争的結果。

沒人吃,藍鲶誰來控制?

因為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效益,是以美國藍鲶泛濫區,想要通過吃來控制野生藍鲶的計劃宣告失敗。

迫于無奈,弗吉尼亞州自2020年起,搞起了“電魚”的行當。

弗吉尼亞海洋資源委員會每年通過“樂透”形式向社會發放三張年度“電魚”許可證,獲得許可證的就能合法在相關流域展開電魚作業。作業船隻通過裝置向河流中釋放電流,引起水中生物肌肉痙攣,浮出水面,便于捕撈。當然這種電擊的影響是暫時的,不良反應很快就會消失,對河流生态的影響相對可控。

美國野生鲶魚泛濫,售價卻高達每磅20美元,漁民無奈抓到隻能放流

商業電魚操作現場

雖然這種“電擊”作業相對溫和,正經科研機構也經常用這種方法進行樣本采集等科研工作,但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種電魚行為。在如今幾乎得到各國官方一緻抵制的電魚,居然在美國重新合法化,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弗吉尼亞政府的操作也受到了來自包括漁民團體在内的各方聯合譴責,隻是在現實面前,各州政府也确實拿不出來有效的辦法來解決藍鲶問題。

藍鲶的“失控”讓很多美國人感到非常痛心:一邊是藍鲶在河裡泛濫,一邊還有大量的國人需要接受國家的食物救濟度日。

一般在藍鲶泛濫的地區,通常都是貧困地區,但是尴尬的是,在有些貧困地區,國家用于食物銀行計劃的食品卻是鮪魚罐頭。一個在自然環境中泛濫帶來生态危機,一個卻是有過度捕撈嫌疑的魚類。

疫情的爆發,讓糧食安全問題重新在美國得到重視,其實,美國國内部分民間組織很早看到了野生藍鲶在解決美國食品安全危機方面的潛在價值,并且付諸了實踐。

最有名的是一個叫“寬網”( Wide Net Project )的項目。早在2012年,寬網項目就與漁民和加工者建立了聯系,為社群中心、食品銀行和雜貨店提供數萬磅藍鲶魚,以消除饑餓、擴大市場需求和保護環境。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美國的藍鲶問題,有點魔幻味道,其實,這事兒往小了說也不複雜,也就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果能夠解決藍鲶問題,肯定會讓大部分人都受益,但美國現在缺的就是解決這種吃力不讨好的問題的組織或機構。人人都有好處的事兒,肯定得有一個“冤大頭”來搞,民間組織隻能是陪襯,除了美國政府,還真沒人能搞得定。(完)

感謝閱讀,喜歡本文就點贊加關注吧!

參考:modern farmer :Expensive Catfish Regulation Fails to Reel In Result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