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作者:大理融媒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2月9日9:00——10:00大理市婦聯·大理市融媒體中心(大理人民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FM99.9本期《城市進行時·巾帼篇》節目嘉賓:大理蒼洱“金花”宣講團成員、下關七小黨支部書記李曉梅,和您一起關注:“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李曉梅

教育回歸學校後,孩子拼的就是在學校怎麼學,在家怎麼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賴于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能指望老師的灌輸。習慣的養成,最重要還是來自于家庭、來自于父母、來自于言傳身教的力量。

1.孩子優秀與否取決于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之态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适當基礎。”古往今來,成功人士之是以成功,是由他們的好習慣所成就的;失敗的人之是以失敗,則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壞習慣所緻。一個自律、愛學習、勤于反思、積極進取的孩子,他的未來不會差。

2.減負增效從培養習慣開始。

“雙減”後,孩子沒了補課,少了作業,多了自主時間。不想孩子荒廢學業,就要抓住這一“空檔期”,着重給孩子培養習慣。減負的最優方式就是培養習慣,在好習慣的幫助下,即使沒有“外力”幫助,孩子也能不斷進步。

3.家庭教育重點是培養習慣。

國小階段,父母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自覺學習、專注做事、學會堅持、做事有計劃、學習有方法、注重時間觀念等習慣。從小為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家長最應該做好的一件事情。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家長的角色擔當

(一)心理營養師——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量

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需要離不開食物、水、陽光和空氣,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長,同樣需要充足的養分。心理成長包括認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漸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

(二)學習引領師——給孩子做好學習榜樣

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為層面,讓孩子真正行動的方式永遠是言傳身教,當父母發自内心地愛上學習,不斷成長,孩子自然能從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個成長型家長,讓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拔節的榜樣行動,影響孩子,改變孩子,成就孩子吧!

(三)人生指導師——給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當孩子沒有目标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方向引導,幫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個人的學習成長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内生動力。

(四)習慣監督師——給孩子成長保駕護航

“雙減”政策落地,與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績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價值又适合孩子的習慣,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耐心,堅持監督,及時鞏固。

(五)興趣合夥人——應對特長教育訓練

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應該由孩子自己決定,而不以父母的認知決定,父母是孩子興趣的合夥人,而不是決定者。是以,此時我們更要注重培養孩子自我發掘的能力,并利用課餘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把興趣發展成為人生夢想,當好孩子的夢想合夥人。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雙減”時代來臨,家長的角色回歸,孩子自我安排的時間更加寬裕,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行動過渡呢?

1.調整心态法——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調整心态,接納政策的改變,改變思維,迎接挑戰。

2.創造陪伴時——家長要安排調整好工作和其他時間安排,通過有效陪伴,真正提高孩子居家時間的品質。

3.3+2溝通法——溝通時候,三個願意和兩個注意:願意用心傾聽、願意換位思考、願意改變自己;注意溝通語氣方式情緒、注意不搞一言堂。當我們真正把孩子的需要放心中,就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4.親子共讀——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一生都能擁有精神力量的滋養。我們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用父母的力量影響孩子,感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5.偶像照亮——給孩子樹立精神偶像,家長與孩子分享名人傳記,講述名人故事,當孩子被正确的精神偶像所吸引,就會自主學習和模仿,喚起為理想而學習的熱情,做好孩子的人生指引。

6.學習“五問”——在日常中,不妨有意識地問孩子五個問題:你聽清楚了嗎?你了解了嗎?你有沒有自己的體會?這個問題如何學以緻用?你進行反思總結了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的深度思考,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理性的思維模式。

7.“小老師”上課法——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沒人輔導,無法解決疑難,殊不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學會當“小老師”。到家後,讓孩子給父母當老師,把當天上課的内容講給父母聽,遇到自己講不明白,家長聽不懂的問題,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查閱資料,增進知識儲備。

8.多元評估法 ——作為父母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分數,不能僅僅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未來的潛能,要用多元評估次元來衡量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優勢和劣勢,找準目标,提前把握制定大方向。

9.戶外活動法——經常帶孩子到戶外走一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使之心胸開闊,心情愉悅,進而培養孩子情緒調控的能力,使孩子的身心變得更加健康。

10.家務分工法——把家務進行分工,讓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參與家庭事務,不僅能鍛煉他的勞動能力,也能讓孩子學會履行家庭義務,增強家庭責任感。

11.堅持複盤法——每天學習後,堅持問一問孩子:今天收獲了什麼,遺憾是什麼,該如何改進。培養孩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不斷自我教育。周末可以對學習進行階段複盤,複習上周學過的内容,預習下周開啟的内容,用複盤來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12.聯絡溝通法——學習的主陣地是學校,家長要增強與老師的聯系,随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及時做出調整,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态,提供及時幫助。

城市進行時 |“雙減”之下家庭教育如何“補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