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作者:母靜怡的故事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

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們的天子可以将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羨慕這個站在權力頂端的人可以擁有三宮六院,享受錦衣玉食。皇帝的日常生活讓無數人眼熱不已,可他們卻不知藏在榮華富貴背後的勾心鬥角和雲谲波詭。

俗話說自古無情帝王家,有哪一位皇帝的皇位來得清清白白,輕輕松松,不都是踩着無數鮮血和人命上位的嘛?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宮之中可以兄弟不認,父子反目成仇。就連創下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為了皇位逼宮父親。

在李世民成為皇帝後,他的兒子李治更是遺傳了他六親不認,不忠不孝的特質,對自己的親兄弟吳王李恪痛下殺手,逼的李恪隻能自缢以示清白。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是李恪在死前立下詛咒,當時并沒有人将他的話放在心上,可後來的一切事迹都表明李恪的詛咒句句應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1

出生高貴,被寄予厚望的皇子

李恪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是李世民與隋炀帝楊廣之女所生。母親是前朝公主,李恪自出生起便備受重視,在懵懵懂懂的兩歲就被封為長沙郡王,七歲時又被封為漢中郡王。從李世民對李恪的冊封上,就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兒子的喜愛。

從小的錦衣玉食和處處受寵并沒有讓李恪變成一個嚣張跋扈的纨绔子弟,恰恰相反,在父親李世民的諄諄教導下,李恪十分愛好讀書,對于四書五經更是愛不釋手,性格也謙遜有禮,平易近人。不僅如此,李恪對于行兵打仗也十分有自己的見解,試問這樣一個十全十美的兒子誰會不喜歡呢?

毫無疑問李恪成年後成為了李世民最器重的兒子,李世民甚至為了兒子破例,任命他為益州大都督恩準他不必赴任,隻用挂名。對于這個性格才學都與自己無比相似的兒子,李世民更是多次動了立他為太子的心思,隻可惜嫡長子繼承制讓李世民隻能作罷。

02

兄長造反,成為太子熱門人選

依照祖制 李世民還是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雖然已經立了太子,可李世民對于其他皇子依然十分疼愛,經常傳召他們入宮說話。可能李世民隻是想盡盡做父親的責任,可他無意的動作卻讓李承乾猜忌不斷。

甚至給李承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看着父親對弟弟們不加掩飾地欣賞和贊歎,李承乾生怕李世民哪天就會廢了自己,立自己的弟弟為太子。

情急之下,李承乾竟然起兵謀反,企圖用逼宮的方式讓父親就犯退位,自己成為皇帝。隻可惜李承乾怎麼能鬥得過老謀深算的李世民,還沒有進行一半就被李世民一舉拿下。自己的兒子要奪自己的位置,這還了得!李世民一氣之下就廢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廢,讓朝中無數的大臣又看到了希望 。朝廷上下形成了支援李恪和李治的兩派人馬。李恪品行端正,才學過人,可母親是隋朝公主,萬一李恪登基後針對這些滅他祖父的人怎麼辦?而李治卻生性軟弱,膽小怕事,這樣的皇子可以承擔起皇帝的重任嘛?朝中上下議論紛紛,各有各的說法。李世民一時間竟也不知道選誰成為太子才好。

03

正值英年被陷害,死前發下詛咒一一應驗

論才能,肯定是李恪更勝一籌,可若李恪繼位後報複朝中文武大臣,這豈不是動搖大唐的基業?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難道就要斷送在兒子手中?李世民不敢拿江山開玩笑。就算李世民相信李恪并未此心,那朝中的大臣也不敢保證,李恪繼位後不對自己下手,為祖父報仇。

為了穩定人心,李世民最終将太子之位讓給了自己并不看好的李治。本以為自己将太子人選敲定,就不會再有風波。可李世民卻小看了一個人——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

作為李治的堅定擁護者,他明白,雖然李治已經成為了太子,可李恪的存在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憑李世民對李恪的寵愛,萬一李世民日後後悔,廢了李治,立李恪為太子怎麼辦?為了保證李治的太子之位有備無患,李恪必須消失。

公元653年,高陽公主協同驸馬造反,李世民大怒,指令官員徹查此事。也正是這次的謀反,讓長孫無忌察覺到了徹底鏟除李恪的機會。他立即指令手下房遺直指控李恪參與謀反,長孫無忌準備充足,事發突然李恪又毫無防備之心,就被長孫無忌咬住不放。

這下子李恪就好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謀反可是大罪,即使自己沒做過,可人證物證齊全,他所有的辯解也隻是無謂的掙紮。為了自證清白,李恪最終選擇用三尺白绫自缢。可憐他正值英年,就成為了權力和宮鬥的犧牲品。

對于害自己這樣的罪魁禍首長孫無忌,李恪自是咬牙切齒,在死前,他對着長孫無忌留下詛咒:詛咒長孫家族不久就覆滅無存。此時的長孫無忌正沉浸在除去心頭大患的喜悅裡,又哪裡會注意李恪的詛咒呢?

就如長孫無忌期望的一樣,李治順利登上了皇位,長孫家族作為皇帝的舅家自然也是地位節節高升。随着長孫家族地位的提升,在朝堂之上更是敢和李治對着幹。權傾朝野,功高蓋主自然會引起皇帝的不滿,即使這個人是自己的舅舅。#曆史#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34歲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當回事,最後字字應驗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總是懷揣着對于帝王的崇拜和羨慕,崇拜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