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長存

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長存

——憶贊黃鶴年先生的人格魅力

于永濤

黃鶴年先生,很受我們南沙井村的鄉親們贊揚和尊敬,每當人們路過金牛山前他的徒弟們為他立得功德碑時,就會駐足瞻仰,緬懷他的深情厚意!他雖然已經仙逝20多年了,但他生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鄉親們的口碑巍然長存!

提起黃鶴年先生的人格魅力,我想借用著名作家魏巍先生,在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贊美志願軍戰士的那段話來表達。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黃鶴年先生,生于1928年,其父親在1941年被日寇殘害,年僅14歲的他開始承擔起家庭生計的重擔,曆盡艱辛。解放戰争期間他積極支前,運送物資,救助傷病員。

1956年以前我村沒有瓦匠,鄉親們搞點建設了,修葺房屋了,要跑到相隔五裡路的盆泉村去請匠人。經常是材料準備好了,幫忙的人也在等着,可是等到中午了,匠人還是沒有來。用匠人有很多難處。黃鶴年先生看到這種情況,毅然下決心學習瓦匠。用一年時間學成出徒。接着收徒多人,解決了鄉親們修房蓋房用匠人的難題。

以後南沙井村的瓦匠發展到近200人,黃鶴年先生成為了南沙井村瓦匠的開山始祖。雖然勢大力強了,但黃鶴年先生依然是那麼謙遜,謙遜地像山坡的簇簇野草那樣平凡、沒有架子。我老伴曾經多次對我說:“你看人家黃鶴年哥,誰都看得起!每次在路上遇到他,人家總是放慢腳步,一口一個弟婦的叫着,和顔悅色地打招呼。”

我和黃鶴年先生不是鄰居,也不是親戚,我更不是他的徒弟,可是,78年前後那段時間,他見了我,每每都要叮囑勸告我:“永濤,别洩氣!”我當時是在本村學校當民辦教師,學業上屢遭挫折,是我人生的低谷期。他的态度,他的叮囑,怎能不是對我的莫大安慰和鼓勵呢?非親非故,卻這樣的關心我,這胸懷是多麼博愛和美麗呀!像黃先生這樣要人有人,要勢有勢,要用處有用處的瓦匠始祖,能夠如此平易近人,禮賢下士,這品德,這氣質,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每當想起這些,我就會想起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在他的《一面》中寫到的魯迅先生,對他熱情關懷相勸的句子。“他是誰?對我這樣一個平日被人輕視的勞工進行那樣誠懇的勸告。……但自己料定:一定是一個不平常的人。”

黃鶴年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不平常的人!他帶着匠人為鄉親們修房蓋房,從不在生活方面挑剔。那時修房蓋房是要管飯的。去生活困難的人家幹活,幹完活他帶着徒弟就走。那時農村的修房、蓋房興幫工,黃鶴年先生基本上是家家幫。我結婚前蓋新房,他就去幫過工。一般的幫工,大都是為了換工。即你有建設,我幫你,我有建設,你再幫我。黃鶴年先生,可不是為了換工,他那麼多的徒弟,他們都巴不得他有點活去報答報答,哪裡用得着其他的人幫忙?

他有勢而不仗勢,對同行,對親戚鄰居平等相待。他勸自己的同行蘇師傅收徒弟,蘇師傅堅持不收,并說:“我師出無門,不配收徒。”黃鶴年先生多次勸說,蘇師傅才答應收徒。這與有些門派,掙勢奪勢仗勢的例子形成強烈對比,這更表現了黃掌門的品質和胸懷。親戚家有家務沖突,他從不以勢壓人,而是和風細雨,以情感人。這都展現了他美麗寬廣的胸懷。

1975年,黃鶴年先生奉村黨支部之命,帶領50多人的建築隊進入淄博制酸廠搞建築,八、九年的時間,為集體盈利幾十萬元,提高了當時的工日價值,惠及全村村民。進城搞建築當時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文化水準低,不會識圖,農民工進城後如何管理,大工程的安全施工等問題都是考驗。但黃先生以堅韌剛強的意志經受住了考驗,他勤學好問,殚精竭慮,大膽實踐,圓滿完成了任務。

八二年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後,他完全可以拉起人馬來自己包工程,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仍然為集體、為全村做貢獻。指導自來水工程、街道硬化工程,民建工程等。很多人從那時富了起來,他依然像從前一樣。身後沒有留下多少财産,他的家院也跟平常老百姓的沒有什麼不同。不是說富了不好,這裡是說,黃先生想全村人的地方多。這何嘗不是一種美麗寬廣的胸懷?

黃先生對鄉親們、對集體這麼熱情付出奉獻,他的動機、源泉動力是什麼呢?他曾多次對人們這麼說:“日寇殘害了我的父親,我的青少年時期非常的艱難,是共産黨解救了我,有許許多多的好心人幫助了我,我要知恩圖報,報答給我們的集體,報答給我們的父老鄉親!”

黃先生不是共産黨員,這絕不是說他不熱愛中國共産黨。他在幾十年中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村黨支部交給的各項建築任務,積極為村的建設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全心全意為群衆服務,群衆佩服他,他有很高的威信,他的思想上早已經入了黨。

因為他的謙遜和淳樸,他覺得自己離黨員的标準還有距離,也因為他顧全大局,由于當時的村書記是他的一家子,是以,他沒有提出要求,最終沒能在組織上入黨。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缺憾,可我不這樣認為,這恰恰是黃先生的高貴之處,這不正是他謙遜淳樸氣質本色的鮮明呈現嗎?

在人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與那些削尖了腦袋鑽營,千方百計攫取政治資本,不擇手段往上爬,爬上去争名奪利,一心想代代聲名顯赫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在他的詩作《有的人》中寫到:“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隻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黃鶴年先生在世的時候,對人們笑臉相迎。他走的時候,人們揮淚相送!他走後,人們為他樹碑立傳。他的事迹,他的為人,人們交口稱贊!他的功德和名氣,根植大地,滋潤于群衆的心田,薪火相傳,就像野草一樣有生命力,一年一度春風暖,年年度度草青青!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黃鶴年先生,用他純潔高尚、堅韌剛強、淳樸謙遜、美麗寬廣的磁性人格魅力,赢得的人民群衆的良好口碑,巍然長存!

青未了|他赢得的口碑巍然長存

作者簡介:于永濤,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中學國文進階教師。淄博市作協會員、博山區作協會員。曾得到博山區政府和省教委的獎勵。多篇教研論文發表于《作文教學通訊》等多家紙刊。曾獲論文省級二等獎。許多作品發表于《中國當代詞曲作家》《南北作家》等多家紙刊和《中國愛情詩刊》《齊魯壹點》《學習強國》等10多家網刊。在詩意人生華文作品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壹點号博山區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