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凡事位高權重者,占有的社會資源最多,享受的也就最好,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是頂級的。清朝的時候,尤其是在康乾盛世,百姓富庶,國家安樂。當朝統治者的生活更是奢華到你無法想象,圓明園就是為了清朝統治者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打造出來的。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萬園之園

提起近代史最令人痛惜的肯定就是圓明園了,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從康熙初年就開始修建園林,連續修建了200多年才正式完工,圓明園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規模宏偉,有一百五十餘景,融會了各式各樣的園林風格,中國境内不同的園林風格都可以在此找到,而且還引進了一批歐式風格的園林,主要是由西方傳教士郎世甯,蔣友仁,王緻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複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可謂奢華至極,圓明園是清朝繁榮富有的最典型代表,在圓明園中收藏着數不盡的中國各朝各代豐富名人書畫,金銀玉器等。可能是應了物極必反這句話,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已經預示着圓明園悲慘的命運。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直接闖入了圓明園的大宮門,面對這樣一個大寶庫,英法聯軍露出了他們野蠻兇殘的一面,英國人和法國人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争先恐後的四處掠奪,園内的珠寶太多,随處可見的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景泰藍瓷器,鑲嵌着珠寶的挂鐘,繡着華麗紋飾的織錦綢緞,還有滿屋子的金條金葉,翡翠項圈,各色的寶石甚至是金光閃閃的佛像。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他們推搡着,手腳并用,用車子一批又一批的運走大量寶物。最讓人氣憤的是,對于那些帶不走的大型器物就直接砸爛,帶着大斧子将家具統統砸壞,還用槍進行大面積的掃射,整整兩天之内,原本富麗堂皇的圓明園就變得滿目瘡痍。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1860年10月11日,貪婪的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并于18日下令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這場大火将清朝數百年的驕傲燒沒了,也将中國人民心中的那把怒火燒起來了。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圓明園再次陷入戰火,園内殘餘的建築都被他們拆毀,園内的大小樹木也被濫砍濫伐,古樹名木片甲不留。清朝滅亡之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都把圓明園當做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廠,連地面的石頭都不放過,在經曆了火劫、木劫、石劫之後,圓明園徹底成為一片廢墟。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圓明園遺址保護

1949年後,新中國就十分重視對圓明園遺址的保護,自1996年開始,圓明園遺址公園先後進行過三次的考古發掘,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瓷器、琉璃、石刻等其中僅瓷器碎片就高達10萬片。在經曆了150年的滄桑變幻之後,在圓明園的遺址上還發現了近5萬件的文物,雖然這些文物都已經破碎不堪,但是還是十分具有收藏意義。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尤其是中國如今的文物修複技術日益提高,國家也啟動了“修複1860”項目,持續修複圓明園出土的文物。由人民政協人民政協網出品的《修複1860,讓破碎的文物“活”起來》揭秘了圓明園“修複1860”第一批文物修複中的文物故事和修複細節。

清朝統治者有多奢侈,圓明園被洗劫三次,廢墟下還藏着寶庫

其中兩件青花八寶萬福如意瓷磚,出土于圓明園思永齋,僅在圓明園和故宮的三希堂出現過,數量極少,甚至比金磚還要貴重。雖然出土時他們都是七零八碎的模樣,但我相信經過考古從業人員的修複,在不久的将來他們會重新“活”起來,以1860年那段曆史的親證者的身份向我們娓娓道來,什麼是盛世繁華,什麼是滄桑巨變。

今日互動話題:圓明園是否應該被修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