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用日常生活的史詩性打動觀衆

作者:光明網

生命本色

《人世間》:用日常生活的史詩性打動觀衆

與大量流行作品不同,電視劇《人世間》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沒有炫人耳目的視覺影像,卻給觀衆帶來強烈的美學震撼。這是一部50年來普通人的奮鬥史,也是一部50年來普通人的心靈史。它寫了生活中的苦難,卻不靠苦情叙事撩人;寫了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卻沒有販賣廉價的理想主義。它的全部魅力展現為一種叙事上的恰到好處。

作品中充溢着一種富于曆史感的現實主義精神。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周家三兄妹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從身不由己到自覺掌握自己的命運,透過他們的成長經曆,作品真實地再現了從60年代末到2016年的曆史程序,從中折射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改革中的陣痛、蛻變和新生。“光字片”是一個極具隐喻意義的生活場景。狹窄而混亂的街道、逼仄的室内空間,都帶來受到擠壓的憋悶感。三兄妹在這裡長大,他們的根在這裡,對于善惡是非的認識源于這裡。就是這個地方,催生出三兄妹和他們下一代對于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包括周秉義身居高位後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動力。人與環境的互相滲透賦予作品以情感的深度。值得稱道的是,主創在表現普通人美好情操的同時,也沒有回避他們的局限性。“光字片”的老街坊們在苦難中相濡以沫,時代進步了,鄰裡之間也出現了摩擦和沖突。這裡,對生活複雜性的細緻剖析賦予作品以強烈的現實穿透力。

同時,這也是一種浸透着人文關懷的現實主義精神。主人公周秉昆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善良、正直,有時也會沖動,一生都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似乎他的人生使命就是過日子。但他敢于沖破世俗偏見,大膽追求愛情,面對命運的不斷打擊,創傷累累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純真。世界在變,而他的内心始終保持不變,這種不向生活屈服的強韌就是一種普通人的生活信念。他的身上沒有英雄光環,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最動人之處恰恰是這種平凡。這是普通人的生存勇氣,是曆盡滄桑之後的生命本色。他的身上蘊含着平民英雄主義的悲壯感。讀懂生活很難,誰讀懂了,誰就是生活的強者。當然,主創也寫了他在感情經曆中的動搖與彷徨,惟其如此,這個人物才可信、可愛。這部作品最了不起的成就,便在于塑造了這樣一個完整、豐富、不可摧毀的精神世界。

《人世間》:用日常生活的史詩性打動觀衆

顯然,主創是在有意識地追求一種日常生活的史詩性。作品的影像風格平實、樸素,感情飽滿,卻不煽情、不刻意,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依靠對生活細節、生活狀态的精準捕捉,産生扣人心弦的力量。這種叙事的從容不迫顯示出主創在藝術上的高度把控能力。比如有時周秉義夫妻二人、周秉昆夫妻二人的對話,都在平淡、不經意間透露出深沉的生活況味。這些富于人性光芒的細節,透過現實關懷展現終極關懷,帶來強烈的心靈沖擊。整部作品呈現出一種高溫淬火之後的甯靜。因為甯靜,是以厚重。

《人世間》:用日常生活的史詩性打動觀衆

培根鑄魂應是根本,化人通心方為正道。在小說出版初期,騰訊影業與李路導演共同選擇決定拍攝。随後,騰訊影業獲得了《人世間》長達8年的影視改編權。在創作中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這種耐心本身是對藝術規律的尊重,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證。在社會心态較為浮躁的今天,騰訊影業能夠堅持從作品的思想文化價值出發,把握時代脈搏,傳達人民心聲,通過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塑造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展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電視劇《人世間》以品質追求效益,不僅為觀衆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而且為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李躍森,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視》雜志執行主編

來源: 國是直通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