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作者:簡叔

張忠謀,這個名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晶片代工商,台積電的創始人。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我們知道,任正非創辦華為的時候已經44歲,而張忠謀創辦台積電的時候已經56歲,是以如果單純地從年齡來對比的話,張忠謀似乎要創業更難,但還不止如此。

當年華為是從已經存在的電信行業“虎口奪食”,而台積電則開創了一個新的行業,它就是晶片代工。

或許有的朋友不是很了解,晶片行業的初期,基本都是IDM模式,也就是晶片的設計和制造等環節,都是由一家公司完成,例如英特爾。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這種模式極大地限制了晶片産業的發展,因為要建立一條晶片生産線,其投入非常龐大,對于初創晶片企業來說,這樣的成本是無法承擔的。

張忠謀就是看到了這樣的“行業弊端”,是以計劃建立台積電,雖然現在的台積電成為了全球晶片代工龍頭,拿下了近60%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其創辦初期同樣異常艱難,走到現在也并不容易。

是以也可以說,張忠謀是發現了一次市場機遇,台積電彌補了這樣的市場需求,是一種市場行為,發展到現在的成績,是市場競争的結果。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而現在,事情卻正在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張忠謀又怎能想到?

就在近日,美國的“晶片法案”正式獲得了通過,這項法案的内容非常龐大,從頁數來看就有3000多頁,但其中的一個數字卻直接吸引了我們的眼球:520億美元。

520億美元,這不是一個小數字,折合成人民币要三千多億,然而這麼多錢,卻都要用于促進美國的晶片生産,是以我們也可以了解成,這是美國對本國晶片生産制造的“補貼”。

而就在該法案釋出僅4天,外媒就報道稱,英特爾已經獲得了20億美元的補貼。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其實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已經感到了不妙,就在去年,劉德音接受美國時代雜志專訪時表示:美國建廠的成本遠超預期。

不僅如此,劉德音還首次承認:在美建廠是因為“政治驅使”,并非台積電本意。

很顯然,台積電在美建廠将很難獲利,換句話說,台積電的美國工廠生産的晶片越多,台積電的損失就越大。

但壞事還沒完。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就在美國的“晶片法案”剛剛正式釋出不久,緊接着歐洲同樣釋出了“晶片法案”,我們再次看到一個天文數字:430億歐元。

歐洲将會拿出至少430億歐元支援歐洲的晶片生産等項目發展,而且目标将會使台積電更加心涼,歐洲計劃将在2030年,将其晶片産能提升到全球占比的20%,現在是8%。

如果将美國的520億美元和歐洲的430億歐元加在一起,這樣的晶片補貼額度已經超過了6800億人民币。

是以将這兩者結合來看的話,美國的舉動将會讓台積電失去不菲的利潤,而歐洲的舉動則是讓台積電失去不小的市場佔有率。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要建立一條晶片生産線,其投資是非常龐大的。

我們以14納米工藝為例,要建立一個月産能僅為5萬片的晶片工廠,其投資就達到了100億美元;即使是28納米工藝,也需要60億美元。

是以台積電之是以可以獲得如今的成就,除了其晶片生産技術的先進性外,也離不開其高額利潤的基礎支撐作用,否則無法支撐高昂的建廠成本。

例如台積電在2020年、2021年的毛利率都超過了50%,而其2021年的淨利潤是華為的兩倍多。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但是現在,台積電的這一基礎正在遭受極大的挑戰。

然而還有一個細節,我們也不能忽略。

目前三星和英特爾也在美國積極建立新的工廠,很顯然,這些工廠的建立,勢必要從市場拿走訂單,英特爾更是大舉投資晶片制造事業,一改往日堅持的IDM模式,且有進入歐洲的打算。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是以綜合來看,台積電正在面臨着多重挑戰,大緻上可以分為3個大的方面:

第一、市場空間被擠壓

作為台積電最強大的兩個隊友,三星和英特爾,兩者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搶占市場佔有率。

英特爾已經開始發力晶片代工,作為一個強大的“新隊員”,英特爾的實力不容小觑,其擴産速度沒有人會擔心。

而三星更不用多說,一直以來三星都在以低價吸引客戶,且已經有成功案例,例如高通。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第二,市場利潤被擠壓

市場利潤的擠壓,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工廠成本太高,難以獲得可觀的利潤,就像我們上文所說,台積電的美國工廠生産的晶片越多,台積電損失越大,因為如果這些訂單放在中國生産,可都是不菲的利潤。

另一方面,競争對手在不斷地擴産,歐洲的目标還是大幅提升其本地制造占比,惡性競争加上政治因素,必将導緻台積電的議價能力降低,甚至直接失去原本在市場競争下的訂單。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第三、台積電的輸血能力更差

我們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台積電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隻做晶片代工。

是以可以說,晶片代工的收入幾乎就是台積電的全部收入,而台積電的最大競争對手三星,卻可以獲得集團的持續供血。

其實對比2020年,台積電的毛利率和市場佔有率都已經有所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這不是一個好信号。

而美國和歐洲的兩大“晶片法案”,以及英特爾、三星的不斷“加碼”,會不會繼續加劇這種趨勢呢?

美歐先後“動手”,6800億!外媒:台積電難了

我們認為可能性很大,因為對于歐美來說,這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是以也有外媒指出,這下台積電難了。

那麼,大家認為台積電在未來10年,其市場佔有率會不會大幅下降?其龍頭地位會不會被三星或者英特爾替代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