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遺産|尋找遺失記憶 重塑民族自信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号召,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展示建國以來青海考古的艱辛曆程和輝煌成果,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促進考古學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在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青海省文物局的指導下,青海省博物館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了青海考古成果展,以青海曆年發掘的八座典型遺址為主要内容,對青海的考古成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今天的節目就讓我們通過青海考古成果展去了解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程序中,地處西陲之地的青海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又有着怎樣的輝煌曆史。

青海地處西陲之地,是三江源頭,東接長江、黃河兩大流域腹地,西通西域,南交蜀藏,北連河西走廊、蒙古高原,是連接配接西南、西北和東中部地區的紐帶。羌、匈奴、月氏、鮮卑、回纥、吐蕃等20餘個民族曾在這片熱土繁衍生息。多樣的自然環境,不同的經濟形态、豐富的民族結構,各種文化因素在這裡交融彙聚,留下了6000餘處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

伴随着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契機,“青海考古成果展”應運而生,用一件件文物講述青海故事,展示建國以來青海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

“青海考古成果展”秉持“讓文物回歸考古語境”的策展理念,運用類型學等考古學方法,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通過微縮景觀、主題宣傳片、場景複原等多種形式,讓深藏于文物庫房中的314件文物“活起來”,其中約有半數文物屬于首次展出。

青海考古工作早在1923年就已經拉開了序幕。新中國成立以來,青海省的文物考古事業得到蓬勃的發展,一代代青海考古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踏遍山川河谷、茫茫雪原。他們用生命和青春延伸着青海曆史的軸線,揭示和闡發着每一個遺迹遺物所包涵的文明資訊。一個個塵封千年的遺址、墓地被有序的揭示出來,古代人類生産生活場景、埋葬方式、生業模式、人地關系乃至社會組織得以不同程度地複原和再現。衆多藝術珍品得以重見天日,再現着青海昔日的燦爛與輝煌。

為了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青海考古的豐碩成果,“青海考古成果展” 根據青海最具代表性的幾座典型遺址獨特的内涵,對遺址遺存進行了複原。

除了對遺址遺存的複原外,多媒體示範也是青海考古成果展的一大亮點,展覽根據上孫家寨遺址出土的銅鏡為造型制作了多媒體場景,還原了從青銅時代晚期到漢代,青海河湟地區多民族融合交彙的過程。

在“青海考古成果展”中,2018血渭一号墓和喇家遺址作為青海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成為了展覽的重點内容。

“2018血渭一号墓”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經科學測定這座墓葬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發現的高規格陵墓當中,儲存最完整、結構最清晰的一座高等級墓葬。

其實都蘭地區的考古工作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通過考古工作者十幾年的挖掘和研究,确認這座墓葬歸屬于吐蕃文化,是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邦國的遺存。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品種之全,圖案之精美,時間跨度之長,都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居于榜首,甚至有些在世界上也絕無僅有,特别是精美的金銀器為研究唐(吐蕃)時期青藏高原的葬制,葬俗及唐與少數民族關系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交流史等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青海考古成果展”中被命名為大河之殇的喇家遺址同樣以豐富的形式展出。

喇家遺址位于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是大陸首次發掘的大型史前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對喇家遺址進行挖掘,來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蔡林海先後十一年一直參與喇家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

很快在專家學者的考古研究下,這個塵封千年的謎團被揭開,喇家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巨大聚落,是黃河上遊中心聚落的城邦古國雛形,引起喇家遺址災難的是一場地震,而摧毀聚落的是随後而來的山洪。

在喇家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進行到第四個年頭的時候,也就是在2002年的一天,一隻倒扣于地面上的陶碗吸引了正在進行考古挖掘工作的蔡林海。

當時的蔡林海或許不會想到,這個發現甚至改寫了世界曆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蔡林海所拍攝的這些照片成為了這碗面條最後的見證。

這些珍貴的照片以确鑿的證據證明了面條起源中國,在此之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意大利是最早發明面條的國家,而這一碗出土于喇家遺址的4000年前的面條證明中國面條比意大利早出現至少1900多年。

喇家遺址的考古發現對于研究西北地區先民的居住環境、玉文化的發展、四千年前中國的災難現象和探讨史前文明曆程具有重要價值。

青海有人類活動的曆史可以上溯到三萬年,而文獻記載的曆史僅有兩千多年,從舊石器時代人類初涉高原到史前文化類型和文化序列的确立,再到各朝代疑雲的撥散,都浸透着幾代考古人的辛勤汗水,都依賴于每一次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而這豐碩的考古成果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艱辛付出?考古挖掘又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一代代考古人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着深埋地下的遺址遺存,不僅讓一件件文物重見光明,也在考古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那一張張考古筆記能夠更直覺地看到考古工作者那些不為人知的工作紀實。

考古工作證明了考古是人類探尋曆史的金鑰匙,連接配接着我們的過去和未來。青海考古見證了自古以來青海與祖國内地始終曆史相沿、人文相關、根脈相連的緊密聯系,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偉大程序。

考古工作延伸了曆史軸線,增強了曆史信度,豐富了曆史内涵,活化了曆史場景。考古研究證明,青海地區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星羅棋布的古代聚落、生活遺址、墓葬陵寝等各類文化遺迹,再現着青海曾經的燦爛輝煌。

(來源:青海文旅)

文化遺産|尋找遺失記憶 重塑民族自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