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中國性學會聯合《中國性科學》雜志連續三年(2018—2020)對外釋出了“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該活動得到了廣大媒體和社會大衆的一緻好評。

今年中國性學會繼續組織了專家對2021年在國内外引起熱議的“性學”相關熱點事件進行了梳理,并邀請姜輝、童立、周輝良、王存同、張玫玫、江劍平、白璐、胡佳威等權威性學專家對事件進行了點評。最終以下十條入圍“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

二、國家統計局釋出《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初婚人數7年下降了近一半

三、公安部重拳出擊,嚴厲打擊未成年色情直播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性教育”首次被寫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

五、從複旦研究所學生到李某迪,嫖娼違法再次引發關注

六、中國性學會文化與科普工作再創佳績

七、教育部對《關于加強大陸中學生群體性健康教育》和《關于加強大陸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兩個提案進行答複

八、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九、阿裡女員工“性侵案”,掀起關注職場性騷擾熱潮

十、95歲女院士葉叔華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闆”

一 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始實施,“性教育”首次納入大陸《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2021年6月1日起,最新修訂版《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始實施,其中提到: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适合其年齡的性教育。這是“性教育”首次被正式寫入法律條文之中。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召開釋出會,公布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并決定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的第四十二條要求,學校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進而進一步提高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中,“性教育”一詞也正式出現納入,這是繼“性教育”被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之後的另一大突破。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專家觀點

“性”是一個敏感而又永恒的主題,由于缺乏系統的性教育,許多人對性感到神秘、好奇,但又缺乏辨識能力。媒體上的性資訊良莠不齊,不良性資訊會對許多人的性觀念和性行為造成巨大沖擊。是以,開展性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大陸向來重視開展性教育,特别是近年來,修訂或制定了許多與性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家庭教育促進法》等,為開展性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制定相應的支援配套方案,使科學、全面的性教育落到實處,為廣大人民謀“性”福,真正做到普及性科學、促進性健康、建構性和諧、提升性文明。

二 國家統計局釋出《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初婚人數7年下降了近一半

2021年11月國家統計局釋出《中國統計年鑒2021》,披露了人口等多方面的資料。《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結婚登記人數共計814.33萬對,較2019年減少了113萬對。這也是自2013年達到1346.93萬對後,連續7年下降;同時也創下自2003年(811.4萬對)以來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結婚人數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結婚登記資料包括初婚人數和再婚人數,相比再婚人數,初婚人數與出生人口的關系更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數的最高峰,達到2385.96萬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數為1228.6萬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結婚對數降幅多了9個百分點。

初婚人數減少,是大陸計劃生育政策及獨生子女效應的一種滞後反應,背後有較為複雜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原因。

(1)計劃生育實施近四十年,直接的後果是減少人口3~4億人,尤其是育齡女性(15~45歲)人口減少明顯。育齡女性人口總量不足,則會導緻初婚人數減少。

(2)在計劃生育時期出生的人口,多為獨生子女,資源相對集中,表現為為受教育的機會及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以至于到了法定婚齡,多數人還在求學或出外打工。

(3)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市場“内卷”成為不婚的緣由。随着城市化及市場化程序的加速,經濟壓力的增加、市場機會的不易,導緻傳統的婚育觀念及婚戀文化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為年輕一代呈個性化發展趨勢,更加追求事業及生活品位,造成不婚不育的比例進一步增加。

三 公安部重拳出擊,嚴厲打擊未成年色情直播等違法犯罪活動

2021年5月,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釋出會,通報将堅決推進“掃黃打非”工作,對未成年人色情直播等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厲打擊,以維護文化市場良好秩序,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紮實推進“掃黃打非”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有害出版傳播活動,堅決掃除各類文化垃圾,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文化環境。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公安機關以“護苗2021”“淨網2021”“秋風2021”專項行動為平台,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活動,特别是傳播兒童色情資訊、淫穢色情漫畫,以及引誘強迫未成年人色情直播等違法犯罪活動。

性教育是從源頭上防範和減少涉黃涉非問題發生的重要環節,如何幫助青少年認識網絡色情的危害、網絡色情制造者和傳播者的本質,使青少年具有對網絡色情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是目前青少年性教育中性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務。性教育學校要做,家長也要做,社會媒體更要做,三方一起配合公安部門,既為青少年創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又讓青少年具有“火眼金睛”和知行合一的行動力,使網絡真正成為青少年成長的助手!

四 “性教育”首次被寫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

2021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兒童與健康”部分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政策,其中目标第12項為“适齡兒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兒童性健康服務可及性明顯提高。”政策措施第14項為“為兒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務。引導兒童樹立正确的性别觀念和道德觀念,正确認識兩性關系。将性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和品質監測體系,增強教育效果。引導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根據兒童年齡階段和發展特點開展性教育,加強防範性侵害教育,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促進學校與醫療機構密切協作,提供适宜兒童的性健康服務,保護就診兒童隐私。設立兒童性健康保護熱線。”這是“性教育”首次 被寫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是中國性教育裡程碑式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均首次将性教育納入其中。在2011—2020年版《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中僅提到“性與生殖健康”這個詞,新版中則是态度鮮明地強調了“性教育”三個字。另外,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還明确提出了要對性教育的效果進行監測,增強教育效果;也對家庭性教育提出了要求:“引導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根據兒童年齡階段和發展特點開展性教育”。在這十年中,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陸将會不斷加大對性教育的重視與推廣,性教育的前景一片光明。

五 從複旦研究所學生到李某迪,嫖娼違法再次引發關注

2021年的兩起嫖娼事件引起媒體和公衆的廣泛關注。2021年9月,3名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因為嫖娼被學校開除學籍,在網上引發讨論。2021年10月,鋼琴演奏者李某迪因嫖娼被北京警方拘留。人民日報表示:昔日的“鋼琴王子”登上違法失德藝人名單,令人唏噓。黑白琴鍵,不容涉“黃”;人生正道,不容走歪。越是公衆人物,越需愛惜“羽毛”,一旦倒在“荊棘”裡想翻身都難;一旦毀掉人設,再高的技藝也彈不盡悲傷。崇德守法,才有未來。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對于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不錯成績的人來說,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複旦的研究所學生還是李某迪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有人說代價過重,有人說應該保護他們的隐私,有人拍手稱快,也有心理學家分析嫖娼背後的動機和原因,還有社會學家讨論賣淫、嫖娼如何處罰,是否過輕或過重的問題,但無論怎麼分析,成人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以,他們被抓,被罰,不冤。

六 中國性學會文化與科普工作再創佳績

2021年,中國性學會科普宣傳工作多點開花,科普類網絡直播“2021年網絡最關注的十大男科問題”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在廣大網友的強烈呼聲下,中國性學會陸續推出了中國醫師節特别直播、七夕特别直播,同時創新推出了男性健康科普作品展播月活動,為數億人次普及了男性健康知識;《正月裡來有幸福》《過節七天樂》《幸福大咖說》等科普類系列節目反響強烈、好評如潮;與騰訊、今日頭條、B站等新媒體平台合作推出的《姜輝直播談兩性》《Oh My急刹車》等科普類視訊收看量超億次;男性健康日期間,姜輝會長做客央視《人口》欄目與健康中國直播間,暢談遠離健康生育的“男”題,為220萬人次普及男性健康知識。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由中國性學會等多家機關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全國(廣州)性文化、成人用品、保健品博覽會(下稱性文化節)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廣州舉行,本次博覽會主題是:“健康相伴,性福同行”。性文化節三天活動異彩紛呈,衆多優質品牌齊聚,産業優勢突顯,論壇内容豐富多彩,多元思想彙聚,大衆受益匪淺,現場人潮湧動。據不完全統計,在舉辦的三天期間内,各大官方媒體報道達三百多篇,現場直播觀看人數達百萬之衆,省市電視台播出與重播共50台次以上,各界對本屆性文化節的活動給予充分肯定,評價很高,媒體的客觀報道促進了性文化節的良性發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贊揚,其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11月13日,姜輝會長錄制的短視訊《男人也有生育最佳年齡》登上微網誌熱搜榜首位,短短一天多的時間大衆閱讀量超3.7億次,網友讨論多達2.2萬人次,共有119家媒體相繼釋出此健康視訊。近年來,在中國性學會帶領下,中國男科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男性健康科普更是在全國遍地開花。男科能登上熱搜,說明了社會進步、健康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特别是生育健康已經成為老百姓日益關注的熱門話題。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性學科普一直是廣大群衆熱切期盼和需要的内容,在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把科普工作做到最好?如何生動,有趣地把晦澀專業知識轉化成人民群衆聽得懂的語言,如何選擇合适的宣傳方式等等,這些是全體性學科普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姜輝教授敢于創新,不僅僅能利用傳統的電視媒體,也善于結合新媒體,如抖音、B站,直播等多種形式開展男科、性醫學的普及,堅持不懈的推陳出新,不僅僅獲得了大衆的支援和喜愛,也受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機構的認可,這值得每一個在從事性學科普工作者的專家和老師學習。

七 教育部對《關于加強大陸中學生群體性健康教育》和《關于加強大陸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兩個提案進行答複

2021年11月,教育部官網公布了對《關于加強大陸中學生群體性健康教育》和《關于加強大陸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兩個提案的答複。教育部在答複中明确表示,性健康教育是學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強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對提升學生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下一步,教育部将繼續加強學校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修訂《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深化學校性健康教育供給側改革,完善課程設定、師資配備、制度保障、評價體系,改進性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豐富性健康教育的載體、形式、途徑、内容和方式,提高性健康教育教學品質和學生性健康素養,圍繞青少年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做好科普宣傳,積極鼓勵開展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科普工作,鼓勵相關機構、人員創作相關文章、視訊和音頻科普作品,傳播更多優秀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科普作品。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學校是青少年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學習場所。目前,大陸的學校性教育受課時少、缺乏師資和教材等因素的制約,仍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态。僅在蘇教版的國中生物課中有一個章節的内容介紹了青春期的生理發育,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大量實踐證明,隻有把全面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中,才能使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而教育部對提案的積極回應,為學校開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了紮實的政策支援,這是教育部在圍繞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權利和人格尊嚴等多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在政策的支援下,學校開展的性教育課程一定會迎來更為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

八 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11月27日,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辦公室共同主辦,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協辦,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本次座談會主題為:保護青少年,普及性教育,終結艾滋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張慶黎出席座談會。座談會最後環節,中央電視總台主持人、青愛工程形象代言人康輝代表青愛工程宣讀了《終結艾滋病性教育與人文教育普及活動宣言》,活動計劃利用5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内普及宣傳性教育與人文教育,讓人人知曉艾滋病的危害,讓人人遠離艾滋病感染源。與會上司和各部委代表一起為“終結艾滋病性教育與人文教育普及活動”助力!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性教育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援。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談會的主題中不僅提出了終結艾滋病的目标,還涉及到了普及性教育、保護青少年的概念,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性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了。艾滋病的防治從來離不開性教育,預防艾滋病也是性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隻有在青少年及兒童時期幫助他們了解艾滋病、學會預防艾滋病,才能改變一代人的風險意識,真正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這比針對大學生和成年人的“亡羊補牢”式的幹預,效果要好得多。也期待在新的一年,青少年兒童性教育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援,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九 阿裡女員工“性侵案”,掀起關注職場性騷擾熱潮

2021年8月7日阿裡女員工,自述被公司上級王某文強迫出差、灌酒和性侵,被男商戶張某在酒局上猥亵,引爆輿論。一時之間關于職場Pua,性侵害、性騷擾等話題引發讨論。2021年8月25日,濟南市警察局槐蔭區分局分别以犯罪嫌疑人張某涉嫌強制猥亵罪、王某文涉嫌強制猥亵罪提請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檢察院審查準許逮捕。2021年9月6日,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檢察院經依法審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實施的強制猥亵行為不構成犯罪,不準許逮捕。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阿裡女員工這場“鬧劇”有兩點提醒我們。1,關注職場性騷擾,保護女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阿裡公司最開始冷漠和回避是這場鬧劇的開始,但也反應了目前人們對于職場性騷擾的态度。2,在性問題的讨論上人們容易帶入感情,偏見,容易先入為主的選擇和判斷。不放過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尊重事實,尊重法律。性是一件容易點燃媒體和輿論的事,然而事實是什麼?真像又是什麼?隻有不被輿論所操縱,冷靜和理智的用法律的武器才能保護好每一個人。

十 95歲女院士葉叔華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闆”

2021年11月4日,“95歲女院士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闆”登上全國熱搜榜第一。這則熱搜的主人公正是主持建立“中原標準時間”的著名天文學家、大陸第一位天文台女台長、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譽台長葉叔華院士。“如果你想要獲得平等,你必須為之奮鬥。”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葉叔華院士以全英文進行演講,現場鼓勵女性打破“玻璃天花闆”,以行動争取男女平等。“隻要我們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會越來越高。”葉叔華院士如是說。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揭曉

95歲的女院士葉叔華在“她”論壇上的發言令人動容。在葉院士的發言中特别強調: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讓女性比男性更強,而是平等享有機會。這句話道出了性别平等的真谛。近年來,網絡上一直有聲音在質疑,現在女性地位都比男性高了,怎麼還在要求性别平等,女性到底要什麼?但其實就像葉院士在演講中提到的:女科學家相比男科學家,其實更不容易。女科學家要承擔家務、照顧老人孩子、讓家庭和睦,還要在職場打拼,努力照顧好一切。當然,不僅僅是科學家,相信每一位女性都對此深有體會。是以,性别平等永遠不是搞男女對立,強調誰更有地位,而是當男性女性共同生活在這個社會中,要彼此了解彼此的不容易,了解彼此面臨的困境,互相了解,互相支援,這才是真正的性别平等。

2021年國内性學相關十大新聞事件點評專家委員會成員:

姜輝中國性學會會長、亞太性醫學會拟任主席、《中國性科學》雜志社社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男科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童立中國性學會秘書長,《中國性科學》雜志編委,中國性學會教育訓練認證部主任

周輝良 中國性學會副會長、中國性學會男性生殖醫學分會主委、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科學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王存同 中國性學會理事、中國性學會健康大資料分會主任委員,現任職于中央财經大學,從事社會統計及計量經濟分析、人口健康學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

張玫玫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主任,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

江劍平 中國性學會理事,中國性學會性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福建師範大學教授生命科學院教授

白璐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秘書長,中荷性教育專家師資教育訓練項目負責人

胡佳威 中國性學會家庭性教育分會秘書長,保護豆豆創始人,北京大學公益管理碩士在讀研究所學生,暢銷書作家,已出版作品《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