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星鍊”衛星

星鍊,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的計劃是:在2020年中期之前,在三個軌道部署接近12000顆“星鍊”衛星。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其中,部署約1600顆“星鍊”衛星在550公裡的軌道上,部署2800顆“星鍊”衛星在1150公裡的軌道上,部署7500顆“星鍊”衛星在340公裡的軌道上。這些衛星最終會組成一個“星鍊”網絡,向使用者提供覆寫全網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在2018年2月22日,SpaceX就成功發射了兩顆小型實驗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随後,從2019年開始,這個項目開始陸陸續續進行,第一批就送上去了60顆“星鍊”衛星。不過,截止到2021年9月14日,已發射的“星鍊”衛星總數僅有1791顆,遠沒有達到預期。不僅如此,截止于2021年6月16日,已經有76顆“星鍊”衛星脫離軌道。

而這一次對這個項目而言,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一口氣報廢了40顆。根據報道,在美國東部時間2月3日13時13分,SpaceX獵鷹9号火箭搭載着49顆“星鍊”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到預定軌道。原計劃是這些“星鍊”衛星要從預定軌道執行升軌道目标軌道。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根據SpaceX後來發表的聲明,這些“星鍊”衛星都實作了受控飛行。不過,這批“星鍊”衛星在發射後的第二天就受到太陽風暴的影響。太陽風暴會導緻大氣變暖并密度增加,根據機載GPS顯示,這場太陽風暴的更新速度以及嚴重程度都超出了預期,直接導緻大氣阻力比發射時要高出50%的水準。于是,相關的團隊就讓“星鍊”衛星進入安全模式,為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以此來躲避這場風暴。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不過,通過初步的分享來看,有40顆“星鍊”衛星報廢,它們可能會重返或者已經重返到地球的大氣層當中。自打該項目成立以來,這是損失最嚴重的一次。

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在有幾個疑問,比如:

這40顆“星鍊”衛星有沒有可能與其他的衛星發生碰撞?、

這40顆“星鍊”衛星有沒有可能掉落到地面,砸到人或者建築物?

關于這兩個問題,SpaceX官方單方面表示,不存在與其他衛星碰撞的風險;其次是,“星鍊”衛星一旦進入大氣層當中,就會報廢,不會産生碎片,衛星的零部件也不會掉落到地面。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當然,這隻是SpaceX單方面的回應。我們還需要持續地關注該事件後續的發展。

該事件爆出後,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比如:

為什麼太陽風暴來臨時,其他衛星沒有受到類似的波及,而“星鍊”衛星卻會?

太陽風暴屬于常見的天文現象,如果“星鍊”衛星遭受太陽風暴就會失去控制,那太空當中的上千顆“星鍊”衛星不也會很危險?那麼會不會造成大量的太空垃圾?

“星鍊”項目的各種問題

很多人會提出這樣的質疑,主要還是因為自打“星鍊”衛星項目成立以來,就給外界造成了不少的困擾,飽受質疑。

首先,“星鍊”衛星造成了光污染,導緻天文學家的地面觀測變得越來越困難。于是,遭到了天文學家們的聲讨和抗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得不建立一個中心來幫助天文學家們應對“星鍊”衛星造成的影響。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其次,“星鍊”衛星增加了衛星、空間站的碰撞風險。歐洲的衛星就曾經遭遇過險情,迫使該衛星不得不提前做出規避。後來,歐航局表示,由于“星鍊”項目帶來的風險,他們計劃投資研發自動化衛星避撞機動的技術。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咱們國家也曾經向聯合國提起過申訴: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星鍊”衛星2次變軌接近中國空間站,給空間站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迫使中國空間站不得不啟動預防性碰撞規避控制。

要知道,“星鍊”衛星現在隻上去了上千顆,後續還要大量的“星鍊”衛星要發射。不僅如此,新的計劃是,SpaceX将從原計劃發射1.2萬顆“星鍊”衛星,增加到4.2萬顆。那到時候,不僅對于天文觀測來說是個災難,碰撞到衛星等人造探測器的機率也将大大提升。

太陽風暴緻星鍊衛星一次性報廢40顆!為啥中國衛星沒事,砸下來會傷人嗎?

但這可能還不是最嚴重的,要知道太空的高度軌道資源是一種極其稀缺資源,先到先得。而在過去以及未來的這幾年,SpaceX有大量的“星鍊”衛星發射,都将提前占據這些稀缺的資源。是以,這難免讓人懷疑SpaceX真實的意圖到底是提供網絡服務,還是搶占軌道高度資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