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月10日,羽生結弦在自由滑曲目《與天共地》的樂曲中,化身日本戰國時代武将上杉謙信,傳說他曾經擊敗織田信長,被譽為“軍神”,卻喜美服、通音律、好和歌。如今,羽生将以名将為名,以4A跳為“武器”,迎來決勝之戰。

然而,剛開場不久,在第一個4A躍起之時,他剛剛完整轉滿周數,卻又在一瞬間跌落在地。

正像現場解說所說,他本可以選擇更保守的動作,但對他來說重複過往已經沒有意義,他選擇的4A跳,還沒有任何花滑運動員在正式比賽中跳出。

但對于羽生結弦而言,無限接近4A或者說人類運動的極限,是比獲得金牌更重要的使命。于是在摔落後的幾分鐘滑行裡,他繼續像一位戰士那樣,完成了這個春天的第一場戰役。

撰文丨李雨楊 編輯丨張瑞 出品丨騰訊新聞 谷雨工作室

4A,無人之境

為了挑戰今天的4A,羽生結弦已經準備了将近4年時間。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成功衛冕冠軍後,羽生結弦就開始把目标鎖定在了4A,去挑戰那“99.99999%可能失敗”的一刹那。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視覺中國

在花樣滑冰中,4A無疑是那個少有人能企及的技術頂峰。“4”,四周半,這是迄今為止人類能在冰上起跳後旋轉的最大周數;“A”,則指的是阿克塞爾,花滑已有的6種跳躍中,唯一一種向前起跳的跳躍方式——對于大部分适應了向後滑行發力的選手來說,“向前”本身就是足以讓人恐懼的事情。這些多重技術難度的組合,意味着花滑運動員需要用更大的跳躍動力和轉速去克服重力的阻礙,實作空中那不到1秒時間裡的輕盈。有人曾這樣形容4A,你需要在起跳前擁有劉翔般的速度,同時又要在起跳時擁有喬丹的力量。

事實上,在去年12月的全日花滑錦标賽的賽前公開訓練中,羽生結弦早已抵達過這個無人之境。在訓練的公開錄像裡,人們可以看見那個身穿白色上衣,黑色長褲的少年,在來來回回地三次試跳中,最終以一次單足落冰,實作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4A跳。那一刻如此美妙,又如此短暫,像一股白色旋風呼嘯而過,羽生結弦後來用立定跳遠作比喻:就像你一邊跳遠 6 米,身體同時在空中轉體四周半。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021全日本花樣滑冰錦标賽 視覺中國

輕盈的背後,是無數次狠狠摔倒在地的沉重。有研究者曾做過測試,花滑選手在落地時受到的沖擊力,大約是自身體重的5到8倍,并且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不到一秒之中。去年的一次自由滑訓練中,羽生結弦就在一次4A的嘗試中扭傷了右腳,他當時形容摔倒在地上的那一刻,“死亡一般的恐怖”,“每一次我的身體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躍,我是帶着自己指不定哪次就會摔出腦震蕩,然後死掉的心理準備在訓練的。”

對于羽生結弦而言,4A或者說那種無人之境,無疑是一種比奧運冠軍更重要的東西,如他所言,“如果大家都說隻有我能做到這個動作的話,我想去完成就是我的使命吧。”

童年奧特曼

“請以奧特曼為主題幫我編一個節目!”羽生結弦人生中的第一場冰上比賽,是從5歲時的一次奧特曼節目開始的。老師幫他編排了一組《蓋亞·奧特曼》,媽媽則為他量身訂做了一件紅藍相間的奧特曼大衣,衣服的前胸上,還有着奧特曼的紅色能量燈。那是花樣滑冰帶給他最初的快樂。

然而,除了表演節目之外,花樣滑冰給羽生結弦留下的童年記憶大多與痛苦相關。他出生在仙台,父親給他取名“結弦”,希望他的人生能夠像弓弦一樣張弛有度。可他自小體弱多病,飽受哮喘的折磨,滑冰最初對他而言不過是一種體能上的訓練。4歲時,他開始跟着姐姐一起去滑冰學校上學,每天反反複複地摔倒在冰面上,老師也不留情面,有時嚴厲起來還把他轟出了滑冰場。他後來在傳記《蒼炎》裡回憶當時的痛苦“那段時間真的很讨厭滑冰訓練,太辛苦了,好多次都忍不住想哭出來。每天放學背着書包就得直接去冰場訓練,周末還有晨練。”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13歲的羽生結弦 視覺中國

比起滑冰,那時候他更想成為一名棒球運動員。但每當想起放棄的念頭時,他總是反問自己,我為什麼要滑冰?明明最開始是因為喜歡才滑冰的,為什麼“快樂的事情”如今卻逐漸成了“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當時他沒想明白,隻是覺得,“不能在這裡氣餒、放棄。”于是一步步走下去,直到國小四年級參加日本初級花樣滑冰錦标賽,拿到了小組的金牌。

少年的天賦從此顯現。

我要滑冰

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海嘯摧毀了羽生結弦老家的房子。那場9.0級的大地震發生的時候,羽生結弦正在地震的中心——老家仙台的冰場裡訓練。那時他剛剛結束了四大洲的花樣滑冰錦标賽,正在加大訓練量,為下一個賽季努力。

“我吓得已經不能動了。”最讓他恐懼的是,失去家人的念頭再一次浮現。他國小時家鄉就發生過幾次地震,每一次地震時他都在冰場滑冰,而媽媽當時在一個擺滿大型貨架的地方工作,“我腦子裡想的是‘媽媽沒事吧’。”那段時間,羽生結弦一閉上眼就會浮現地震發生時晃動的畫面,他想着,“已經不是滑什麼冰的時候了。”

整座城市癱瘓了,羽生結弦與家人住進了災民安置點。仙台冰場被震得破碎不堪,訓練更是無法繼續,他甚至連一雙完好無損的冰鞋都沒有。那或許是羽生結弦最絕望的日子,活下去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談何滑冰呢?他開始想着,以後要做一個普通的高中生,過普通人的生活。

但也是在那段時間,他發現全國各地的人都在支援他,邀請他前往各地參加慈善冰演,他曾用一句歌詞形容那段日子,“人絕不是能單獨一個人生活下去的,是被支援、被守護着的。”他意識到,不能“丢掉作為受災地區選手的自尊心”,不想被人說“羽生因為地震沒能努力滑冰”。于是地震10天之後,身心俱疲的他還是想辦法,開始輾轉到更遠的冰場去訓練。在那一年随後的日子裡,他陸續參加了全國各地60多場慈善冰演。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011年參加花滑表演賽為地震災區募捐 視覺中國

于是後來人們記住了那年4月,神戶慈善演出會上的《天鵝湖》。那是羽生結弦在地震之後特别選擇的曲目,像一隻經曆了痛苦掙紮的天鵝,在地震之後張開雙翼,啟程出發。也是在那場大地震之後,羽生結弦更加堅定了自己滑冰的信念,“看到我表演的朋友,哪怕感到一絲鼓舞,哪怕産生一點兒往前看、向前走的力氣,隻要能從我的表演中感受到點兒什麼,我的表演也就有意義了。”

那年的花滑世錦賽,他在電視裡看到俄羅斯選手卡欽斯基漂亮的四周跳, “可惡!為什麼他能做那樣的跳躍,而我,連四周跳都完成不了!”——确切地說,不是地震讓羽生結弦想放棄花滑,而是花滑讓他走出了對地震的恐懼。

索契,新的王誕生了

11歲時,羽生結弦獲得第一個日本比賽冠軍,當時他留着與自己的偶像,俄羅斯花滑選手、被稱為“普皇”的普魯申科同款鍋蓋頭發型,小男孩對着鏡頭說,我的目标是拿到索契奧運會的金牌。

羽生結弦真正在日本變得家喻戶曉,是在2010年3月,羽生和村上佳菜子二人雙雙獲得世界青少年錦标賽冠軍。經此一役,他也成長為“花樣滑冰黃金時代”的新生代接班人。

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辦的2011年大獎賽總決賽中,參賽選手幾乎都是二十幾歲的選手。17歲的羽生是日本男子單人滑史上,第一位以高中生身份參加大獎賽總決賽的選手。

2012年,為了在索契冬奧會拿出更高難度的步法和更精彩的表演,18歲的羽生結弦決定離開家鄉,前往加拿大訓練。紀錄片《奧運金牌之路》裡,訓練間隙的羽生一直盯着iPod,鏡頭給到上面的圖檔,是一枚索契冬奧會的金牌,“總之不管什麼時候都在想索契的事情。”

冬奧會上,男子團體賽率先開賽,羽生結弦以完美的表演獲得了97.98分,比普魯申科還高了6分。賽後,俄羅斯的報紙預測,能成為下一任王的隻有一人,就是羽生結弦。

男子單人賽前,由于腰傷複發,普魯申科退賽了。短節目,一首羽生結弦之前不停重新整理紀錄的《巴黎散步道》緩緩響起,羽生英姿飒爽,101.45分,成為史上第一個超越100分的選手,看到得分的時候,滿頭大汗的羽生雙拳緊握,大呼一聲“好!”金牌的強有力競争者陳偉群獲得了97.52分。

到了自由滑,《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伴樂響起,羽生結弦練習了很久的4S(後内結環四周跳)摔倒了——本賽季五次比賽裡,他隻成功過一次。接下來的4T(後外點冰四周跳)很完美,然後意外發生了,他熟悉的3F(後内點冰三周跳)再次摔倒,這讓他感到慌亂,體力也急劇消耗。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014索契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自由滑 視覺中國

“雙腿像灌了鉛一樣,身體也無法輕松自如地行動,這就是奧運會的魔力嗎?”他覺得,金牌正在離他而去,後半段表演,他完全憑借着毅力和本能在完成。最終,他的自由滑獲得了178.64分。留給他的隻有忐忑又令人沮喪的等待。令人意外的是,随後出場的陳偉群在四周跳和三周半跳上都出現了失誤。羽生結弦獲得了冠軍。

看到結果時,他不可思議地發出感歎,“I'm the first? oh my god!” 索契冬奧會結束後,普魯申科宣布退役,新的王者誕生了。

如此渺小的我

和其他運動相比,花樣滑冰最大的不同是,它既要求高超的技術,還追求如芭蕾一般的藝術性。羽生結弦是少有的能兼具二者優勢的花滑選手,他有挑戰無人成功的4A跳的勇氣,還擁有極強的感染力,表演時哪怕是一個眼角擡起的微小動作,都能讓觀衆感覺到他所營造的另一個世界。

日本在令和元年第一天評選“平成英雄”,第一名是日本國民天團SMAP(成員有木村拓哉),第二名就是羽生結弦,超過了第三名的宮崎駿。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為羽生結弦加油的冰迷 視覺中國

但與賽場上的浪漫張揚相反,現實生活中的花滑王者卻極力不想引起别人的注目。他沒有公開社交賬号,也聲稱不用智能手機,但他經常戴着耳機,光耳機就有50多副。

“其實我很孤獨的,就是周圍的環境一定程度上,對自己的精神狀态或身體狀态都會産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不把自己與外界隔離的話,就無法做到自己理想中的表演。是以,某種意義上講,我更希望自己是孤獨的。”

羽生結弦曾跟啟蒙教練山田真實抱怨過,自己一出門就會被拍照,很煩惱,山田安慰他,“這是大家對你的關注,有一天他們不追着你了,不是也會有點寂寞嗎?”

讓他着迷的永遠是冰場,在那永恒的一霎那,孤獨離他而去。

“比賽終究是比賽,最重要的還是為了獲勝而訓練,去參加比賽。但是,如此渺小的我就這樣在30米×60米的冰場上滑冰……卻能憑此讓觀衆為我起立鼓掌,讓觀看表演的人們感到愉快或悲傷,産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樣的反應越大,我們當然越開心!”

永遠要與傷病作鬥争

索契冬奧後,羽生結弦進入了巅峰期,他不停編排出難度越來越高的節目,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整理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并于2016年實作了國際滑冰聯盟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四連霸。如果說索契冬奧會上他還需要忐忑地等待結果,那麼之後他隻需要完成比賽,臉上自信的笑容就已經預示了比賽結果。同時,由于他對于四周跳的不停挑戰,整個花滑屆加速進入了技術新時代。2016年的一次采訪中,他說自己的目标是,“每一天都要相信自己,每一天都去超越自己。”

毫無意外地,花滑運動員要與傷病作鬥争,而羽生結弦的鬥争方式近乎決絕。2012-2013賽季,羽生結弦左膝受傷,随後在一次公開練習中又扭傷了右腳腕,雙腿受傷,如果不用止痛劑,就無法繼續參賽。但一旦使用止痛劑,做跳躍和步法時雙腿會稍微喪失一些感覺,也會影響滑行。為了保證雙腿的感覺,他決定隻服用适量的止痛劑,咬着牙踏上冰場。

2013年,他考入早稻田大學,選修了人類情報科學。這是一門有關人體工學的學科,可以通過算式得出人體哪部分施加壓力有利于起跳。平昌冬奧會之前,因為受傷,不能上冰訓練,羽生結弦研究起自己的傷勢,看各種論文,自學《解剖學》。

他的上課筆記密密麻麻,紅色字迹是重點,藍色字迹是老師的講解,綠色字迹則是他的了解和延伸。“這些全都非常重要,要把他們全部用在花滑上”。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013年花樣滑冰世錦賽 視覺中國

2014年,羽生在一次練習中與另一位花滑選手闫涵相撞,倒在地上動彈不得,站起來時發現下颌流血。布萊恩教練勸他:“現在不是逞英雄的時候,以後日子還長,還可以作為滑冰運動員滑冰。”但羽生結弦用日語回複他,“和那些沒關系,我想進總決賽,我得上場。”

他纏着繃帶、下颌貼着止血膠布完成了比賽。

2015年,又是一段與傷病搏鬥的曆史,“住院兩周,靜養一個月。但我沒等到一個月,過了三周左右就上冰了。然後果然一直都在下意識地保護術後傷口。因為是下意識,是以我自己也沒意識到。我的肌肉在減少。身體的一切動作都為了保護術後傷口,結果跳躍周數也不夠,後外點冰跳時右腳嚴重挫傷。本來右腳就很疼,那次落冰時,(腿的内側和外側都)也一直感到陣痛。結果腳踝腫得鼓鼓的,都穿不了鞋了。不是穿鞋太疼,而是根本穿不進去。于是,我又不得不靜養了兩周。那種情況下根本沒法訓練,疼得都走不了路。”

之後有七周的時間,他沒有參加比賽,而是通過反複觀看錄像和進行意象練習來保持跳躍的感覺。

世錦賽上,他後外點冰四周跳摔倒了,拿了銀牌,感到很不甘心,哭了出來。賽後傷口再次發炎,他卻雲淡風輕,“要小心一點兒,醫生也叮囑過了。而我卻不怕死地跳起了四周跳(笑)。每跳一次,估計都會拉扯到術後傷口吧。”

2017年,在一次挑戰難度更高的四周跳4Lz時,羽生結弦右腳踝韌帶受傷,随後幾乎缺席了所有的比賽,三個半月沒有公開露面。重新上冰後,右腳的疼痛依舊讓他不能完成跳躍,平昌冬奧會的日期逐漸臨近,他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不再試圖等待病情恢複,而是冒着可能惡化的風險,服用止痛藥上冰。

放棄從來不是選項,他希望冬奧會的賽場上,他可以拿出配得上一句“我回來了”的表演。

平昌,我就是風暴

做出服用止痛藥的決定後,他說,“哪怕之後腳踝不能動了,我也要拿下平昌冬奧會的金牌。”

2018年,在平昌,羽生結弦的短節目的完成幾乎完美,曲終時,他嘴裡輕聲說了一句,“我回來了。”他獲得了111.68分,位列第一。自由滑,他身穿白色和金色的花滑服,跳了自己平昌冬奧周期新編排的曲子《陰陽師》,樂曲神秘、内斂,忽而邪魅,忽而狂熱。開場,三個四周跳全都順利完成,下半場一個險些摔倒的失誤,他通過臨時調整動作找回了得分,最後是令他之前受傷的Lutz跳,他又幾乎摔倒,然後是一段愈發激昂的音樂,在不停的旋轉中,他感覺自己所有的感情都爆發出來了。這不是最完美的一次《陰陽師》,卻是最偉大的一次。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平昌冬奧會一曲《陰陽師》驚豔衆人 視覺中國

央視解說陳滢的一段話與當時的羽生結弦完美契合在一起:

容顔如玉,身姿如松

翩若驚鴻,宛若遊龍

結束時,他彎下身,在場上緩慢地滑行着,他喊了很多聲“赢了”,不需要再像四年前那樣忐忑地等待比賽結果,他不止是赢了比賽,也戰勝了自己。男子花滑曆史上第一個衛冕冠軍伸出雙手,撫摸了自己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右腳踝,說,“真的謝謝你”,然後拍了拍冰面。

正如陳滢所說,受過傷的冠軍再次衛冕,那場景,仿佛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

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我們之間的善意

2017年花樣滑冰世界錦标賽的頒獎典禮上,羽生結弦舉着日本國旗接受拍照時,發現和他相隔一人的中國選手金博洋舉反了中國國旗,立即滑到這個比他小3歲的後輩身邊,幫他把國旗翻正了。羽生結弦總是鼓勵着金博洋,會用中文喊他的小名,“天天,加油!”

盡管羽生結弦沒有開通任何社交賬号,但在微網誌上,收集和釋出羽生結弦相關資訊的賬号有很多,其中關注量最高的賬号有220多萬粉絲。

羽生結弦:我,就是風暴!

2021年10月1日,中國駐日大使館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囑托”,來自日本羽生結弦的粉絲們:“現場加油,就拜托中國觀衆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道,“交給我們吧!”

參考資料

1、羽生結弦自傳:《蒼炎》《蒼炎2》

2、紀錄片《絕對要赢!羽生結弦向自己發出的挑戰》

3、紀錄片《奧運金牌之路(索契)》

4、紀錄片《金牌之路:戰勝逆境,蟬聯奧運冠軍幕後》

5、iYolanda73 《從陰陽師到羽生結弦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6、figure《羽生結弦,今天被冰讨厭了》

頭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出品人|楊瑞春 編輯總監|趙涵漠 責編|金赫 營運|劉希晰 王心韻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複制和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