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生命的擺渡人

作者:光明網

《呼叫助産士》是一本回憶錄,講述了 20 世紀 50 年代倫敦東部貧民窟的一群助産士的故事。作者詹妮弗·沃斯(Jennifer Voss)是英國人,在離開去從事音樂工作之前,她擔任助産士超過20年,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出,并在退休後開始寫作。2012年,《呼叫助産士》被BBC改編成電視劇,掀起了一股電視熱潮。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國一直經過專門教育訓練,擔任助産士的特殊護士,以及沃斯的"聖萊門多諾納杜助産士"小組,該小組緻力于使貧困家庭的嬰兒更安全地來到世界各地,不僅幫助在醫院接生嬰兒,而且還在社群中探望孕婦和母親, 是以沃斯有機會看到野外的生活。在書中,沃斯講述了他穿越倫敦碼頭區貧民窟,将嬰兒分娩給一位貧窮母親的悲慘故事。

19歲的莫莉(Molly)的第三個孩子即将出生,她被建議在醫院分娩,因為家裡的條件不适合分娩。莫莉在莫莉出生的第三天偷偷溜出醫院,在第八天,她打扮自己賣淫,因為她和孩子們沒有東西吃。

Conchita Warren從10多歲就開始分娩,到40歲時,她第24次懷孕,家裡有很多孩子。早上,她用大鍋洗孩子的尿布。晚上,用這個鍋煮意大利面,并禮貌地邀請前來做産前檢查的助産士一起吃。沃斯半夜接到一個電話,說康奇塔正要分娩,匆匆忙忙地騎着自行車追趕,發現康奇塔的丈夫已經做好了準備,非常熟練地讓妻子接生孩子,助産士成了多餘的人;

瑪麗15歲,一個苦澀的女人,她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帶她再婚,被繼父蹂躏。她後來逃到倫敦,被騙進入妓院。瑪麗從那裡逃脫時已經懷孕六個月了。沃斯在街上遇到了面容蓬亂的瑪麗,并幫助她聯系了一家慈善機構來提升她的身體。瑪麗生了孩子,慈善機構認為瑪麗太小,無法獨自撫養自己和孩子,並在未經瑪麗同意的情況下將她的孩子交給一個富裕的家庭領養。瑪麗精神失常,因有一天在試圖逃往國外時從公園的嬰兒車上偷走嬰兒而被判入獄三年。

詹金斯太太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寡婦,被一個貧窮的房子收留了。窮人的規則是,夫妻、母親和孩子、兄弟姐妹必須被孤立,不能見面。詹金斯太太看着孩子們撕扯着自己的心肺哭着離開,然後接到孩子死亡的通知,漸漸精神錯亂,淪為一個肮髒的神經質女人,喜歡去看望孕婦或母親的門問消息;

書中還講述了三個女人出軌後懷孕分娩的故事。貝拉和她的丈夫是白人,貝拉和一個黑人男人在一起,她擔心她的孩子有點黑人,她在懷孕期間患有抑鬱症。助産士堅持按照正常程式接生那些總是想在分娩時處理他們的嬰兒。當一個孩子出生時,它是一個皮膚白皙的美麗嬰兒。而另外兩個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有外遇,生下了一個黑皮膚的嬰兒,她們的命運不一樣;

《呼叫助産士》引用了令現代人震驚的數字: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每年約有125萬嬰兒出生,其中隻有10%是由醫生接生的,超過一百萬孕婦是由未經教育訓練的助産士接生的,或者根本沒有人在朋友或親戚的幫助下分娩。窮人的産婦死亡率為35-40%,嬰兒死亡率約為60%。

我忽然想起了家鄉長村的一句老話:"一個女人生孩子,就等于一隻腳已經進了棺材。"聽媽媽說,生我的時候,還請助産士回家接生,分娩費1元5美分,但胎盤賣了2元。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說起這件事,驕傲地對她說:"我出生的時候就給你賺了五美分。"

如今,人們隻有在看曆史劇時才會偶爾看到在家分娩的場景,伴随着一句經典台詞"養大人養小孩"。年輕人經常嘲笑這樣的戲劇,認為它們是荒謬的。(崔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