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德戡能讀書做官,全靠他老娘紅杏出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原來,司馬德戡的父親司馬元謙,早先還是有點能耐,在北周當到了都督,也算有頭有臉。隻可惜這位先生死得早,丢下司馬德戡孤兒寡母去了。家道中落,司馬德戡也隻得幹起了殺豬賣肉的營生。
本來也許就此度過與豬為伴的平凡一生,可是有一天,司馬德戡突然發現,他的母親跟一個和尚勾搭上了……
這種關系也許略顯尴尬,但也有點好處。好處就是,和尚在當時社會地位還不錯,而跟他母親好上的這位和尚也還算厚道,竟然承擔起了一個父親的職責,開始教司馬德戡讀書。
在那樣一種奇特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司馬德戡想必也是很會來事的,是以後來在隋朝走上仕途,從此平步青雲。在隋文帝楊堅時代,就從一個侍衛官,慢慢升到了大都督。跟随楊素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時,作為參謀,他能說會道,有鬼點子,得到楊素的賞識,論功行賞,成了一品大員。隋炀帝時代,得到楊廣的寵信,成了皇家禁軍骁果軍的統領,很是風光,跟着一起下了江南。
隋末天下大亂,楊廣還在江都花天酒地,流連忘返,可是骁果軍不幹了,這些都是關中人呐,天天跟他在這兒鬼混,算個什麼事兒啊。你個狗皇帝倒是天天美酒佳人,我們連家人都見不着!于是這些人就準備逃走,司馬德戡一看不妙啊,現在去報告,那暴君最煩聽壞消息,肯定惱羞成怒,當時就給剁了。可要是不報告呢,事發之後,成了個知情不報,還是死罪。
緊接着關中已經失陷的消息傳來,司馬德戡自己也是關中人啊,家屬都在那邊,情況如何?不投降,肯定死路一條,投降了呢,被楊廣知道了,自己死路一條。于是連忙找來幾個同來自關中的近臣商量,發現他們也有同樣的擔憂,一合計,幹脆!跟着骁果軍一起逃。
幾個人商量好了,一邊收拾包袱,一邊又轉告其他老鄉。結果這幫楊廣身邊的親信,也都一拍即合,約好一起跑路。您看看,就這些平日裡媚主求榮的奴才,偏偏最受楊廣信任,其實哪有一個關鍵時刻靠得住。楊廣這樣用人,不亡才叫沒天理。
結果好了,風聲越傳越廣,最後傳到了宇文智及耳朵裡。這是個腦後有反骨的貨,趕緊找到司馬德戡說:“你們傻呀,這麼多人,當什麼逃兵啊?索性反了算球!”
司馬德戡一聽,對啊!當逃犯還得每天擔驚受怕,何不幹脆造個反,說不定還能搞點事啊。反正隋朝的江山已經是四分五裂了,隻要手裡有兵,怕個甚!反了!
壞心一起,馬上想了個損招,唆使幾個太醫,跑到骁果軍營散布消息,說皇上知道你們要逃了,已經派人造好了一堆毒酒,不定哪天請你們吃飯,就把你們全都毒死了。
等到大家信以為真,司馬德戡來到軍營說:“消息都聽說了吧?你們準備咋搞?”
衆兵将全都跪下了:“将軍您說咋搞就咋搞!”
奸計得逞,裡應外合,一口氣把楊廣做掉,推舉宇文化及作為這群烏合之衆的實際統領。可是這一回,在隋朝兩代皇帝那兒都混得順風順水的司馬德戡,終于吃不開了。宇文化及嫌他兵權太大,給他派了個禮部尚書的工作,明升暗降。司馬德戡不樂意了,想要找機會幹掉宇文化及,事情洩露,反被後者先下手為強,命喪黃泉。這幫各懷鬼胎的小人,能成什麼事,很快也就土崩瓦解了。
楊廣最後的歲月,都是因為遠賢臣,近小人,白白葬送了大好江山啊。
#曆史##隋唐#
——傳回上方點選關注,精彩内容陸續推出。用曆史的光,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