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古代大戶人家的家庭條件是不錯的,然後這個喂母乳這個事情相信現今的寶媽們是深有體會,那要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誰願意遭這份罪呢!要不是母乳比奶粉的更加安全,寶媽們去旅遊娛樂它不香嗎?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喂母乳的難隻有寶媽們知道,要是按照的正确的方法操作還好一些,要是操作不當,寶媽就有受得了。

嬰兒前幾個月還沒有長牙的時候還好,等到四五個月後開始長牙了試試,這還隻是其中一點,那麼古代大戶人家自己有這個條件,自己不想遭罪,就可以雇傭奶娘來替代自己撫養孩子。而普通百姓家就夠嗆了,護住生存和饑飽就不錯了,哪有錢去雇傭奶娘呢?

就比如現今的富裕的家庭可以買車,那麼那種家庭困難的人群可能買不起車,而車首先是為代步使用,還有其它運輸、面子等作用,但是無一不是為人們服務的,簡單的說,同樣都是去一個地方,步行好還是駕車好?要是路程短還好,那要是路程長呢?天氣晴朗還好,那要是天氣不好的等情況,都是去一個目标地,而有車的就友善的,減少了自己的勞累程度,還友善快捷,可以省出不少時間來做其它的事情。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此時我們再來看哺乳嬰兒,雖然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是能了解意思就好,同樣都是養孩子,也都是母乳,大戶人家有這個條件,可以讓奶娘來代替自己,大戶人家的夫人、妻妾就不用受那份操勞,也不用擔心給孩子喂奶造成了影響,如身材走形,或被其它妻妾勾走了老爺的心等等。家裡有條件可以讓自己過更加舒心一點,何必找那個罪受呢,

而普通百姓隻能自己來了,等到家族變得富裕,相信也會雇傭奶娘來替代自己。

不自己喂奶的主要原因就是帶嬰兒操勞的多,不僅媽媽本人更加勞累,也會有一定的痛楚。

所謂無事一身輕,而孩子又小,在現今還可以爸媽一同撫養,在古代可不行,本來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僅大戶人家的老爺不幫忙看孩子,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主要也是夫人來帶,帶孩子奶孩子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可以說一心就撲在孩子身上了,寶媽們基本就沒什麼其它時間了。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嬰兒哭了你得哄孩子吧,孩子餓了寶媽們的喂孩子吧,孩子中午哭了寶媽們中午哄,孩子晚上哭了寶媽們晚上哄。還好現今有紙尿褲好多了,在古代隻能是做尿布,那就得不停的換洗,然後餓了在嬰兒出生前期是吃奶,剛出生的嬰兒前幾個月是沒有牙的,隻能吃奶了,之後還可以吃點其它的食物,而吃奶的時候孩子要是給寶媽咬疼呢?隻能忍着喂奶。

小孩子本就脆弱,在古代更是如此,那麼就一天看着,加上孩子容易哭鬧,這就有的受了,一天下來寶媽自己是吃不好睡不好,相信精神都得不好了,而吃不好,睡不好不行啊,第二天還是如此,不睡第二天沒精力,吃飯要是營養補充不好,沒有奶水,孩子還是吃不上奶,寶媽們必須要休息在好好補充飲食,為了孩子繼續堅持的,之後幾個月下來,還有可能得了産後抑郁症。

說到這裡,

帶孩子,給孩子喂奶這一套下來有多累,有多麼的操勞,相信大家也是了解一二了。

這還隻是其中一部分,

帶孩子、喂孩子吃奶還有很多一系列煩惱的事情,相信寶媽們也想有人代替自己,而古代家庭富裕的人家,家裡有這個條件,就可以雇傭奶娘來替代自己的工作,自己就不用那麼勞累了,

把更多的時間來做其它的事情。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接下來說到大戶人家雇傭奶娘,

奶娘在古代正規的叫法稱為乳母,最早出自《荀子·禮論》:“乳母,飲食之者也。”。就是給雇傭者哺育孩子的一種職業,

也可以叫乳娘、奶娘、奶媽、奶母、奶婆,但是乳母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擔任的,雖然要求也不難,但是一般人做不到,首先男性就排除,少女和年長的夫人也不行,隻能年齡合适并且在授乳期的女性才可以當乳母。

的意思就是指産後産婦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嬰兒的時期,從開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這段時間,說的直白點就是有母乳的女性才行。

你看這個要求看似不是太難,但其實也很難的,尤其是在古代,古代交通不便利,想找乳母基本隻能是在本地找,還得找正好在授乳期的女性。

而古代人口本身就少,一個朝代也就幾千萬的人口,到了明朝之後人口才破億,而同一個區域分布下來的人口相對就少了很多,比如現今一個村子假如有2000人口,在古代就要縮少50到80倍之間,那麼算下來就幾百人,而古代一般的城池也就幾千幾萬人,隻有那種主要城市,人口才能突破十萬,在有限的區域找授乳期的女性,相對來說符合條件的就少,并且還得說服對方才行,是以古代找乳母也不好找,畢竟大戶人家不能和古代皇家比。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并且在古代,奶粉或其他母乳代用品未發明或未普及時,還有嬰兒母親母乳不足,比如身體虛弱導緻母乳不足或不願意哺育自己的子女,往往就會雇用乳母。尤其是上層社會、宮廷,不少女性都不會親自喂哺子女,是以雇用乳母在古代上層社會十分普遍。在現今富裕的家庭也會請月嫂代為照顧孩子,雇乳母不僅可以可以減輕自己的勞累,也能空餘帶孩子的時間,古代大戶人家雇乳母也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雇傭乳母可以彰顯自己的地位,在同樣的圈子裡有“面子”。

因為乳母不是誰都可以做的,而且也不好找,還需要母乳充足,而乳母去帶了别人的家的孩子,那麼自家的孩子就辦法好好照料了,并且乳母這種職業是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而工作的,加上這個工作無法長期工作,而這樣的情況勢必就會導緻乳母的薪酬會很高,要不然哪個母親願意抛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顧别人的孩子呢?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說起來也是挺殘忍,但相信也是被逼而已,而

大戶人家能雇傭起乳母,也是一種财力的彰顯,古代的皇室宗親,王公大臣等貴族基本也都會雇傭乳母。雇傭乳母可以解脫主家的勞累,也可以彰顯自己的身份,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比如唐朝時期貴族們的追捧的“炫富三寶,即“菩薩蠻”(女蠻國的美女)、“新羅婢”(新羅國的婢女)、“昆侖奴”(黑人奴仆),因這些奴仆數量少,成了唐朝一段時間貴族們追捧的對象,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乳母也是同理,一般隻有富商大戶、皇室貴胄、王公大臣等有實力的人才會雇傭乳母。

雇傭乳母可以讓大戶人家的妻妾有了很多的時間來打扮自己

,因為古代的婚姻制度和現今不同,“三妻四妾”就是古代婚姻制度的代名詞,而大戶人家基本上不可能隻有一個夫人,在古代有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娶了衆多的妻妾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家族開枝散葉,保證家族興旺,而妻妾在懷胎的時候已經無法和其它妻妾争寵了。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好不容易孩子出生了,要是再不保養身材,謹慎打扮去同其它妻妾較量一番,家中哪還有自己的地位,

加上古代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要是男孩還好,而孩子此時就像是一個“拖油瓶”,而孩子就交給乳母了,自己去和其它妻妾争寵,尤其是特大戶人家,當這種大戶大到一定程度,有幾十個妻妾的時候,這些妻妾可能時時刻刻都需要把争寵放在首位。

還有原因就是生母自身沒有母乳不足,

我們也知道古代的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大戶人家是有些看不起普通百姓的,而婚姻嫁娶也會找差不多的人家去成雙成對,比如皇家的公主很少有可能嫁給普通百姓的兒子,而皇家的皇子也很少有可能娶了普通百姓的女兒,大戶人家亦是如此,有時即使也想,但是同是大戶人家的圈子中人也會“冷嘲熱諷”,也還有其它等原因,導緻最終的結果就是強強聯合。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同時大戶人家的女兒從小也是嬌生慣養,可謂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在嬌生慣養的情況下,在加上古代的女性一般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缺乏運動,學習的都是琴棋書畫、外加女紅(就是針線活),還有三從四德等。我們可以看古代的女性軍人或者将軍是不是很少,有一個算一個是都很出名,比如我們熟悉的木蘭,因為在古代的大環境下女性就不應該抛頭露面。而大

戶人家的女兒更是如此,體力勞動很少,也就導緻大戶人家的女兒身體本來就嬌嫩,加上生完孩子更加虛弱,容易導緻母乳不足,不請乳母不行。

從以上紫陌叙述可以看出,古代大戶人家不雇傭乳母不行啊,大戶人家的夫人們哪有時間自己來喂,或因為身體不行。而奶娘在古代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當奶娘的大多家庭貧窮、地位低下,或者也有為了更大的利益,如皇室宗親的乳母,皇家可以看作是投資,而古代大多數的乳母隻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放下自己孩子去撫養他人的孩子,這也是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差别造成的一種社會舊俗。

為什麼古代大戶人家要雇奶娘?為何不願意親自去喂養孩子呢?

最後紫陌在這裡科普一下,寶寶吃母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母乳是安全無副作用的,因為母乳的溫度适宜并且衛生。還可以對寶寶的成長發育和抵抗力的增強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母乳是适合嬰兒生長發育最佳的營養品,母乳中含有免疫蛋白,可以提高嬰兒抵抗疾病的能力。而寶媽給寶寶吃母乳也有利于寶媽身體的恢複和預防一些相關的女性疾病。而母乳喂養也可以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希望對大家所有幫助。

大家對于古代大戶人家雇傭乳母怎麼看?對母乳喂養的選擇怎麼是否支援呢?下方留言交流。

文/曆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