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記者陳永報道中國女足亞洲杯奪冠,中國體育健兒在冬奧會上無限風光,這樣的時刻,恐怕中國男足唯一的想法就是:忘了我,忘了我。隻是,總會有人忍不住談及一下中國男足。其實,對于中國男足而言,他們也必然會再次回歸球迷視野,因為一個半月之後,他們就要出戰12強賽的最後兩場比賽,而在今年中期,他們還要出戰東亞杯。

中國男足路在何方?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話題。

1比3輸給越南之後,在随後較長的一段時間中,有關男足的話題基本上以羞辱為主,理智的分析似乎激不起一點浪花。

國足此次慘敗,其總結其實是需要從兩個層面展開的。其一便是中國足球的發展之路,這個其實是男足慘敗的真正原因,包括足球決策和管理體制、青訓等等,是“治本之道”。其二則是從男足備戰和比賽的層面進行分析,這是“治标之道”。

更确切來說,12強賽總體上的慘淡戰績,以及比賽中暴露的技戰術能力低下、比賽意識不足、适應不了比賽強度和節奏等問題,大都是中國足球發展的總體問題導緻的。不過,單單1比3輸給越南的比賽,更多層面的原因反而是國足自身的。

其中,國足自身的備戰和比賽方面,其實又涉及到多個層次: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其一是備戰的整體統籌問題,特别是國足和聯賽的統籌方面。聯賽連續兩個階段都是3天一賽,而國足全年無休的情況的确讓國足隊員身心俱疲,尤其是心理層面的疲勞,在中越之戰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大爆發,這是決策層面必須要全面反思的。

其二則是國足自身的備戰和比賽安排。這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客觀層面是換帥和磨合時間不足,而主觀層面,中越之戰中表現糟糕的恰恰是部分老隊員,這部分老隊員一直在國家隊長期封閉集訓和比賽,精神狀态極為糟糕,反而是一些新人鬥志更加昂揚,這或許也是國足在2月7日召入10名“新人”的原因所在。

其三可能才是最讓人無奈的:國足糟糕的戰績,包括連續2場比賽被日本隊打得體無完膚,以及最終1比3慘敗于越南,對于國足将士的信心是非常非常大的打擊,由此帶來的心理陰影可想而知。甚至我們可以這麼說,現有的這支國家隊,因為這一次重創,在未來已經不可能重新找回信心,重建在所難免。

其四,球員的鬥志問題。這一點恐怕也是讓人最頭疼的。當然,鬥志和上面所提及的信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球隊文化傳承的原因,有絕對實力的原因,也有備戰和臨場方面的原因。

最後,關于李霄鵬及其教練組,因為對越南的這一次失利,未來執教之路也變得無比艱難。是否繼續執教需要相關部門決定,但如果繼續執教,也需要對自身執教思路進行全面的梳理,要拿出讓球迷認可的新東西和新思路,這同樣也需要建立在球隊重建的前提之上。

總體而言,國足要想走出低谷,需要中國足球的全面發展,這絕非朝夕之間可以完成的,但在微觀層面,合理的舉措可以有效改善國足的困境。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一種可能性是:現有的這支國家隊,如果經過充分休息,是不是可以恢複戰鬥力呢?且不說球迷們肯定是不相信的,即便是足球從業者,包括教練組,恐怕都不敢輕易相信,盡管身體和心理層面都是可以恢複的,但信心卻不是那麼容易恢複的。

實際上,不管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以年輕化為方向的重建都是唯一的選項。可能球迷也說了,年輕化的重建就可以解決國足的問題嗎?當然不能。國足的戰績也不可能有實質性的反彈。但至少有一點,這些年輕人沒有心理層面的曆史包袱,打造一支敢打敢拼的國家隊,總是有一絲希望的。

短期方面是最後2場12強賽,以及年中的東亞杯。最後2場12強賽,如果沒有新人出現,估計球迷們都不願意再看國足的比賽了。此外還有年中的東亞杯——其實原本定于去年12月份舉行,但因為卡達世界杯決定改期到7月份舉行,中國是東道主。因為和聯賽的沖突,日韓正牌國家隊都不可能參賽,目前日本有意派出U21國家隊參賽,南韓則有意派出U23國家隊參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派出以年輕隊員為主的國家隊參賽,其二則是派遣U23國家隊參賽,作為亞運會的重要備戰。

中期方面則是2023年亞洲杯——2023年亞洲杯将于2023年6月到7月在中國舉行,屆時1989年齡段的球員已經34歲,從年齡規律上來講國足也有必要進行更新換代了。

至于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可能有些久遠了,屆時89一代的球員恐怕絕大部分都會退出曆史舞台。

是以,不管從國家隊目前尴尬的現實出發,還是從國家隊未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标來看,國足的年輕化重建恐怕都是唯一的選擇。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其實,有關信心、鬥志等氣質層面的問題,一句老話說:一隻獅子帶着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隻羊帶着一群獅子,是以,國足核心球員的選擇非常重要。其實,教練也可以影響球隊的氣質,但影響力和球隊核心球員的影響力還是有差别的,裡皮兩次怒而辭職的經曆就說明了這一切,世界頂級教練的裡皮,也被國足球員的表現觸怒,而且不止一次。

由此,國足重建的最大難點便清晰可見了:如何為國足尋找一名真正有上司能力的核心球員。如果一名球員無法完成這個任務,那至少也需要為國足尋找幾個中流砥柱,他們有能力、有影響力,也有足夠的職業态度,以此保證球隊基本的穩定和鬥志。

我們先來看一下理論上國足的重建架構。

在門将位置上,王大雷、劉殿座和顔駿淩目前分别是33歲、32歲和31歲,國足門将的更新換代目前是個問題,不過這三名門将2到3年内保持好的比賽狀态問題并不大,但門将位置的選擇,就未來看看,比賽氣質可能重于基本技戰術能力。

後防線,28歲的蔣光太基本成為國足的核心球員,22歲的朱辰傑也有着豐富的比賽經驗,而高準翼、吳少聰、童磊也頗有朝氣,此外中生代還有鄧涵文、王彤可供選擇。這條線上,同樣缺乏真正的精神核心球員。

中場中路,戴偉浚、嚴鼎皓目前呼聲較高,但他們目前一個剛剛上演國足首秀,另一個尚未為國家隊打過比賽,是以中路才是國足重建的問題所在,這和國足重建的最大難點即尋找有上司能力的核心球員同樣是一緻的。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吳曦的特點在于,就氣質而言他比較内斂,更重要的是,整個12強賽期間他打的都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位置。他更合适的位置不是防守型後腰,而是中前衛,可以發揮他跑動能力強、有較強進攻能力的特點,但國足實在找不到優秀的防守型後腰,隻能趕鴨子上架。

總體上,國足的中後場仍舊是重建的難點,其中中場的困難要大于防線的困難。

相比較而言,在進攻端,不管是邊路(邊前衛和邊鋒)還是中鋒位置,國足的選擇都相對寬裕,武磊、韋世豪、張玉甯、郭田雨,這些本土前鋒和邊鋒都具備不錯的能力,此外,吳興涵、劉彬彬、周俊辰等都是不錯的邊路球員。

至于目前國足主流的絕大部分老隊員,國足當然不能棄之不用,他們的能力仍舊是很強的,他們也有豐富的經驗,但對于國足而言,選擇他們的标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就是他們願不願意像年輕人那樣玩命和奔跑。

換句話說,盡管本文我們冠以“年輕化重建”的标題,年輕化是國足中長期的考慮目标,但年齡其實從來不是核心問題,态度才是關鍵,之是以用“年輕化”進行表述,原因就是,一些老隊員表現出的麻木和随波逐流的态度太讓人失望了,而一般來講,年輕隊員的态度一般都是沒問題的。

至于最後2場12強賽人員的選擇,建議所有全年無休的老隊員全部休假,也不必征召海外球員及巴西歸化球員。

國足重建,需要的不隻是年輕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