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惕“無所不能症”

警惕“無所不能症”

(本文來自我2008年的部落格,原文無修改。近期又有“無所不能症”的征兆,以此文警醒自己。)

近期工作極其繁忙,忙到來不及思考。因為偶然的原因打斷了工作狀态,才發現自己的心态隐隐有些問題。

“無所不能”症

解決問題的感覺會讓人上瘾,學術點講,正向回報。解決了一個問題,感覺不錯,解決了10個問題呢?做了一件事,感覺不錯,做了10件呢?1個人覺得你很行,10個人呢?1個月幹的不錯,1年呢?

持續成功的感覺會讓人感覺無所不能,任何在一段時間内持續取得成績的人都有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我最近正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走向這種感覺。這種感覺是可怕的,它會讓你為了“無所不能”而奮鬥。因為我“無所不能”,是以我要怎樣怎樣,我應該怎樣怎樣?因為我“無所不能”,是以增加工作量,我還能,獲得更多稱贊,增加工作量,我還能……。到最後,它就像一根始終套在頭上的繩索,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壓得你心力交瘁。

突然有一天,你崩潰了。最終你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你無所不能嗎?不是。長期以來對自己的肯定、形成的自負會被簡單的事實擊潰,“我不是無所不能”這一事實造成的自信心迷失可能會轉變為“我什麼也不能”。這将帶來長時間的混亂,甚至可能走向崩潰。

自我診斷

任一階段的成功都可能導緻下一階段的混亂。“無所不能症”産生于不知不覺間,有所能-感覺不錯-感覺很好-無所不能-有所不能-什麼也不能-有所能-感覺不錯。

1. 我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

感覺正好,說明你有機會成為“無所不能症”的患者。

2. 我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而且我應該解決所有問題或者應該做好每一件事

當什麼事情都加上應該2個字時,說明你已經是“無所不能症”的患者。應該讓你感到焦慮,應該給你極大的壓力。我應該做好?他覺得我應該怎麼樣?我應該幹好這件事?應該幫助他?你正在考慮是否應該更加努力的工作,以便于達成“無所不能”的目标。

3. 我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而且我應該解決所有問題或者應該做好每一件事,但是總是不夠理想,這讓我非常痛苦

“無所不能症”的中度患者,你已經在崩潰的邊緣。每天焦慮、痛苦,每天都是煎熬。“我應該是一個好丈夫”“你不是”,“我應該把這件事幹好”“沒幹好”“我應該是一個好上司”“你不是”“我應該拿下這個項目”“沒拿下”“這個項目我應該能做好”“沒做好”。頭腦裡面的争吵永不停止,讓你無法入眠;原有的工作還沒幹好,新的工作又壓上來。你馬上就要崩潰了,或許你已經崩潰了,因為你發現你什麼也幹不好了。

4. 曾經成功的人,我什麼都不能?我想幹的事情一樣也幹不好?

“無所不能症”的重度患者,你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呆了很長時間了。換個角度,或許應該恭喜你,因為你已經快康複了。

5. 我應該怎樣怎樣?但是好像一直沒做到,這讓我很焦慮

也許“無所不能症”的定義不夠完美,但你的症狀的确是“無所不能症”。“無所不能症”其實就是自己不能完成自己認為自己能夠做到的事而産生的精神症狀,其極度表現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種情況将導緻嚴重的後果。

6. 怎麼了?我還不是為了XXX才變成這樣的??

“無所不能症”外部表現的一種。這不是一個問題,我是為了公司、為了别人才變成這樣的。

解決“無所不能症”

“無所不能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發生後大家往往會尋找各種各樣的外部原因,并且長時間不能得到解脫。

1. 正确認識“無所不能症”

要解決“無所不能症”,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種精神症狀,真正的問題來自于我應該怎麼樣後的強迫症。這種強迫有時源于自己的虛榮心,努力保持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光輝形象,又因為光輝形象實際上的不能保持痛苦萬分。這個問題的解決隻能來自自己的改變,改變别人是解決不了的。準确的認識會大大減少發作時間。

2. 主動打破光輝形象

深呼吸,告訴自己2個事實并相信這種事實。首先,你認為的光輝形象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其次,即使有,你的光輝形象也已經被打破,你不過是穿着“皇帝的新衣”而已。

既然已經在裸奔,何不幹脆點。告訴自己,從零開始,建立光輝形象其實不是問題。

3. 為自己做事

為别人工作,為公司工作,為家庭做事,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應該做的。但是任何有責任感的人都不要忽略一個事實,如果不能拯救自己,怎能拯救别人,怎能拯救世界。是以做任何事前首先要保證自己,這是一種自私的态度,也是一種無私的态度。

不是我應該,我不應該為任何事負責。我能夠負責,我願意負責,這才是一種正常的心态。聽從自己心的聲音,隻做能夠、願意的事,而不是應該的事。尤其是不要被别人影響,你應該如何如何?請首先翻譯成我願意如何如何再說。

當你的工作生活變成應該,你已經失去了樂趣目标與方向,暫時停一下,去尋找那些你願意為之付出,能夠為之付出,給你帶來樂趣和成就感的事。對自己說,重新開始,我可以的!

關注中的“無所不能症”患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