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編譯

澎湃新聞獲悉,繼洛杉矶蓋蒂博物館後,2月11日“荷爾拜因:肖像捕捉”将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開啟,此次展覽由兩館共同策劃,展出30餘件荷爾拜因的繪畫和素描作品,這也是美國首次展出這位文藝複興藝術家如此數量的作品。

小漢斯·荷爾拜因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497/98-1543)是16世紀初最多才多藝和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肖像畫帶有耐人尋味的屬性,其對畫中人身份的視覺陳述,讓人看到了博學、奢華、智慧的文藝複興文化。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洛杉矶蓋蒂博物館展覽現場

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以标準四分之三視角的半身像,畢恭畢敬地出現在展覽入口,她是一位倫敦朝臣的妻子,高雅而沉着。她手中精巧的鍊子拴着一隻正在啃食堅果的松鼠;右肩後側,一隻椋鳥栖息于樹枝,仿佛在她耳邊低語。

在此,動物不僅是主人的寵物,更是藝術家有意圖的将物質性和象征性融合于作品中。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一位帶着松鼠和椋鳥的女士(安妮·洛弗爾?)》,約1526-2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荷爾拜因以色彩的細膩堆疊,華麗地表現着不同物體的質感。松鼠濃密的紅色皮毛、鳥兒光滑的羽毛、閃光的鍊子,與年輕女子濃密的白色皮草帽、整齊分開的細縷頭發、亞麻披肩、透明薄裙相映成趣,尤其露出的白色荷葉邊袖口,柔和又不失俏皮地點綴着畫面。

畫這件《一位帶着松鼠和椋鳥的女士(安妮·洛弗爾?)》時,荷爾拜因大約30歲,如同曆史上所有周遊歐洲各地尋找供養人的藝術家一樣,他需要以炫技的方式,向外行展示能力。

伊拉斯谟與荷爾拜因,文字與繪畫的交彙

1497年末(或1498年初),荷爾拜因出生于巴伐利亞的奧格斯堡,他的祖父、父親、叔叔和兄弟均在繪畫上有所建樹。他早年與哥哥去往瑞士巴塞爾,并在那遇見荷蘭人文主義哲學家伊拉斯谟(1466-1536),伊拉斯谟委托他為自己的諷刺作品《愚人頌》繪制插圖,他同時還為馬丁·路德翻譯的德語《聖經》繪制了插圖;1517年應邀到瑞士中部作畫,并順道意大利學習新的藝術形式。但他更渴望尋找到穩定的贊助人,為此,他帶着伊拉斯谟的推薦信去往英國。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約1532年,羅伯特·雷曼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伊拉斯谟對荷爾拜因的幫助是巨大的,都铎王朝的英國人癡迷于他,他的學說通過印刷機的發明被廣泛而迅速的傳播。盡管伊拉斯谟認為文字優于視覺形象,卻政策性地使用肖像畫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荷爾拜因筆下被書籍包圍和在桌前寫作的伊拉斯谟作為其視覺形象在整個歐洲傳播。将現實物質及其象征性完美結合,正是荷爾拜因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肖像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伊拉斯谟的支援對其商業的成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他後來晉升為都铎王朝國王亨利八世(1491-1547)的宮廷畫家。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終點,伊拉斯谟的雕塑》,約1532年,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成為宮廷畫家後,荷爾拜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描繪着倫敦的貴族男女,除了皮草、緞子、珠寶的渲染,荷爾拜因還将古典建築裝飾、精美的拉丁文金字、古代作家的名言融合于肖像中,以宣揚畫中人的财富,以及對古希臘、羅馬文化和意大利文學的了解。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康沃爾的西蒙·喬治》,約1535-1540年,法蘭克福施泰德博物館藏

在展覽中多幅肖像人物的手中抓着不同的物件,最為常見的是書本或折疊紙張。可見荷爾拜因對視覺與文字的關注,這也是他在英國廣受歡迎的關鍵。因為在英國漫長的曆史中,文字的力量通常勝過繪畫。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韋迪家族的一員》,1533年,柏林國立博物館藏

象征意義,通過符号識别身份

通過對象征意義的研究,學者們進一步解讀《一位帶着松鼠和椋鳥的女士》。其中頑皮而勤奮的松鼠是理查德·洛弗爾(Richard Lovell)家族的徽章,是以畫中身份不明的女子被認為很可能是理查德·洛弗爾的妻子,在其誕下一子後,理查德·洛弗爾委托荷爾拜因為她畫了這幅肖像。而椋鳥(starling)也有雙關之意,其讀音與諾福克(Norfolk village)的東哈林(East Harling)相似,洛弗爾的莊園就位于東哈林。

是以,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并不是唯一一個在作品中玩弄諧音梗的藝術家,在杜尚之前五百年,荷爾拜因就在安排了在安妮耳畔低語的鳥,在視覺形象中嵌入聽覺語言。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亨利·霍華德,薩裡伯爵》,約1532-1533年,色粉筆和墨水,英國皇家收藏

通常荷爾拜因在畫肖像之前,會用色粉筆和墨水精确地構架人物造型,并以微妙的神韻诠釋人物個性。但高科技成像研究顯示,在為《一位帶着松鼠和椋鳥的女士》添加動物之前,這幅作品幾乎已經完成,荷爾拜因通過構圖的巧妙調整,以達到可能是贊助人在最後一刻提出的要求。畫中的寵物松鼠不僅代表了家庭,也炫耀着擁有家族徽章的上層階級身份。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托馬斯·克倫威爾》,1532-1533,紐約弗裡克收藏館藏

荷爾拜因還為每位畫中人量身打造精美的畫面空間,這很可能是在他們協商後制定的——書、檔案、寫有位址的信件,圍繞在肖像周圍,精心挑選和逼真渲染的物品,表明各自的興趣、等級和地位的不同。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坦塔羅斯(希臘神話宙斯之子)》,水彩附金色浮雕,1535-1540,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除了肖像畫外,荷爾拜因還設計過精美的裝飾圖案供技藝精湛的金匠制作。在那個以裝飾識人的時代,貴族和富人以佩戴委托制作的珠寶彰顯自己的品位和學識。荷爾拜因設計有複雜的吊墜、印有格言的徽章、黃金琺琅書籍封面、裝飾扣等,展覽也展出了這些與繪畫有一定聯系的物品,它們共同闡述着藝術家工作方式,并讓人看到荷爾拜因的肖像畫不僅僅是将所見事物直接記錄,而是把不同時間下的物件組合在畫面中。相較展覽中揚·戈薩特(Jan Gossaert,約 1478-1532)、昆汀·梅蒂斯(Quentin Metsys,1466-1530)等同時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更能感受到各自的不同。

蓋蒂博物館所藏《激情的寓言》從另一個角度講述荷爾拜因肖像畫的創作背景。畫面中,疾馳的白馬載着身穿傳統長袍的騎手飛奔,配合奢華的畫框,诠釋着“文藝複興之父”彼特拉克(1304—1374)關于追逐欲望的詩句。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激情的寓言》,約1532-1536 年,蓋蒂博物館藏

這是荷爾拜因作品思維中圖像和語言交彙的又一個例子。人類欲望的力量也解釋了緣何文藝複興時期的肖像畫作為主要的藝術題材蓬勃發展。畫中人也試圖展示出了巨大的财富和維護權力的階級意識。

在其他肖像畫中,荷爾拜因将複雜的金線編織到虔誠的“吉爾福德夫人”的精緻頭飾中,為其創造了名副其實的光環。一條條線條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勾勒出令人驚歎的真實感。她的丈夫是亨利八世的審計長,是少數能夠負擔得起荷爾拜因傭金的人之一。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吉爾福德夫人,瑪麗像》,1527年,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無情的朝臣《理查德·索斯韋爾》(Richard Southwell)的全黑裝束、斜襟紐扣和伸出的金色珠寶彰顯了嚴肅性。他雙手合十、眼光聚焦前方,一本正經地坐在一堵華麗的綠牆前,這堵牆與他的黑色衣服一樣令人生畏。但是,霍爾拜因也很喜歡用天藍色的平面背景,讓人感覺畫中人占據着天地,又似乎在輕聲而堅定地說:“别惹我。”

荷爾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學與奢華的文藝複興

荷爾拜因,《理查德·索斯韋爾》,1536年,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藏

荷爾拜因以肖像畫記錄了文藝複興時期的奢華與智慧,名人學者、富商巨賈和英國朝臣在他的筆下獲得了強烈的存在感和具體性的印象。雖然英國國家美術館所藏最為标志性的荷爾拜因畫作《大使》,并沒有到美國展出,這件作品的缺席完全在情理之中,因為它太脆弱了。同樣脆弱的還有人類本身,1543年冬日,肆虐倫敦的瘟疫帶走了45歲的荷爾拜因,聯系當下,讓人感慨。但在疫情背景下,展覽能彙聚近20件來自美國和歐洲主要博物館的荷爾拜因油畫已是一個奇迹了。

注:本文編譯自《洛杉矶時報》克裡斯托弗·奈特(CHRISTOPHER KNIGHT)關于展覽的評論和蓋蒂博物館網站,展覽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将持續至5月15日。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