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帶火一批外國産品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吳倩 趙覺珵】冰墩墩“一墩難求”、雪場人氣高漲、開幕式上的羽絨服同款瞬間賣空……北京冬奧會徹底激發帶動了中國潛力巨大的冰雪運動市場。面對“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釋放出的紅利,從運動裝備到雪場内的專業裝置惠及國外廠商,而國外廠商也紛紛将目光投向中國,希望從中挖掘出全球冰雪産業新的增長極。

覆寫中國大部分冬季度假勝地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衛東近日透露,中國共有654塊标準的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年北京申報冬奧會時增加了317%和41%。迅速增加的冰雪場地也意味着大量的基礎設施和裝置需求,例如造雪機、纜車等。

作為冰雪運動發展時間較長的國家之一,奧地利與中國企業在雪場建設方面已經開展不少合作。奧地利國家旅遊局亞洲區負責人伊曼紐爾·雷納-特裡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大部分冬季度假勝地都配備有奧地利制造的纜車,奧地利專家為中國滑雪場的開發提供建議,奧地利靠近阿爾卑斯山的城市薩爾茨堡和曾舉辦兩屆冬奧會的因斯布魯克,也是疫情前中國遊客冬季旅遊的目的地。

奧地利多貝瑪亞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纜車制造商,該公司共有14條索道在延慶和張家口營運,其中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提供全部9條架空索道的技術和裝置。多貝瑪亞中國總經理李豔秋表示,伴随中國冰雪經濟的發展,中國冰雪企業也在不斷成長壯大,希望能夠充分與本土企業加深合作,在服務景區、雪場以及城市交通方面擁抱更廣闊市場。

總部位于意大利的天冰公司為北京冬奧提供造雪裝置和自動化系統。天冰張家口分公司總經理皮爾保羅·薩盧索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形容稱,“我們從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受益匪淺”。

“求同款”

4日晚的北京冬奧開幕式驚豔全球,各國運動員入場時穿着的服裝也随之走紅,掀起一波搶購熱潮。除本土企業安踏及旗下的始祖鳥、迪桑特、斐樂等品牌外,美國隊穿的拉夫·勞倫、德國隊的阿迪達斯等品牌也因各具特色而被許多消費者“求同款”。在這場“冬奧羽絨服展銷會”上,首次亮相奧運會的時尚運動品牌lululemon更是受到消費者青睐,其加拿大官網幾度崩潰,多款産品迅速售罄,甚至還引發了一波“求代購”的熱潮。

北京冬奧不僅帶火“同款”服裝,也為各國滑雪、滑冰裝備企業帶來巨大商機。阿裡巴巴近日釋出的《虎年春節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四,天貓滑雪裝備同比增長超180%,冰上運動相關品類增長更是超過300%。

中國消費者對冰雪裝備的需求雖然在冬奧期間被徹底點燃,但此前的快速增長趨勢已十分明顯。路透社稱,冬季運動服裝和裝備制造商一直在争先恐後地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美國專業滑雪運動品牌SPYDER、瑞士運動品牌KJUS和戶外用品品牌Mammut、比利時滑雪服裝品牌Templa等,都是過去兩年進軍中國的品牌。

分析認為,除運動裝備外,北京冬奧在基礎設施、服務、科技、綠色發展等領域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機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北京冬奧會不應該隻是一陣熱潮,它的影響将會推動中國冰雪市場和冰雪産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1萬億元市場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随着歐洲冰雪産業的發展速度逐漸下降,中國成為相關國際企業的希望和未來的主要銷售市場。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7日報道稱,由于人口衆多以及中産階層不斷擴大,中國冰雪市場正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目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每年新增幾十個滑雪場,人們對滑雪用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從長期來看,中國有朝一日或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滑雪用品市場。

據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大陸冰雪産業總規模将達到1萬億元。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釋出的《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預計中國冰雪産業的規模将超過1萬億元,在整個體育産業中占比接近1/5。

白明表示,中國人常說“冰雪運動難出山海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冰雪運動、冰雪産業的确受到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制。但随着群眾生活水準的提升,消費差異化開始出現,近年來冰雪運動市場的規模明顯擴大,再加上北京冬奧的催化,将為全球帶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經濟學家田雲則認為,北京冬奧會也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疫情陰霾的情況下,激發了全球對中國作為世界經濟主要增長引擎的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