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30部經典著作

作者:lydia愛書影音
解讀30部經典著作

《一本書讀懂30部人文社科經典》,在這本書裡三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優秀讀書人帶領讀者走近30部人們耳熟能詳但未必讀過或者未必能讀懂的經典人文社科著作。這些著作分屬于各個領域,比如哲學領域的《悲劇的誕生》、教育學領域的《愛彌兒》、經濟學領域的《國富論》等。不知道你們都讀過幾本?或者讀懂過幾本?在我看來本書有兩大作用,一是對于你沒有讀過的書,可以通過解讀了解其中是否有你感興趣的知識點,二是對于你讀過的書,可以通過作者的系統梳理對知識點進一步回顧複盤。

本書中對于經典作品的解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核心思想及關鍵詞等。通過這樣的解讀結構可以将作者的生活環境及作品的來龍去脈了解得十分透徹。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是以然”。

解讀30部經典著作

在這裡試舉兩例,以便大家了解本書的架構。第一部是我還未曾讀過的《愛彌兒》。讀者以“《愛彌兒》:兒童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為題對這部作品進行了解讀分析。從解讀中看出這部作品的誕生存在必然性又有着沖突性。盧梭的童年有着冰火兩重天的經曆,在10歲之前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而且跟着父親閱讀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經典著作。但是10歲之後,父親因為糾紛跑路,盧梭一下子從蜜罐掉進了冰窟窿,他被學徒的師傅虐待,繼而四處流浪,16歲時就被大他12歲的華倫夫人包養。從這個角度來看盧梭能夠寫出《愛彌兒》這樣的兒童教育作品十分合乎情理,他的童年沒有被正确對待過,他将這樣的理想寫入了文學作品裡。但是他在寫作這部作品的時候有一個背景是讓人無法了解的,那就是他将自己的5個孩子悉數送進了福利院。也許真的是窮困所逼吧。但是《愛彌兒》這部作品力主将孩子當作“自然人”來對待,這樣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十分寬容和先進的。

另一部是我讀過但是并未完全讀懂的《悲劇的誕生》。尼采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哲學家。在這篇解讀中作者使用了“浪漫還是癫狂,這是個問題”的副标題。提到尼采也有很多人會稱之為瘋子,在《悲劇的誕生》這部作品裡,更是凸顯了尼采天馬行空的哲學思想。解讀中說道,本書的研究核心是“什麼才是悲劇精神”。作者認為,所謂的悲劇精神是勇于面對現實的日神精神與可以逃避現實的酒神精神的結合。文中說道:“在尼采看來,日神和酒神就像是一男一女,彼此交合才能孕育出偉大的藝術境界……”将日神和酒神比作男女的說法我在《悲劇的誕生》這本書裡倒是沒有讀出來,這個觀點使我對此書的了解更加直覺了。

正如卡爾維諾所說:“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的确經典應該是值得反複閱讀的。但是因為時間限制,很多時候即使閱讀經典,我們也是走馬觀花、囫囵吞棗,是以從今天開始,以本書為契機,讓我們來重讀、細讀經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