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春節檔中當之無愧的大赢家,就非《水門橋》莫屬,加上前作,綜合票房已經達到了86億,而距離《水門橋》首映才過去了9天時間,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這部打破無數影壇紀錄的佳作,一定會突破百億大關。

有意思的是,上映之前,本以為張藝謀的新作《狙擊手》将會是《水門橋》最大的競争對手,但如今看來,3億與29億的票房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兩者之間毫無可比性。
那麼,《水門橋》究竟有何魅力,能夠讓它再續前作的佳績?
除了演員陣容豪華、戰争場面宏大、故事背景真實之外,片中的種種細節鋪墊也尤為重要,它們使得整部影片的劇情更加飽滿,人物色彩更加豐滿,如同将觀衆帶入了真實的戰場中。
雷公的護目鏡
上一部《長津湖》中,雷公為了掩護戰友犧牲,護目鏡也傳承到了伍萬裡的手上,在奔赴水門橋時,也隻有他一人有這樣的裝備,面對敵機轟炸,這副護目鏡更是為萬裡抵擋住了兩顆子彈,冥冥之中似乎就是雷爹在保護他。
平河咬手指
第二次炸橋計劃開始實施後,狙擊手平河趴在管道上,鏡頭給到他時,細心的觀衆發現,平河竟然在咬手指。其實,這并非是演員跳戲,而是刻意為之,要知道,在極度嚴寒的環境下,狙擊手的手指一旦凍僵,精準度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緻命失誤,是以,平河把手指放進嘴中,就是為了能在開槍時更靈活。
平河萬裡相視一笑
當平河向萬裡描述完百裡的犧牲細節後,兩人也是以更加釋懷,萬裡也表示,七連的戰士都是他哥,這也間接說明,他是真正融入到了這個集體中,與當初入伍時的格格不入形成了巨大反差。
伍千裡的新房規劃再也沒有出現
在上一部中,伍千裡曾頻頻向雷公講述自己的新家規劃,但随着戰鬥打響,《水門橋》從頭到尾,他也沒有再提一句,或許伍千裡心中明白,接到奔赴水門橋任務的那一刻,對自己來說就是一條不歸路。
伍千裡不會用英文說“投降”
當伍千裡隻身一人來到水泵房外時,曾俘虜了一隊敵軍,但他想讓對方放下武器投降時才發現,自己壓根不懂用英文該怎樣形容,要知道,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長期交戰,幾個簡單的英文還是會說的,也友善與俘虜交流,但在他們的英文字典中,壓根沒有“投降”兩個字,這也展現出了我軍戰士勇猛無畏,流血到底的精神。
梅生的手表畫了3道紅線
在制定完第三次炸橋計劃後,梅生将手表交到了萬裡手中,那個年代,很多人見都沒見過,從小在魚排上長大的萬裡更是如此,梅生為了讓他能看得懂時間點,這才畫上了3道紅線,每隔15分鐘吹一次魚鷹哨。
戰士集結,向着家的方向敬禮
當太陽升起後,七連、九連剩餘的戰士抱着視死如歸的心态,向着家的方向敬禮,并大喊着祖國萬歲,這也間接展現出,為何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戰士們還要一次次沖鋒,因為當他們轉身面向敵人時,身後就是四萬萬同胞。
枯樹上的紅圍巾
影片結尾,陸戰一師順利通過水門橋,但就在不遠處的枯樹上,出現了一條耀眼的紅圍巾,這絕不僅僅是挑釁,而是在向他們宣告,哪怕戰鬥到最後一人,也将抱着必死的信念殊死一戰,這種無畏的精神是敵人所不具備的。
老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水門橋》之是以成功,絕不是單方面原因,演員對細節的創作以及導演的把控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大場面更直擊人心。
對此,網友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下方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