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小長假剛剛過去,很多人仍沉浸在過年的氛圍中。
在古代,人們稱春節為歲朝。《後漢書·周磐傳》:“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李賢注:“歲朝,歲旦。”
作為中國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洋溢着辭舊迎新的喜悅。讓我們透過那些泛黃的古畫,回味古人過年又有着怎樣的景象?
明朝李士達《歲朝村慶圖》

(圖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局部圖
畫中描繪了村莊歲朝繁忙、喜慶的升平景象。遠處山巒起伏,松柏枝幹蒼勁有力,房屋點綴在河道兩旁。村中人家,長者訪友宴飲,言笑晏晏;孩童有的嬉笑着燃放鞭炮,有的邊走邊敲着鑼鼓,玩得不亦樂乎。男女老少,身姿各異,神态生動,全無刻闆之姿。
畫中一名童子懷抱插着梅花的花瓶,進獻給手持如意的老者,寓意着新歲吉祥如意的開始。最為特别的是,整幅作品全用手指沾墨繪就,别有一種蒼茫古雅的趣味。
清朝《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乾隆帝繼承皇位後,每遇漢民族曆代相承的傳統節日,都會在皇宮中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歲朝這一天,他會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在宮苑内點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
這幅畫由中西畫家共同創作完成。擅長人物肖像寫實畫的郎世甯畫乾隆帝像,中國畫家沈源、周鲲、丁觀鵬等人畫小童、房舍、樹木,中西方繪畫藝術的有機交融,渲染出了皇家歲朝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乾隆慈祥的目光、溫柔的舉止,更顯現出他身為帝王之外,作為普通家長的一面,畫面充滿無限的愛意與溫情。
明朝朱見深《歲朝佳兆圖》
明代以前,懸挂鐘馗像是年節時一項重要的風俗活動,用以驅鬼辟邪。畫中鐘馗緊盯着飛來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頭;小鬼雙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盤,寓意“百事如意”。
畫幅上有明憲宗朱見深禦題:“柏柿如意。一脈春回暖氣随,風雲萬裡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清朝吳昌碩《歲朝清供圖》
從宋元開始,“歲朝清供圖”就是歲末年初畫家們應景的題材,清供的内容一般是寓意與諧音吉祥的瓜果花卉,除了增加年節氣氛還有祈福之意。
吳昌碩以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諸品組合,筆法隽逸灑脫,極具清逸雅淡之氣。畫面左上角自題:“歲朝清供。歲朝寫案頭花,象古人所作歲時物之遷流也,茲拟其意。乙卯歲寒吳昌碩。”
一幅幅畫卷,凝聚着人們新年迎新、祈福的美好願望。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揚帆起航、逐夢前行。
來源: 故宮博物院官網
本文部分圖文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我們将在24小時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