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入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一個個創新陣地、一場場動情宣講、一次次暖心服務、一件件惠民實事……讓黨的光輝曆史和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新風吹遍三台每個角落。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三台縣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紮實推進,突出實踐特色、豐富載體形式,真正做到了學深悟透見行動,全縣人民以高品質發展縣域經濟,高水準推進強縣富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三台而努力奮鬥。

□李勝 劉玉明

1 發揮“頭雁效應”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中央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後,三台縣第一時間學習傳達精神、制訂方案、動員部署、啟動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相關縣委常委為副組長的中共三台縣委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暨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組建黨史學習教育縣委巡回指導組8個。各部門鄉鎮均成立上司機構、組建工作專班,制定系列工作方案,有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全覆寫、零盲區、深到達。

三台縣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市委八屆二次全會、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及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黨史學習教育的核心内容,緊扣會議精神,成立宣講志願隊,深入企業、村社、學校、機關等地,掀起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的熱潮,推動全會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凝聚起推動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磅礴力量。

以“學”為先,學史明理,固本立根。縣級上司幹部以上率下,發揮“關鍵少數”作用,通過集中教育訓練、網絡教育訓練、自主教育訓練等方式,全縣6萬多名黨員幹部以不同形式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集中學習150場次。13位縣委常委班子成員深入基層宣講13次。全縣70餘名鎮鄉(部門)主要負責人深入本部門本行業開展專題宣講。組建本級宣講隊伍180餘支,深入到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1000餘場次。全縣各級各部門開展集中教育訓練735場次、專題輔導教育訓練819場次、專題讀書班352次、中心組理論學習224次、“三會一課”2470次、主題黨日活動1246次、專題黨課618次。

2 用活紅色資源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作為紅色資源大縣,三台是川陝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放前川北黨組織重要活動區域,也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四川黨組織上司人劉克諧、抗戰時期四川省工委書記鄒風平的故鄉。

三台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的曆史、宣傳黨的曆史,用百年黨史鼓舞鬥志、明确奮鬥方向。各級各部門通過主題黨日活動等,先後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到抗戰遺址“牛頭山”防空洞、川北工委秘密交通聯絡站、中共潼川特區秘密聯絡點、張天漢烈士墓、三台軍史館、七一國小黨史陳列室等地,讓黨員幹部現場學黨史,追尋紅色初心。

為創新服務全縣黨史學習教育,三台縣檔案館系統梳理館藏中的三台紅色文化資源,利用豐富館藏先後編印《三台抗戰史話》《梓州鈎沉-檔案中的三台曆史》《小城大學-東北大學在三台》等書籍。用檔案史料反映紅色曆史,從文字中感受紅色歲月,為廣大幹部群衆了解張天漢、鄒風平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提供檔案支撐。據了解,全縣打造紅色交通站、三台縣革命曆史展覽館、縣人民法院黨建家園等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點12處,開展現場教學2000餘場,閱聽人50餘萬人次。

同時,通過優化陣地資源,傾力建構“千角百屋十點一平台”一體化黨史學習教育體系。縣級各部門、各鎮鄉、各中國小等機關企事業機關收集整理購置系列指定學習材料和省市縣紅色書籍,開辟專門“紅色讀書角”1300餘個。全縣383個村、79個社群将農家書屋資源進行歸類整理,開設專門的“紅色小書架”462個。利用官方媒體權威高、覆寫廣、影響大的優勢,在直播三台APP上開辟“黨史雲宣講”平台,将系列重要講話、重大史料、重要宣講視訊展示在平台上,友善全縣黨員幹部群衆随時随地學。

3 豐富形式載體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

學習教育的同時,三台縣注重講活曆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搞活教育形式,生動鮮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方式方法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衆、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結合三台縣實際,各鎮鄉(部門)采取基層黨員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鮮活”起來、“生動”起來。與優秀傳統文化、重大節日、重大政治生活深度融合,在文藝表演、農耕文化體驗中講述黨帶領人民艱苦奮鬥的光輝曆程,組織開展“學百年黨史,做先鋒典範”等主題演講200餘場次。整合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千人剪紙、萬人快閃、全民閱讀、文藝調演、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5000餘場次,創作展出文獻實物500餘種、藝術作品1000餘個,閱聽人50餘萬人次。

4 為群衆辦實事推 動黨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進基層治理……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三台把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從群衆看得見、摸得着、見效快的事情做起,用心用情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形成了幹部帶頭、黨員争先、群衆滿意的生動局面,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民生,一頭連着高品質發展,一頭連着高品質生活。全縣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便民利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6個方面,通過調查問卷、開座談會、實地檢視等方式精準調查民意,确立辦實事項目100個。實施1個縣上司牽頭,縣級部門、鎮鄉、村社群3級負責的“1+3”推進機制,32名縣上司牽頭的52個重難點項目定期報進度。截至目前,全縣152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完成。

在“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縣、鄉鎮兩級人大代表持續深化“三聯”工作,大力實施“進千戶訪百村走十企解一難”的“千百十一”行動,全縣近2000名人大代表走村入戶、去園入企,察民情訪民意,排查梳理“急難愁盼”問題1200餘個,現已全部解決落實到位。389名政協委員按照“五個一”履職要求,圍繞企業發展、實施低碳經濟戰略以及群衆住房、城鄉就醫、醫藥衛生、食品安全、教育等20個課題調研40餘次,形成調研報告30份,為縣委、縣政府提供重要決策參考。同時,還在完善投資、财稅、土地、金融配套政策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全縣2543個鎮村黨組織5萬餘名黨員幹部積極參與“我為鄉村振興獻一計”主題活動,提出可複制、可推廣意見、建議200餘條。37個縣級部門黨組織10000餘名黨員幹部結合行業特點開展“我為現代服務業、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發展獻一計”主題活動,提出可用金點子、好計策500餘條。

為有效提升黨員志願服務品質,發揮好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全縣各級各類黨組織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2175支,結合“我為群衆辦實事,我為發展想辦法,我為社會作貢獻”實踐活動,20餘萬名志願者深入村社、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敬老院等城鄉基層,開展防疫防汛、環境整治、鄰裡互助、關愛老弱病殘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5571場次,參與關愛行動5634人次。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