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場揭秘|谷愛淩點贊的“最好跳台”,藏着什麼秘密?

“這是我滑過最好的跳台。不隻是我,所有運動員都說這是他們滑過最好的場地。”2月8日,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金牌得主谷愛淩對北京日報用戶端記者表示。

谷愛淩點贊的“最好跳台”,位于首鋼園。大跳台的坡度和雪面舒适度,都讓谷愛淩印象深刻。這背後究竟藏着什麼?首鋼滑雪大跳台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揭開了謎底。

賽場揭秘|谷愛淩點贊的“最好跳台”,藏着什麼秘密?

“最好”評價讓人鼓舞

“我們一直相信,建築是給最終的使用者服務的。聽到來自這麼令人欽佩、陽光樂觀、青春綻放的金牌運動員的評價,我們非常受到鼓舞。”張利表示,體育場館的“美”,展現的是競賽本身的運動之美。而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評價,是對體育場館在競賽使用狀态下,最權威的判斷。

也正因為如此,首鋼大跳台在設計之初,就專門訪談過大批運動員。目的就是,希望聽到專業人士的具體需求。“他們認為什麼樣才是最好用的大跳台、怎樣設計更好、他們會在意哪些,我們都有吸納……”

多因素提升現場體驗

賽場揭秘|谷愛淩點贊的“最好跳台”,藏着什麼秘密?

“場地搭建的度數是非常好的,感覺很不錯。”谷愛淩為何會有這樣的體驗呢?

張利介紹說,對運動員來講,感覺的最主要坡度是助滑道的坡度。“起跳前做所有準備都在助滑道,這決定了所有準備狀态所能達到的程度。首鋼大跳台的助滑道坡度是37.8度。這是由國際雪聯的專家計算而來的。”張利表示,相比于此前的一些跳台,首鋼園中建設的這個永久跳台,坡度控制更為精确、助滑道更寬、落差更大,是以對運動員有更好的加速準備和體驗。

另一方面,主要是首鋼大跳台所處的環境和多元素融合的“作用力”。“人在感覺空間時,會受到對周邊所有景物認知的影響判斷。”張利分析說,首鋼大跳台朝向群明湖,跳台周邊工業遺産所擁有的整體環境,都對運動員心理有不一樣的刺激。“從跳台的斜行電梯一出來,周邊的各種工業遺産就在腳下,眼前雪道通向的也是工業遺産環境。助滑下坡中,對他們會是很興奮的體驗。”

“舒适不結冰”的原因

賽場揭秘|谷愛淩點贊的“最好跳台”,藏着什麼秘密?

而谷愛淩所言的“場地舒适不硬,不怎麼結冰”,張利也給出了分析解答。他認為,背後主要原因是溫度、場地結構等方面的差别。

“谷愛淩此前參加的一些比賽,不少時候是在山裡,風大且相對較冷。但首鋼大跳台在城區,溫度比較高,這是有差别的。張利說,特别是比賽安排在上午,太陽能以較大傾角照到雪面上,“雪面軟、粘性大,運動員會喜歡。”

第二個因素,是首鋼大跳台本身的建築結構是永久結構,比以前類似比賽的臨時結構更加穩定。“整個大跳台在一百多米的水準長度内實際上隻有四個支撐。”張利說,可以把首鋼大跳台想象成一座橋梁。競賽時,“橋”上區域“從震動的感覺上來說,穩固且有彈性,就不會顯得那麼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