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文/觀察者網 呂棟】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2月8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微網誌上發文稱,該公司正式組建高端化戰略工作組,在“三年手機銷量全球第一”戰略牽引下,小米産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國産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

實際上,在華為手機因為晶片逐漸失去存在感後,國産廠商都想搶食華為讓出的高端市場蛋糕。但過去兩年無論是OV還是小米,均沒有呈現強勢的競争力。上個季度,蘋果手機時隔六年再成中國出貨量第一,且在高端市場佔有率猛增至約80%。很明顯,華為讓出的市場空間,幾乎都被蘋果收入囊中。

如果借鑒華為沖擊高端的經驗,自研晶片無疑是關鍵一步。但目前國産手機廠商自研晶片尚無明顯進展,高端産品全部采用美國高通的處理器。這導緻國産手機的競争點集中在影像系統上,缺乏差異化優勢。就在不久前,小米還和聯想旗下摩托羅拉在微網誌上争搶高通新一代晶片的首發,這一幕讓網友感到既滑稽又汗顔。

有市場分析師向觀察者網指出,對于小米來說,超越蘋果必須邁過兩座大山,一座是産品的大山,小米近年來有很明顯的進步,這一點有目共睹,但是和蘋果産品相比,在軟硬體上仍然有不小差距。另一座是品牌形象的大山,一直以來,小米在很多人心目中“高成本效益”形象差不多已經固化,而蘋果則是全球高端品牌,二者落差極大,想要人們改變這種印象認知很難,甚至比産品層面超越蘋果更難。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雷軍在小米12釋出會上

野心與差距

據雷軍微網誌,2月8日下午,小米集團舉行高端化戰略研讨會,正式組建高端化戰略工作組。該公司稱,将堅定不移推進高端化,不僅要做到三年手機銷量全球第一,而且産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國産高端市場佔有率第一。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雷軍微網誌截圖

這不是雷軍首次提出要對标蘋果。

在去年12月底的小米12釋出會上,雷軍曾提出兩個“小目标”引發熱議,其一是小米品牌手機三年内實作銷量全球第一,其二就是“正式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他當時還坦言,“國産手機就是應該有這樣的勇氣,為什麼不去比一下呢?一比較,大家可能會發現國産手機的實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強很多。”

獨立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觀察者網指出,創立之初,小米走的是高成本效益路線,說直白一點就是低端化路線,這個戰略在企業創立之初有利于企業生存,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這個戰略的弊端就逐漸顯現出來了,逐漸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拖後腿因素,是以戰略必須轉型,不轉不行。

他還提到,小米提出挑戰蘋果,除了必須向高端轉型這個因素之外,也有營銷層面的考慮,因為雷軍深知,這是一個抓眼球的話題。如果将目光再放高遠一點,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發展到今天,在科技層面必須逐漸突破跟随戰略,否則處處受制于人,小米新目标的提出,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即使三年後小米挑戰蘋果的目标沒能實作,對其品牌形象也能形成提升。

從時間線來看,小米手機的高端之路在2020年初小米10釋出時便已開啟。彼時,國内高端手機市場尚處于華為和蘋果雙寡頭的統治之下。IDC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内高端手機(4000元以上)總銷量2350萬台,華為以44.1%份額位居第一,蘋果以44%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二。小米雖然緊随其後位居第三,但需要和OPPO、三星等廠商争奪剩下約10%的份額。

此後,華為手機因晶片問題遭到重挫,國内高端手機最大玩家逐漸淡出市場,這對緻力于沖刺高端的小米無疑是巨大機會。但很遺憾,國産廠商并沒有把握住機遇,最終吃飽的仍然是蘋果。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四季度,蘋果在其新品iPhone13系列強勢表現帶動下,在5K以上高端市場獨占鳌頭,其份額由2020年的48%大幅增長至75%,搶占了原華為高端市場佔有率。

即便從整體市場來看,iPhone也無出其右。Canalys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四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2150萬部,同比增長40%,市場佔有率25%排名第一,這也是蘋果時隔六年後再次成為中國市場單季度第一;小米出貨1350萬台排名第四,出貨量同比增長10%,但增速遠遠落後于蘋果。

“蘋果在整體零售市場頹靡的第四季度,出其不意調低新産品系列的上市價格,很大程度刺激了換機需求。同時高端市場強勁對手的缺位也成就了蘋果本季度破紀錄的表現。” Canalys分析師Toby Zhu向觀察者網表示,“這代表着國内高端市場需求依舊強勢,高端消費者受經濟形勢不确定的影響也較低。”

在這樣的攻守之勢下,對标3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雷軍的勇氣可能與一份報告有關。2021年7月,Canalys資料顯示,小米手機首次以17%的份額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這被雷軍視為小米發展史上的重大裡程碑。随後,雷軍在年度演講中提出,小米手機要站穩全球第二,三年做到全球第一。

但現實十分殘酷。随着iPhone13系列手機新品全面下調價格銷售,小米全球第二的位置很快就被反超。據Canalys資料,2021年四季度,蘋果重奪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市場佔有率為22%;小米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為12%,落後前一名三星8個百分點,領先後一名OPPO僅3個百分點。

而且,小米落後的也不僅是出貨量和售價,在産品毛利率上也不如蘋果。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綜合毛利率18.3%,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12.8%;同期蘋果整體毛利率為42.2%,其中iPhone、iPad、Mac等各類硬體産品毛利率為34.3%。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圖源:Canalys

國産高端,任重道遠

有市場調研機構預計,2022年全球最大的高端手機市場依然是中國,中國将貢獻全球30%的500美元以上産品出貨量。對手機廠商來說,在高端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不僅意味着将在供應鍊的創新技術和原材料供應上擁有優勢,甚至在管道合作上也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由于蘋果是高端手機的标杆,想對标蘋果的也不止小米一家。2021年9月,榮耀終端CEO趙明表示,蘋果非常優秀,榮耀未來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能夠開發出比肩和超越蘋果、華為的産品。

對蘋果來說,自研晶片以及豐富且具備粘性的iOS生态系統是iPhone重要且獨特的護城河。而複盤華為手機的崛起之路,自研的麒麟晶片對其從安卓陣營中脫穎而出,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點來看,國産手機想要沖刺高端,自研晶片必不可少。

早在2017年初,小米就釋出過自研晶片澎湃S1,這是一顆采用台積電28nm工藝的手機SoC,但由于性能等原因在市場上沒有激起太大波瀾,此後澎湃晶片存在感幾乎消失。直到2021年3月,雷軍拿出一款自研ISP影像晶片,曾被搭載于MIX Fold折疊屏手機;2021年底,小米再次推出自研充電晶片澎湃P1。

耐人尋味的是,日前微網誌上有網友質疑澎湃P1晶片并非小米自研,而是從外部購買。2月8日,上海南芯半導體專門釋出說明稱,澎湃P1晶片為小米自研設計、南芯半導體代工,傳言與事實完全不符。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網傳圖檔

小米之外,OV也在自研晶片上動作頻頻。2021年9月,vivo釋出首款ISP影像晶片vivo V1,有傳言稱這款晶片采用的是台積電12nm工藝;同年12月,OPPO釋出首款影像專用NPU晶片——馬裡亞納 MariSilicon X,采用台積電6nm制程。

Strategy Analytics進階分析師吳怡雯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與SoC相比,ISP晶片的門檻相對較低。而攻下ISP,也是為SoC打下基礎。另外,ISP與國内廠商主打的影像功能直接相關,對國内廠商沖擊高端有直接幫助。是以,從投入與短期産出角度看,也是比較自然的選擇。

目前,小米OV在最重要的手機SoC晶片上高度依賴高通,雷軍更被高通高管視為老朋友。2020年底,高通骁龍888晶片釋出後,小米曾用骁龍888晶片做新手機釋出的邀請函,被一些網友認為是嘲諷華為沒有晶片;2021年底,高通釋出骁龍8 Gen1後,小米又和聯想旗下摩托羅拉等一衆國産手機廠商争搶首發,最終“首發”由摩托羅拉Edge X30拿下。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三年拿下國産高端手機第一”,雷軍膨脹了?

微網誌截圖

盡管首款自研手機SoC遇冷,但從小米的自研規劃來看,該公司最終還會回到SoC的研發中,雷軍也曾在微網誌中證明這一點。至于最終能否成功,小米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

2020年初,小米曾宣布未來五年計劃研發投入500億,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研發投入已超220億元,工程師已超16000人。在2月8日的高端化戰略研讨會上,雷軍表示,堅決執行之前更新的“五年研發投入至1000億元”的計劃。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小米2020年研發投入為93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78%,并未實作雷軍多次承諾的“超百億元”。而且過去幾年,小米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皆在2%至4%之間。對比來看,華為2015年至2020年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均超過14%;蘋果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2015年為2.57%,2016年為4.64%,2020年為6.83%,基本上逐年遞增,并且蘋果和華為研發投入的總量均在千億之上,遠超小米。

即使與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相比,小米研發投入也遜色不少。例如,近兩年百度研發支出占比始終維持在15%-19%。2020年,阿裡巴巴研發投入總額達572.36億元,營收占比約為9%;同期,騰訊研發投入約為389.72億元,占全年營收比重為8%。

實際上,在加大投入自研晶片之外,折疊屏也被視為國産手機廠商沖擊高端的一條賽道。根據供應鍊消息,蘋果會在2023年以後釋出折疊屏手機。在市場看來,國内廠商在折疊屏手機上的布局早于蘋果,能否在這一産品形态上占得先機,對國内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的發展十分重要。

但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告訴觀察者網,盡管蘋果尚未明确布局折疊屏,安卓陣營廠商有一定先發優勢,但折疊屏目前需求未明,尚無核心應用與剛需場景,一旦市場打開,蘋果憑借軟硬體和品牌優勢進入,安卓廠商的先發優勢很難成為壁壘,因而依靠折疊屏實作高端化的路徑自有其局限性。

綜合來看,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技術實力,國産手機在高端市場挑戰蘋果仍需不少時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