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作者:童行書院

寫在前面:

谷愛淩在紀錄片《我和我的時代》裡說:“生活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找着一個你喜歡的事情,并且去享受它;第二重要的,是改變世界。”

天才少女谷愛淩的成長過程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呢?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周三 | 視野

全文共3174字,閱讀時間8分鐘

2022年2月8日,天才少女谷愛淩摘得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為中國代表團攬獲第三金!

這位年僅18歲的後起之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不僅鋼琴、騎馬、射箭、沖浪、長跑等樣樣精通,在奪冠之前,她用三年時間自學完高中四年課程,以SAT(相當于中國聯考)1580分的高分(滿分1600分)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在今年的秋季,她将以冬奧會滑雪冠軍和斯坦福大學新生的雙重身份開始全新的生活。

谷愛淩奪冠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3歲學滑雪,9歲獲得少年組冠軍,16歲拿到雪聯世界杯冠軍,18歲冬奧會奪冠”的曆史,似乎這位美少女是為滑雪而生,天賦異禀、難逢敵手。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然而,當我看了網際網路上關于谷愛淩的采訪後,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谷愛淩的成長經曆,并非是開挂的人生,而是廣泛嘗試、謹慎選擇、理性規劃的結果。

那麼她是如何尋找到自己的天賦,并讓天賦成為自己生命鮮活、飽滿的源泉的呢?

廣泛嘗試,發揮天性

2003年,谷愛淩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她從小跟着媽媽和奶奶(實際是外婆)生活,每年暑假都會跟随媽媽回北京去探親。

她在美國接受傳統教育,但也背會了奶奶教的乘法口訣表。

媽媽谷燕喜歡滑雪,為了全心全意滑雪,便把3歲的小愛淩交給雪場的幼兒訓練營。谷愛淩看着媽媽興奮的背影,也開始在雪中摸爬滾打起來。

實際上,當她稍微大一些後,就開始嘗試所有令她感興趣的事情,鋼琴、芭蕾、騎馬、沖浪、長跑、籃球、攀岩……,滑雪隻是其中一種。

她放學後常常要連軸轉3個地方去參加不同的興趣班。說起這些,她顯得很開心。

在一個視訊資料裡,13歲的谷愛淩像淘氣的猴子一樣,攀上自家院子裡的大樹,坐在樹枝上開心地左搖右晃。

谷燕看着院子裡的女兒,笑着說:“她從小就(喜歡)上房揭瓦。”

18歲的谷愛淩在采訪中說:“自由式滑雪飛起來,有一百個、一千個不同,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真的等于飛起來,當一隻鳥兒,飛了好幾秒!”

能夠“飛起來”,是讓谷愛淩上瘾的事。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當記者詢問谷燕是如何把女兒培養得如此優秀時,她否認自己有什麼“育兒經”,在記者一再追問下才答:“愛淩剛上學的時候,老師說:不要糾正孩子的錯别字,不打擊孩子的創造力;少點表揚他們的聰明,多點表揚他們的努力。我就是照着這兩條做的。”

女兒愛“飛”,谷燕就十年如一日開車帶女兒去雪場“飛”。每一次跌倒後,媽媽總是擁抱、親吻女兒,并在女兒耳邊說:“我為你驕傲。”

媽媽對谷愛淩說:“你不用感謝我,我愛滑雪,有你這麼好的玩伴,水準還比我高,應該是我感謝你!”

“我想改變世界”

8歲時,谷愛淩加入美國南北聯盟隊時,她是隊裡唯一的女孩。

11歲時,谷愛淩在一所女子中學讀書,曾在學校登台做過一個演講。

她在演講中說:

“在當今世界,男性比女性更有機會參與運動相關的職業,有人覺得,這僅僅是因為男性的肌肉天生比女性的肌肉更大、更強壯。

随着時間的推移,刻闆印象逐漸發展成對女性運動員的負面定義,女性經常因為性别,而被剝奪合适的運動機會。”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2015年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時,谷愛淩與媽媽在北京親曆了曆史性的一刻。周圍人的歡呼、激動,令谷愛淩很受感染。

彼時,12歲的谷愛淩對媽媽說:“我要參加北京冬奧會,2022年請大家來看我!”

16歲的谷愛淩說:“所有這些經曆的結合,讓我對自己的女性身份更加認同。也讓我更想在體育極限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中,倡導女性的加入。”

谷愛淩的判斷非常準确。中國需要一個全民級的女性體育偶像,來鼓勵、促進更多女性參與運動。

“我能在滑雪上做得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愛好超多的谷愛淩曾面臨過一個選擇:長跑還是滑雪?

谷愛淩在讀中學期間,喜歡并且擅長長跑。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11歲那年,谷愛淩在舊金山灣區獨立私立學校2500米越野賽中,拿到了女子團體第三,女子12歲組第一名,14歲以下組第二名。

谷愛淩說:“也許我能憑借長跑,跑進斯坦福。畢竟,進斯坦福是我6歲起的夢想。”

可是當谷愛淩參加完滑雪比賽,這場比賽中的某種感受改變了她的想法,她說:“我可能在滑雪上能做得更好。”

能讓她毅然抛棄更接近夢想的道路,而選擇了一條荊棘叢生、未來不明的道路,我想可能是強烈的自我認同感:“我可以做到,并且,我可以做得更好!”

滑雪是非常容易受傷的體育項目,谷愛淩曾經在訓練中摔成過腦震蕩。

媽媽曾因擔心谷愛淩受傷而勸說她放棄滑雪,“去學鋼琴,或者芭蕾都很好。”

谷愛淩自己也坦言經常會感到害怕:“大家隻看到你好酷,你又拿了金牌。但我害怕後空翻,害怕受傷”,“一個新的動作沒做過就會害怕,怕受傷,或者落地不對。”

接着她又說:“但是你要是做出來,那個落地的瞬間會感覺非常非常高興。”

她對于勇敢和挑戰自我有着強烈的追求,她想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做這個動作的人”,有一顆渴望登頂的心。

平衡的生活方式

縱觀谷愛淩的比賽,有過好幾次首滑失利,但卻憑着穩健的心态,把二滑、三滑發揮到極緻,最終赢得冠軍的經曆。包括本次冬奧會的大跳台資格賽。

良好的心态從何而來?谷愛淩在采訪中多次提到一個詞:平衡。

在她看來,平衡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做不同的事情,有助于保持激情。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她除了是滑雪冠軍,她還是一個18歲的青少年,她喜歡跟朋友們品嘗美食、打電子遊戲、旅行。考到駕照讓她十分開心,因為這樣就可以“自駕遊”了。

她對着采訪鏡頭說:“不要忘了我才17歲(采訪時的年齡),我還是個青少年,我要做一些青少年會做的事。”

她一直保持着每天至少10個小時的睡眠,至今如此。她稱充足的睡眠為她的“秘密武器”。

她獨自前往陌生的地區進行長訓,自己打包行李箱,學着獨立。教練因為新冠疫情無法前往時,她雖然難掩失望和焦慮,卻依舊會告訴媽媽,“沒問題,我可以自己解決”。

當确定了沖擊北京冬奧會金牌的目标後,谷愛淩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高中生的身份,以及訓練時間的稀缺。

作為全日制高中生,谷愛淩隻有周末才有時間參與訓練,她通過理性規劃,平衡好生活中的事情,百分之百投入到滑雪訓練中,這使得她的進步非常迅速。

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谷愛淩認為自己不可能既作為高中生完成緊張的學業,又能保證足夠的訓練時間。

于是谷愛淩做出大膽的決定,通過自學的方式,用一年時間,完成高中後兩年的課程。提前拿到高中畢業證後,再全力備戰冬奧會。

确定目标,理性規劃,保持激情。

對于外界關于“天賦”的贊譽,谷愛淩自己的看法是:“天賦我可能有一些,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努力、時間和平衡的生活方式。”

天才少女的B面:谷愛淩的天賦尋找之路

結 語

對于谷愛淩這樣橫空出世的天才少女,中國父母們對于她無與倫比的天賦豔羨不已,稍了解一些,又會驚訝于她強大的内驅力。

然而從她的成長經曆看來,這條天賦尋找之路并非遙不可及:廣泛嘗試,尊重天性,盡早立志,獲得勝任感和價值感。

貫穿其中的是,抱持性的陪伴,交給孩子自主做決定的權利。

那麼,即便我們的孩子成不了頂尖人才,至少也能成為一個勇于做決定,能夠活出自我的人。

本文所用資料部分來源:

1、紀錄片《我和我的時代》

2、紀錄片《冰雪之巅》第二季

3、紀錄片《走進谷愛淩》

作者 | 蘇曠

通識教育愛好者

心理學愛好者

沉迷學習,熱愛育己

互動話題

天才少女谷愛淩的成長曆程有給你帶來什麼啟發和思考嗎?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拓展閱讀

國外爸媽是如何在大自然中帶孩子“玩中學”的?來看看這些活動

郝景芳對話邱志傑:為什麼每個人都能有創造力?最重要的是決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