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揣着明白裝糊塗”的3大書法争論,何時才能休?

也許是人類自身心理機制所導緻的吧,對于書法的3大争論,從古代就有,現在也是,将來是不是還是,何時才能休?

閑話不多說,直奔話題。

第一類書法争論:書法是寫美了好呢,還是寫醜了好?

如果本來能寫好,非得寫醜了,何至于呢,難道故意寫醜了讓人看不清看不明看不順眼麼?要是真要為了這個的話,那幹脆别寫了,省得浪費筆墨紙硯。

對于寫得美的,為啥就這個不行、那個不對呢?寫得美了,就成了不是書法、沒有藝術了,誰規定的啊?是不是那些寫不美的人才這麼規定的?他們沒有本事寫美了,才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故意弄出這麼個邏輯推理來,是不是?按照這個邏輯推理,那隻有醜陋不堪的、胡塗亂抹的才叫書法麼?如果這也叫書法的話,那麼,人人都是書法家了,誰不會胡塗亂抹啊?不按規矩來,拿着個毛筆,在那兒随意塗抹,就隻有你會麼?人人都會!

其實,這些寫醜書的,心裡清楚得很,他也知道筆下的字不是美的,是醜的,他看着也别扭,他也羨慕人家那些寫美書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是,可就是學不來,練不來,寫不來,因為沒那個藝術天賦,沒那個本事,沒那個耐心,沒那個技術,老百姓講話,手拙。但是呢,又想出名得利,怎麼辦?隻好“揣着明白裝糊塗”啦,口是心非的故意說醜書是美的了,醜書才是書法,是藝術,相反的,那些寫美的書法的就不是書法,充其量隻能叫寫字,連書法的門都沒入,哎呦,怎麼說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揣着明白裝糊塗”的3大書法争論,何時才能休?

那麼,為何又有很多人去追捧醜書家、跟醜書家站在一邊呢?原因再簡單不過,他們也是一樣,不會寫美書法,沒有那個天賦,沒有那個本事,沒有那個耐心,也沒有那個技術,手拙呗,他們找到醜書家,就等于找到了知音,有共同語言嘛,有情感共鳴哦。

當然,在醜書家看來,醜書并不醜,而是欣賞的角度不一樣,不要從字面的“字形”、“結構”、“筆畫”等方面欣賞,而是要感受“筆觸”、“用筆”、“墨法”、“線條”、“章法”等方面,仿佛是一幅抽象的線條畫面擺在眼前,這個時候如果再用正常的審美“端正不端正”、“美觀不美觀”、“好看不好看”這樣的思維,那肯定就是醜的了。

問題是,大衆化的審美可就是放在美不美上,好看不好看上,漂亮不漂亮上,因為這種審美,是大衆化的,不可能說改變就能改變的,之是以不好改變,就是因為已經成了大衆化的審美了。

美書與醜書之争何時休?各執一詞,各說各的理。是不是要互相包容,不要再互相排斥了,也許和為貴,就能正确看待各自的存在。

第二類書法争論:欣賞書法,是欣賞字呢,還是欣賞人?

也不知道從誰開始的,本來是欣賞書法,變成了欣賞人。

第一眼,不是看字,而是先看看是誰寫的,然後再做出判斷,如果是一個名人,或者說一個有地位的人寫的,那麼,就評判怎麼怎麼好,一口氣能說出一百個好來,不好也好。如果不是名人,或者沒有地位的人,或者說普通老百姓寫的,那麼,也是一口氣能說出一百個不好來,好也不好。

就問了,你這樣評判,累不累啊?揪心不揪心啊?你這樣不負責任的評判,心裡内疚不?

其實,他們心裡明白得很,也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為啥?原因也是很簡單,要麼也是不會寫美的,要麼就是追名逐利,要麼别有用心拍馬屁,要麼,要麼也是為了出名呗。

寫的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明明白白地擺在那兒,我們欣賞的是字,不是人,如果你執意去欣賞人,幹嘛看寫的字呢?直接看人不就行了嗎?

如果想欣賞好的書法,那就别管作者是誰,什麼高低貴賤名人不名人,這些都别管,就看寫的字,有沒有藝術感,能否得到大衆的認可,如果好,就說好,如果不好,就直說不好,因為,我們評判的是字,好不好,是指的字,不是指的人。就像是聽音樂,出了名的歌星就一定唱得好麼,那些不出名的有很多唱得比歌星還要好,現在網絡發達,是不是以前很多著名歌星被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了,很多人已經不再去追星了,而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适合自己聽的音樂或者歌手。

書法,也是這樣,以前很多寫得不好的大書法家,漸漸沒有了市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可不管你是不是名人,寫得不好,再出名,很多人也不願看。

揣着明白裝糊塗”的3大書法争論,何時才能休?

第三類書法争論:“江湖”、“跨界”書法,就不是書法了麼?

書法,本來就是民間的藝術産物,藝術,本來就是大衆化的,誰規定的書法就隻掌握在極少數那些在殿堂裡的人手中啊?各種組織、協會等,不也是人成立的麼,又不是神創立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組織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要認為隻有協會的人寫的才是書法,不是協會的人寫的,就不是書法了?不是協會的寫的,就被認定為是江湖的,豈不咄咄怪事。

民間的又咋了,很多民間書法家寫得比協會的好多了,相反,很多協會的功底淺、功利深,急于成名,哪有時間練字,甚至跟着醜書家胡塗亂抹,哪有藝術性。

以前,因為缺乏網絡交流,協會的規定什麼就是什麼,美其名曰,屬于官方書法,其他的什麼民間的、江湖的、非協會的,統統劃歸到非書法的行列,老百姓隻能任其擺布,那些有真才實學、寫得好的,一直被排斥在外,相反的,什麼國展啊卻成了醜書的天堂,難怪老百姓感歎:中國書法遍地醜,不醜不入展,千篇一律的寫法,擺過來擺過去,斜過來斜過去,歪過來歪過去,抹過來抹過去,反正看着都一樣的筆法,千篇一律。

如今,網絡發達,打破了以前那種格局,換來的是人才輩出,有真才實學的、寫得好的,通過網絡平台展現出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那些所謂的書法家,很多都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相反,更多的寫得美的書法家被老百姓認可,被大衆認可。

“江湖的”、“跨界的”,這個不重要,隻要寫得好,寫得有藝術性,怎麼不能叫書法呢?完全可以叫書法,社會各界人士,各個行業的人,隻要潛心研究書法,寫得好,寫得有藝術性,就是書法,或者說就是書法家。

一個人,可以有多個職業、多個頭銜,隻要有那個能耐,有那個本事,有那個才藝,多一兩個名頭或者藝術職位,又有何妨?

有很多政治家,同時也是藝術家,有很多建築師,又同時是畫家,有很多主持人,同時又是音樂家,這很正常的。人家有那個本事,多才多藝。

有很多民間普通人,身懷絕技,一點都不亞于甚至超越了殿堂裡的名家。

可是,也有很多所謂的殿堂裡、協會裡的名家,隻是有那個位置,其藝術造詣并不高,畫的、寫的、唱的,并不好,甚至粗制濫造的都有,隻是出了名而已,憑借名人效應,一呼百應。

人的心理,有從衆心理效應,人雲亦雲,仿佛出了名才叫好,不出名就不好,難怪有“追星族”這個詞語。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去盲從,不當追星族,在他們的眼裡,有比明星名人更好的。

寫不好,那就不能叫書法,即便其在别的行業再好,再有成就,再有名,因為在這個書法範疇裡寫得不好,那麼,怎麼能叫書法呢?

是以,是不是書法,還是要回歸到書法的本質上來,如果寫得好,用不着多說,用不着冠冕堂皇的宣傳,也終歸是書法,相反,如果寫得不好,即便是說得再多,再頭頭是道,終歸也不是書法。

還是那句話,書法,是指的書法的本身,書法的本質,書法的本來,并非書法之外的人和事物,欣賞書法,要把眼光和視線,放在字面上,放在字裡行間上,放在漢字的人文藝術上,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欣賞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如果欣賞的不是這些,那就另當别論了。

不知然否。

歡迎大家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