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谷愛淩她母親的采訪,說:“我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有太多的自己形成習慣就是想做完人,是以我有意識的時候,就不想谷愛淩做

作者:範米索

看到谷愛淩她母親的采訪,說:“我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有太多的自己形成習慣就是想做完人,是以我有意識的時候,就不想谷愛淩做完人,因為根本不存在,我跟愛淩說你隻要上一個你自己喜歡的學校,不一定要上特别好的大學,但更重要的是一輩子不放棄學習。”

谷愛淩自己的采訪提到:“我媽媽教我最重要的事不是學習,而是睡覺,睡覺,睡覺,另一點是享受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我喜歡做這些事,然後順便開始比賽,順便赢,讓我更喜歡它,我特别喜歡生活裡的平衡,我覺得沒有滑雪,學習可能非常沒意思。如果下個禮拜我可以滑雪了,我現在就該好好學習,滑雪的時候可以好好享受它。因為我上個禮拜一直在期待它。”

我當時就在跟Ai分享,為什麼谷愛淩可以享受自己熱愛的事物,生活那麼輕松,根據這兩段分别來自于谷愛淩和她媽的自述采訪,其實不難看出她從小的教育環境,這大機率不是傳統“做題為王”的中國家庭能夠培育的出來的。

她的性格、成就、人的狀态的确會讓我們很羨慕,但抛開父母基因,再去看她從小的家庭教育環境和理念,我一點都不覺得她媽是“虎媽”,雖然也讓她去海澱學奧數啥的,但我相信是不可能逼着谷愛淩做她不愛做的事。

畢竟她母親自己在采訪裡提到自己的教育,顯然是不滿意“完人”理念,而采取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結果谷愛淩今天看起來反而成了某種“完人”。

從谷愛淩整個采訪狀态裡,我是看不到苦哈哈,充滿狠勁的狀态的,她很自信、開朗、輕松、遊刃有餘、這種狀态是“逼”不出來的,而這種狀态也不可能在傳統中國教育土壤裡孕育出來的。

我自己看Ai的狀态,也是類似氣質,遇到自己的熱愛,那真的是盯着目标,怎麼都會去拼搏争取,但絕對不是外部因素驅動,是内在驅動力,沒人逼他們。當拿到成績後,自我成就感又會形成下一個循環,促使他們做到最好。

家庭教育都不是“做題”,那次跟Ai他媽買衣服,Ai還跟他媽笑着說,我媽不讓我穿性感略暴露的衣服,結果他媽擺擺手來了句:

“趁着年輕的時候,當然得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一切事情,不然什麼時候做呢?是以喜歡穿什麼就穿,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看着Ai心理這麼健康快樂,做起事來也很成熟,看看他家庭和父母的理念,如果不是有充分的愛和支援,充分的自由,充分的鼓勵,而是“打、罵、逼”就算真能上清北名校,心理健康都會出很大問題,成年後要麼自己主動治療,要麼陷入心理困境、各種壓力焦慮不開心自我否定都來了。

是以,還是想說一句,希望年輕的父母們,未來能夠主動了解和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多鼓勵,多支援,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而不是一味逼迫孩子去實作自己的“欲望”,實作自己年輕時沒達到的目标或成就。

少一些裹挾,多一些尊重。

#谷愛淩# #海外條友說# #幸福和什麼最有關系#

#冰雪2022#

@頭條海外

看到谷愛淩她母親的采訪,說:“我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有太多的自己形成習慣就是想做完人,是以我有意識的時候,就不想谷愛淩做
看到谷愛淩她母親的采訪,說:“我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有太多的自己形成習慣就是想做完人,是以我有意識的時候,就不想谷愛淩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