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真《即景》

步入炎夏全國各地持續升溫,三十多度的溫度,讓人們苦不堪言。一進門就馬上吹着空調,吃着冰鎮西瓜,再來碗冰鎮綠豆湯别提有多爽。大街上愛美的女生穿着裙子,男生們穿着短褲和短袖。

這時候肯定有人也會好奇,古代的人們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天呢?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古時候人們都比較保守,他們都是把自己護得嚴嚴實實的。這一到夏天不就熱壞了。

其實大家這樣想就錯了,雖然古人相對于保守,但是他們在夏天還是穿得很涼快的,甚至有點比現代人還開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夏天都是穿什麼吧!

服飾的演變

四季更替,從古至今一直如此,我們的祖先更是靠天吃飯,天文曆法等研究頗多。古代也主張天行合一,知天命盡人事。

是以不會與天對抗,是以在熱的時候人們也會對衣物有所變動。

舊石器時期,人們通過研究發現,那時候的人如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冬天會穿獸皮用于保暖,夏天的時候會穿樹皮草葉等編制的衣服或者近乎于裸體讓自己涼快,便于散熱。

1936年中國考古隊在浙江省杭州市發現了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

研究發現當時的人們就已經開始掌握了一定的養蠶缫絲技術,并用絲制成衣物。

黃帝時期,黃帝的妻子嫘祖開始教大家養蠶缫絲技術,讓這個技術更加普及,人們開始無須樹葉遮掩自己,在炎熱的夏天用絲織品美觀而且友善。嫘祖也被後人稱為“先蠶”聖母。

戰國時期人們因為紡織業的發展,手工機具不斷變故革新,紡織水準迅速提高。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夏天人們穿絲制的較薄的衣服,其他時間穿麻制的寬大衣服。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類似于袍服,衣服寬大,袖口寬大。

這種衣服人們穿着雖然美觀但也十分不便。到趙國的趙武靈王繼位,他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他就穿胡人的服裝也就是胡服。

這種衣服束腰,袖口緊,腰下褲子束腿,這種衣服友善騎射,中原的衣服風格也是以改變。

而最終趙武靈王打造了一支精銳騎兵,威震一時。

1972年在湖南長沙發現漢代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了大量随葬用的絲織品,其中一件素紗禅衣身長128厘米,袖通長190厘米,重量僅僅有49克。

夏天人們當時就穿着這樣的衣服,輕便又涼快。

而且漢朝時聞名于外的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一傳入西亞、中亞、歐洲等地,就受到當時人們的大力追捧,高價追捧,成為當時歐洲貴族的代表服飾。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唐朝的時候手工業由官府經營,機構規模更加擴大,絲織業和麻織業最為突出,河南,河北地區,四川江南地區的絹、绫、錦、羅、绮、紗等材料,多用于衣服制作。

曾經有一個外國人碰見了一個中國官員,指着中國人的胸口說:“你看你的痣,沒遮住都能看見,你這件衣服很薄呀!”那位官員笑了起來,原來他身上穿了七件衣服。身上穿了七件衣服還能看見痣,這就說明衣物薄如蟬翼,這樣的衣服夏天穿上肯定會更加舒服。

北宋時期四川蜀地絲織品“号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成為了朝廷的主要用料,海南島都興起了棉織業。

在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畫家顧闳中畫的《韓熙載夜宴圖》,生動形象的表達了韓府夜宴時的場景,其中韓熙載的坐在床榻上,身穿一件絲質的外衣,坦胸露乳,衣服看起來很輕薄,但是正是宴會的時刻,賓客如雲,說明當時的人們天熱了就是這種服飾,這與古代人的保守也大相徑庭,說明古代人穿衣有點超過我們的開放。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人們的穿着

現在的人在如此人群之中,有男有女這樣穿是不可能的,何況是自己的宴請别人。

古代人們在春秋之際會多穿絹,綢緞之類的衣服,質地結實,不透風但也是不貼身,讓人穿着舒服。

入夏就會穿紗質衣服,這種材料質地柔韌,輕薄如紙。古人穿這種衣服雖然涼快他們也要防走光問題。

是以他們在穿這種衣服的時候女性一般下面要穿上不透光的夏布或白細布襯衣、小衣,或抹胸、裹肚,以防露體。

男性一般穿前後開叉的襯衣,這種像便服又不是便服的襯衣。在《北齊校書圖》中有一群學士他們外穿紗衣看起來什麼透亮,裡面他們穿着布裙。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簪花仕女圖》中,透過紗衣可以看見仕女似亮非亮的玉臂。古畫中也可以看見仕女們穿着裹胸,這種上邊用布下邊用各種絲的兩截衣。

它們都展現着古代東方的柔性美。夏天實在炎熱容易出汗時這也難不倒古人,他們用靈巧的手将細枝的竹管連接配接起來,結成網狀俗稱竹衣,也是隔漢衣,主要用于防汗。這種在炎熱的夏天可以防止汗水過多粘連衣服,實在是妙不可言,而且竹子有利于散熱,友善排氣有淡淡的竹子香氣。

盛夏時節稍微權貴一點的人還可以用一種叫葛的植物制成的葛紗。這是當時最清透涼爽的衣服。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早在秦朝的時候人們開始種植葛紗,将葛紗制成衣物,以此度過炎炎夏日。明朝的葛紗工藝達到頂峰,一到天氣酷熱的時候,皇權親貴們就會穿上這種衣服,外面在穿上便服。

葛的纖維就可以直接編成葛紗,而且草本植物十分有利于排汗與降溫。在《天工開物》中就有專門描寫葛紗的制作方法。

廣州制作的夏季紗也聞名天下,他們制作時創造性地加入芭蕉纖維混織成黃絲布,夏季穿着清涼解暑。古人為了夏天涼快衣服上也是出了好多主意,創造出了好多紗織,适應不同的人們。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别以為古人很死闆,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在古代的勞動人民也買不起如此昂貴的絲紗衣物,他們便索性穿起了麻制的短褂。露出兩條胳膊,中間用紐扣銜接。

又便宜涼快,也适宜幹活,實在熱了,他們便将衣服索性一脫,系在腰間。

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就可以多處看到穿着短褂的勞動人民,他們為畫作添了幾分生活氣息。

無論古今衣服都離不開美觀,舒适。古代人們在衣服上的各式各樣的創造展現了我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們不斷提高自己物質享受的同時,也在提高自己的靈魂品質。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服飾

大觀》《

中國曆代服飾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