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學生在黑龍江雙鴨山市饒河縣的小南山上撿柴時無意間發現了一片古怪的樹葉,出于好奇,他上前将樹葉撿起來,準備拿回家向小夥伴炫耀一番,但當他走近将樹葉撿起來的時候卻大吃一驚,這哪是什麼樹葉,竟然是一塊石片,這究竟怎麼回事呢?

中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片大地下面埋葬了無數華夏祖先的智慧結晶,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中國的大地上随便撿到文物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但是這片葉子可不簡單,當時小陳撿起來發現這是一個薄薄的石片,而且石片的邊緣非常鋒利,是以他就将石片收好帶回家,他覺得這個石片挺有趣的,帶回家後他時不時地會拿出來把玩。
不過終究也就是個石片,新鮮勁過了小陳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于是就将它丢到了角落裡,就這樣一直到1965年,相關文物部門在全國組織了文物普查活動,當地文物部門也下鄉進行文物征集,當來到小陳家的時候專家們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古怪的石片,這些專家都是相當有經驗的,看第一眼就覺得這個石片相當不凡,于是就詳細詢問了石片的來曆,得知情況後專家覺得這可能是一件珍貴文物,于是經過一番交談後将這塊石片帶回去作了研究。
經過專家的詳細研究分析發現,這塊石片是一件古代的石矛,長度為25厘米,寬為5.8厘米,形狀中間厚,兩側薄而鋒利,遠遠看去非常像桂葉,制作精良。之後經過專家的碳十四檢測發現,這塊石片長矛至少有6000年的曆史,按照時間推算,屬于新石器時代的産物,可以說是無價之寶,因為它的形狀像桂葉,是以專家們給它取名桂葉形石矛。
面對如此珍貴的文物,專家們再次來到小陳家說明情況,而且給他們家普及了文物法相關的知識,最終在從業人員的努力下,小陳将這塊石器上交給了國家,而從業人員也給了小陳10元現金作為獎勵。就這樣,這片珍貴的石矛成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是這樣的石矛有什麼作用呢?對于考古研究究竟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經過詳細研究後專家們才發現,這片石矛并不是簡單打磨的石器,從其内部的結構可以看出,這是一片人工壓制出來的石矛,要知道這樣的石器在古代制作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生産力落後的新石器時代,可以說是極其稀有。而石器壓制技術最先出現在舊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使用最為普遍,這件桂葉形狀的石矛就是壓制石器中的代表作,展現了當時這種壓制石器制作技術的高超水準。
專家研究分析後覺得,在小陳見到這片石矛的地方應該是存在一座古墓的,最終在小陳的帶領下專家們來到了這裡進行詳細勘察,果然這座山上有一座新石器時代首領的大型石墓,經過挖掘後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以及動物骨做的骨器。而這件桂葉石矛可能就是這位首領的陪葬品,是具有象征意義的陪葬品,儲存如此完好和精美的石矛對新石器時期的曆史文化以及葬俗禮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是以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